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F示例-用于激光束聚焦的双透镜优化
用于激光束聚焦的双透镜优化 A:yHClmn
[attachment=72115] wXjidOd$
{ETM > qv& Bai[ 1. 系统详细内容 Hvb8+"?~ 光源 :*f 2Bn — 具有发散角的红外激光二极管 Nv=78O1 元件 m g,1*B' — 折射准直系统及具有双合透镜的聚焦系统 _Jy7` 4B. 探测器 &&nbdu — 点列图 &rG B58 — 强度分布 pO_IUkt — 光束参数 #x;,RPw5 建模/设计 wA\5-C7j — 光线追迹:初始优化。 |lt]9>| — 场追迹:进一步降低点尺寸。 !_vxbfZO )adV`V%=> 2. 系统说明 AdVc1v&> tI1OmhNN
[attachment=72116] ~wa6S? 3. 建模与设计结果 *,mI=1 ~:{05W
[attachment=72117] /a'1W/^2
4. 总结 ')U~a XEQTT D< 对使用光线追迹所设计的透镜应用场追迹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透镜性能。 Jy5sZ}t[ 第一步:利用光线追迹进行快速的预优化以获得合适的起始点以用于随后场追迹优化。 baBBn%_V 第二步:将衍射效应考虑在内,应用场追迹进行精细化优化。 d2V X\ sxsb)a
应用示例详细内容 _bGkJ= 系统参数 =e4 r=I 1. 应用实例的内容 ];Z6=9n ; h\T7pwwb 该案例是一组相关示例中的一部分: #obRr#8 $c9-Q+pZ BDS.0001,BDS.0002以及BDS.0003主要关于一个折射型光束传输系统 "|h%Uy?XY
[attachment=72118] MfP)Pk5 2. 设计任务 5?lc%,-& [ n7>g [attachment=72119] T1]?E]m{ [attachment=72120] 6Q^~O*cw Lm
TFvZ 3. 参数:非准直入射激光束 t
N{S;)q#X ;$QC_l''b [attachment=72121] f<NR6],} B1V{3 4. 参数:准直透镜和后续光线 1Y|a:){G 3''Sx8p [attachment=72122] }5-w,m{8/ 8.i4QaU 5. 参数:双合透镜 D7;9D*o\
[attachment=72123] (*)来自肖特2014玻璃 5~|{:29X |^6{3a TxX =(7V 应用示例详细内容 ){*+s RBW 仿真&结果 u=
NLR\ 1. 如何优化(预设置) O$<>v\NC? $"r9U|6kk 通过双合透镜的优化,使给定条件的准直入射光束聚焦在透镜后20mm处。 m1l6QcT1 应用参数优化文件自动执行具有可变曲率半径的迭代仿真,直至获得最小的聚焦点。 wY8:j 由于整体设置的第一部分不变,我们直接将计算所得的光分布放在双合透镜前作为起始点。 `gX@b^ 为评价聚焦光斑,在目标焦平面处放置光束尺寸或光束参数探测器。 !y= R)k 8R,<S-+v 2. 光线追迹:预优化 |_V(^b} A*EOn1hN
[attachment=72124] Jsz!ro 光线追迹仿真具有速度快的优点。 `Mnu<)v 因此,我们使用VirtualLab 中的光线追迹引擎进行第一步预优化。随后,利用经典场追迹引擎对结果进行细化。 ''y.4dvX mQj=-\p 3. 光线追迹:优化过程 K#0TD(" g8W,Xq+ 通过光线追迹仿真,在142步优化过程中,VirtualLab变化4个表面的半径,并找到最小焦点直径。 5E&#Kh(I .T|
}rB<c =dmr,WE 4. 光线追迹:预优化后的聚焦表面 c$O8Rhx :?>7Z6 VirtualLab列出了参数以及优化的结果。在最有一列中显示了4个表面的曲率半径预优化结果。 '<R>cN" ^"WVE["
[attachment=72125] 5. 光线追迹:3D评价 F5h/> i[v4[C=WB!
[attachment=72126] [nTI\17iA
3D光线追迹系统分析器显示了预期的聚焦效果 fw%`[(hK 6. 光线追迹:聚焦点尺寸 Fx9-A8oIR 8xAV[i [attachment=72127] ZK5nN9` .%zcm 3Q=^&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