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娱乐天下 -> 中科院院士: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jiajia80 2017-03-10 17:17

中科院院士: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AGm%o=)  
E7D^6G&i  
[attachment=75844] iy4JI,-W  
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光行天下配图)
zZ wD)p?_g  
一戒“光当老板” 5 QT9  
md2kZ.5u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都称导师为老师,很亲切。八十年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提到导师时亦有称“boss”。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等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板”这个称呼有几重涵义,可以是爱称,导师给学生提供科研资助,指导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称,学生觉得导师让自己做各种事情;也可以是戏称,是导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互相调侃。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A} "*`y  
 K A<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p;H1,E:Re#  
-WYJ1B0v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Z*Y?"1ar  
j IW:O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个人学术上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 XNl!(2x'pb  
Kfr?sX  
二戒“尽做监工” uI%[1`2N-  
`2Z=Lp  
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所以导师要把学生当学生,不能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在学术上应该和学生互相探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导师进行指导也应该是以激励为主,督促为辅。在导师和一群学生所形成的团队中,需要有和谐的学术生态,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 L\B+j+~  
Jv?e ?U  
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Bop)  
PNG'"7O  
三戒“漠不关心” mB,7YZv  
i a|F  
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是一种极端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目前有发展。现在全国高校每个导师平均指导在读研究生8人左右,这个数量在全世界是相当高的。美国是2-3人,欧洲更少,台湾地区、韩国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r*$"]{m}  
fvx0]of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增加,容易导致精力分散,导师对每个研究生不可能都关注到。对学生关心不够很容易产生负效应,即个别学生或一批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导师、学科甚至整个学校的品牌,这就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品牌的关系。所以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心。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往往影响到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W)"q9(T?%  
=1,g#HS  
再谈一下结构梯队化的喜与忧。目前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导师下面有老师团队、博士后帮助带学生,博士后下面又有博士,博士带硕士,形成了一个梯队结构。这种结构有好处,就是可以带很多学生,梯队的成果看起来很大。但是这种情况也有负面效果,就是导师跟学生的指导过程已经关系不密切了,极端例子也有,答辩时导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导师及时的教导,尚未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出现论文抄袭等问题,到这时候学生和导师就要遗憾终身了。 ~9n@MPS^!  
|p+VitM7  
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你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 o+vf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分类型关注与全过程关注的问题。导师要区分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自主性很强,只要给予一些指导和指点就可以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自主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好,这就需要全过程关注。导师要体会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关注。 v#X? KqD  
9}\T?6?8pX  
四戒“呵护过紧” \}2Wd`kD  
"K@os<  
导师对学生关心的频次也需要把握。对一个学生,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q@\D5F% >  
U8c0C/  
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完成某篇论文或者某个项目吗?不是,是为了培养他的研究能力。所以“呵护过紧”对培养能力不利。导师要在“呵护过紧”和“漠不关心”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做导师的艺术。 C +IXP  
78Gvc~j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多样性,造就品格,促进创新。这有点类似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比例是需要掌握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方法、学识,自选动作是学生的发挥。 \i&yR]LF  
uaGg8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工作是熟练性工作,做一段时间就会了;还有的工作是挑战性工作,要求高,要做的准备多。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逐渐从熟练性工作转为进行挑战性工作的过程。 {L+?n*;CA  
s)N1@RBR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OO$<Wgh  
;aF / <r  
五戒“批评不停” 9-@w(kMu  
@fY!@xSf  
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QVP $e`4  
I?PKc'b  
导师和学生在学识上可能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师生在学识上的高下不应演化为滥用话语权。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x88$#N>Q5  
ucn aj|  
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的损益是一致的。学生有好的创新性成果,导师有荣誉感;同样导师的学术地位提高,学生也会有荣誉感。对学校来说也一样,学生培养得好、科研成果丰富,便充分赢得了学校的利益。 +]__zm/^  
N7E[wOP  
过度批评还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蔑视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权威作对,不是为了单纯批判,或者依靠批评成名。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C'z$i( y  
z[';HJ0O;  
六戒“处事不公” "&r1&StO  
wb{y]~&6K  
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导师可以给学生一定资助,但是切忌将学生待遇过度细化、量化,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衡。 *=I#VN*_<.  
