cyqdesign |
2017-06-29 12:31 |
我国应用科研人才已初步从“研”转“企”
“中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就是因为已经初步完成了人才从科研院所到企业的转移。”25日,在同方20周年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指出,我国有创新能力的新企业群体已经成长起来。 6`U]%qx_I MgUjB~)Y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什么出现高校办企业的热潮?24年前参与创办“清华人环”(清华同方前身)的江亿曾回答过这一问题。当时,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用领域的科研人才力量应从高校和科研院所转移至企业,这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转为市场机制并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oQIx 1QJB4|5R# 人才如何转移?不是简单地调动,而是要进行人才队伍的大调整。上世纪校办企业兴起,其使命是聚集应用领域的研究人才,打造依靠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发展的新型企业,拉动中国产业的模式转型。清华同方,正是其中的代表。 /E<:=DD< `CF.-Vl3J# 江亿回忆,在同方之前成立的“清华人环”,聚焦当时空调行业发展的痛点,“整个教研组的老师都参与其中”,真正依靠产学研实现了学术研究、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江亿认为,这一过程,推动了人才转移,再造了有应用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 ?N(opggiD )w'GnUqWz 江亿表示,像格力、华为和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能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有雄厚的高水平研究力量作为支撑。“希望同方能够利用好清华多专业、全体系的科研队伍,形成科研攻关舰队,成长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龙头企业。”江亿说。(来源: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