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7-03-10 10:48 |
x计划、xx学者、xx青年:中国科研人才忙着抢帽子
“长江湘江闽江,江江冠名;黄河辽河海河,河河有份;攀登、扬帆、飞天,计划层出不穷;各种计划和学者的称号,形成了‘帽子满天飞’的现象。”7日的全国政协科技界别联组会议上,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王向朝委员吐槽人才计划乱象,引发委员代表共鸣。博士后王伟(化名)要出站了。“很多高校人才引进计划分五六个层次,高层次是各种计划人才,再往下要求Science文章、SCI引用……我做的研究偏基础,出成果慢,我很焦虑。” 4Y]`> ;w CY:pYke=
[attachment=75817] Um~jp:6p “帽子”引发年龄焦虑 M$)+Uo2 /X?Nv^Hy 中科院院士高鸿钧委员告诉记者,“帽子问题”引发了学术界普遍的年龄焦虑。 %wO~\:F8 dx~Wm1 目前公认的几大高级别人才计划,对申报者年龄都有限制:“青年千人”申报者一般不超过40周岁;申报“长江学者”,理工科领域一般不超过45周岁……学术圈里甚至流传:如果45岁前没有入选高级别的人才计划,就意味着基本没有机会再出头。 Fri5_rxLl LCG< 王向朝说,全国各级各类有一定影响的人才计划近百个,由于政出多门,客观上形成了定位重叠的“帽子工程”。 `XnFc*L 1 e#seqx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杰青”获得者约1930人,其中530多人同时又是“长江学者”。“长江学者”青年项目共实施两批443人,其中有247人同时又入选“优青”或“万人计划”,重复资助比例高达55.8%。 5*CwQJC< 1Nz\3]- “重复资助,赢者通吃,现在已经形成‘帽子链’。”王向朝说,“太多资源集中在少数人身上,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公。” G`n-WP ]:njP3r “帽子”造成学术氛围功利化 bY<" $);s AIeYy-f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邢新会委员说:“有帽子没帽子,待遇反差巨大。” 0K!9MDT}* %nIjRmqM~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铁军代表对此深有同感。他对记者谈起了自己熟悉的年轻人,科研水平相差不大,一顶“帽子”却让他们的境遇天壤之别。“对青年学者来说,没有‘青年长江’‘青年千人’,就好像低人一等。” ] !H<vR$8 ldxUq,p 在邢新会看来,“帽子”氛围下,学者们无法安心科研,渐渐有一种“抢帽子”的倾向。“大家忙着发论文、申项目,而且为求保险,不敢做全新和不成熟的东西,科研‘随大流’。”崔铁军说。 F,D& _w26iCnB{ “不做重要的,只做短平快的;不做原创的,只做跟风的,加剧了‘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浮躁之风。”王向朝发现,抢“帽子”让一些年轻人在工作之初就习惯了“投机取巧”。 vH=I#Ajar RPrk]<<1 而那些在“帽子”赛中未能胜出的学者,不得不另谋出路。“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学者评不上‘帽子’,可能放弃学术去做应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说。 Z`
Aiw."| :+6m<?R)T 别让“帽子”箍住创新潜力 >8VJ!Kg4 6hZhD1lDG^ “到了该治理人才计划乱象,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的时候。”在王向朝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梳理整合各种人才计划,避免政出多门、定位重叠。“以人为本,给人才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建成一个完整的人才计划体系。” ~2qFA2 BP7_o63/G 邢新会建议,可以集中力量打造有权威性的国家级青年创新人才计划,把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作为关键评价指标,采用公平公正的评审方式。 }X$>84s>[P 83dOSS2 怎么破除“帽子链”,避免赢者通吃?王向朝建议,可以限定同一申请人的人才项目申请数量;还可以针对高层次人才建立薪酬福利指导制度,让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与其贡献相匹配,避免不正当竞争。“可以把各类‘帽子’人才计划经费集中起来,创建一个专门的基金,好钢用在刀刃上。”邢新会说。(来源: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