_ 9k^Hd[L$  
导师也不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承之风盛行。如果在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就和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就很难出成果了。 kY|_wDBSb\  
55;xAsG  
七戒“用心不专” S)~h|&A(  
~E!"YkIr  
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我想提醒年轻导师不要丧失“学术前行”的精神支柱。在逐鹿学术前沿时不要盲目跟风。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 )~5`A*Ku  
@wg*~"d  
研究中还要注意干与枝的关系、磨刀与砍柴的关系。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年轻的导师而言,年轻时要打好学术底子,待阅历深厚后再做战略科学家。 (zhmZm  
IOJfv8  
八戒“治学不实” _ x7Vyy5  
CEUR-LK0  
前段时间,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项目不命中率接近90%,评审通过的只有极少项目。申请项目基金产生了“博 彩”效应。因此有些申请人尽量将申请书写得令人印象深刻,提出一个个“good story”,制造一些新概念,而对实现的可能性却缺乏重视。当然,大多数科学家在申请书中用的是略为夸张的语言,在实际治学中保持了一个清醒的头脑。 _Y0o\0B  
2M;{|U  
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硬”科学与“软”科学的概念。“硬”科学是指可以完全被验证的科学理论,而其他无法完全验证的都是“软”科学。现在的科学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软”科学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软”科学就不好,但治学需要尽可能的“实”,但又不可能完全“实”,需要从一个学者的良心上说: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实”了。 j{HxX  
ja:%j&:  
人脑具有“造概念”与“逻辑批判”两重功能。“造概念”功能太强会变成空想者,“逻辑批判”功能太强则没有创新,这需要一个平衡。借用胡适先生的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o~}q@]]  
MAR;k?d  
九戒“逐末忘本” A$ S9 `  
& IDF9B  
学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Tangent Off,走死胡同(或者说是刀不快,光砍枝蔓)。研究中遇上问题后,就容易沿着细梢末节走入歧路,把原来的研究目的丢开了。过度追求细节会导致丧失研究方向,容易做的东西先做,不太重要的东西做了很多,而忘记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内容。 YZoudX'"  
+Q'/c0o  
这与导师的判断力、价值观有关。导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这一价值观,认准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过多理会细节。当然也有可能出来一个细节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这就需要导师的判断力,也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判断力:做大事,顶天立地,原始创新。 4Q]+tXes  
[<%yUy  
十戒“快速扩张” n,0}K+}  
y/PEm)=Tt  
年轻导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这样加速度过快、惯性过大,结果无力驾驭。因为年轻导师在初始阶段往往还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科研项目来支持这些学生的研究;同时年轻导师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学生。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 "ex? #qD&  
UdY9*k  
所以我建议年轻导师在起步阶段指导三四名学生就足够了,等到自己视野比较开阔、可以触类旁通、科研经费也比较充足的时候,再来指导更多的学生。 >N*QK6"=|  
C!.6:Aj  
(作者:杨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曾在2006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redplum 2017-03-13 00:28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likaihit 2017-03-13 00:29
这些现象哪个学校都有
dushunli 2017-03-13 00:44
导师问题!
tassy 2017-03-13 01:23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土豪隨意
bairuizheng 2017-03-13 01:26
这些现象哪个学校都有,这么解决?
hbbofei 2017-03-13 08:00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tomryo 2017-03-13 08:06
: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文刂大田 2017-03-13 08:15
这些现象哪个学校都有
落叶知秋 2017-03-13 08:24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光润 2017-03-13 08:25
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
翔羽000 2017-03-13 08:27
现象普遍
ldmin2008 2017-03-13 08:28
“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紫国梧桐 2017-03-13 08:35
导师可以看一下
紫纱恋雪 2017-03-13 08:50
我觉得我研究生期间遇到的老师还是挺好的
coldsea 2017-03-13 08:52
说得好  哈哈
冰上雪花 2017-03-13 09:15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liu.wade 2017-03-13 09:39
这些现象哪个学校都有,怎么解决呢?
eros_dance 2017-03-13 09:49
可以可以。
climberhua 2017-03-13 09:49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yluo1120 2017-03-13 09:55
还是比较普遍的
yingxiaofang 2017-03-13 10:00
研究所应是属于高端性人才了,应当要多实践
江氏哥 2017-03-13 10:02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西医 2017-03-13 10:25
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measure123 2017-03-13 11:25
有针对性
hlb973123 2017-03-13 12:21
说得很好!!!!!
zack 2017-03-13 12:22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guili1100 2017-03-13 13:08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liufeng0911 2017-03-13 13:18
研究生培养
宋光明 2017-03-13 13:25
对于这种现象 我只能表示强烈的谴责
shellin 2017-03-13 13:26
各大高校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
ronniegl 2017-03-13 14:56
师有师样真的很重要
薛贯 2017-03-13 16:21
研究生问题实际上是基础科研的重要一步,导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想象。
palmcivet201 2017-03-13 17:38
导师很重要
ahou 2017-03-13 20:45
杨院士说得很实在!
ahou 2017-03-13 20:47
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很好的解决
wangjin001x 2017-03-13 23:17
中科院院士: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hyqfxlt 2017-03-13 23:45
“漠不关心” 型的
斯文未遂 2017-07-21 11:04
借贴立志,如果三年后我能做到这三点事:能独立完成公司项目、能看懂国外相关学术论文、每天坚持锻炼。我就回去考研 9 /q4]%`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中科院院士:最让人讨厌的十种研究生导师都有啥?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4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