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光电资讯及信息发布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cyqdesign 2014-10-21 11:21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7uk[Oy<_  
$<OD31T  
[attachment=59176] TkF[x%o  
Pc]HP  
平装:593页 7-V/RChBm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W} ofAkF  
定价:59元 u$`a7Lp,n  
优惠价格:41.3元 Ew$C ;&9  
!ubD/KE  
NCD04U5y  
f?)-}\[IR{  
目录 J9 I:Q<;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YchH~m|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YI(/*+]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DW3G  
1.1.1光波 -ze J#B)C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7d`/  
1.1.3波面 BL4-7  
1.1.4光线 A/?7w   
1.1.5光束 Fs^Mw g o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eC1qWZJpd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fd9k?,zM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J,6yYIq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9'OOz|+1  
1.2.4折射率 Zgb!E]V[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WJ NWt>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2)/FPL6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bQ5\ ]5M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m u}Y2  
1.3费马原理 t3^&; &[  
1.4马吕斯定律 y~HP>~Oh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xd0 L{ue.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KKMcTOYY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c9*)  
习题1 ^d xTm1Z  
思考题1 BD7N i^qI$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Vf1^4 t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Q=dy<kg']  
2.1.1符号规则 [1H^3g '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8Cv?Z.x5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4!rh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H-~;EzU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7cMv/g^ h@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sZHUf_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BfiD9ka-z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z([</D?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opGZ`>)j"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pI<f) r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_h1mF<\ X^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ygl0k \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q>|;pOv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U,1-A=Og{o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11;zNjD|  
习题2 MnW+25=N  
思考题2 FML(4BY,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flV`wy$$1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Jj%K=sw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g< .qUBPKX  
3.2.1主面和主点 UJ6v(:z <  
3.2.2焦点和焦面 C+&l< fM&  
3.2.3焦距 %vi83%$'4  
3.2.4节点、节面 JOBhx)E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18:%~>.!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lU8Hd|@-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m,yA mEEd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2ik5A%9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i+#fQO7Q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x'R`. !g3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koi^l`B$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R@rBEW&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Ryp% Bn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hP&B t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p?L^p{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0_t!T'jr7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uY'HT|@:{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Q&bM\;Ml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mngRQF  
3.8透镜 @Do= k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7Hu3>4<  
3.8.2透镜(厚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Nda *L|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PHvA6D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k"w"hg&e  
3.9.1正切计算法 3=ymm^  
3.9.2截距计算法 }JAG7L&{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iAU@Yg`pt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UFuX@Lu0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8)I^ t81  
习题3 45>?o  
思考题3 <2qr}K{'A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L*JjG sTH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lHX72s|V  
4.1.1折射矩阵 kMd.h[X~  
4.1.2传递矩阵 H7:] ]j1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4HA<P6L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12LL48bi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u;c?d!E  
习题4 HHsmLo c4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d6 5L!4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ekCC5P!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MFk5K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RXLq/8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gB'6`'  
5.2折射棱镜 8X|-rM{  
5.3楔镜 D,FkB"ZZE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n.(FQx.F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b{]:Y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UQbt N-B\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hj6N*4y  
5.5反射棱镜 @sC`!Rmy'-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n7-6- #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E~oOKQ5W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fsdAQW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3/n5#&c\4  
5.5.5棱镜的偏差 N<injx  
5.6光学铰链 )I.$=s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omBoo5e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KRX[2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Y/zj[>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j8lb~0JD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GaS36ZW  
习题5 6V01F8&w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SI-Ops~e  
6.1 眼睛 >I&5j/&}+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I9hK} D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JnM["Q=`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v^ V itLC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j#q-^h3H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0Z{ZO*rK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f=K]XTw~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ut7zVp<"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3L0w}#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v,>Dbxn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4@# `t5H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j+  0I-p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o:Sa, !DK  
习题6 JrRH\+4K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at:>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_1x`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Y glmX"fLf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 @s"zp;F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U|Ta4W`k\  
7.3.2渐晕 M:B=\&.O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5taT5?n2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_^%,x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k+4y9q?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ZRU{ [4  
7.5.1物方远心光路 VQ9/Gxdeo  
7.5.2像方远心光路 lp%pbx43s  
7.6场镜 m`^q <sj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H%Q7D-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t=W}SH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D7Q$R:6|  
习题7 g&Vx:fOC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UhQj Qaa~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Od,qbU4O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O^6&\s>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YTaSz$L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u^ 8{Z;mm  
8.1.3发光强度 =R$u[~Xl2X  
8.1.4(光)照度 )W _v:?A9  
8.1.5光出射度 Iom'Y@x  
8.1.6(光)亮度 +E(L\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g,Nc'5C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4yA+ h2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O`t&ldU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k/Y$O2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KT Y?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9VY|&fHe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rlSeu5X6  
8.4像平面的照度 Vd+T$uC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YWQ2]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R=2FNP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G?WAOy,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E,x+JeKV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 2E\p  
习题8 9W1YW9rL  
第9章色度学基础 ag;pN*z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jZkcBIK2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b&N'C9/8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2*l/3VW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h_3E)jc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paE[rS\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Ee%%d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U@)eTHv}6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X{7U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WUXx;9>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光源 :g=qz~2Xk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 =9T*Sp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goOCu  
第10章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Y0dEH^I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 ;FnIZ  
10.1.1棱镜转像系统 DGn;m\B  
10.1.2透镜转像系统 Eib5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a;qryUyG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RMSA^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SaAFz&WRl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S#aq4S  
10.3.1外调焦系统 ^Hnb }L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Ru!iR#s)!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R)Q6UJ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DIfaVo/"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J~ zUp(>K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oKZ!ND  
10.5.1分辨率α Sc1 8dC0  
10.5.2视放大率г v,{ :Ez(H  
10.5.3视场角2ω r|fL&dtr  
10.5.4出瞳直径D′ GxI!{oi2  
10.5.5出瞳距离lZ′ l \!fj#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0oZ= yh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lH x^D;m6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m{:C;UH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Q4!_>YZ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n&;85IF1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0$)>D==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IS{wtuA.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JHM9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G_B^p4  
第11章显微镜 Fa Qe_;  
11.1概述 Ng2@z<>.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Is)u }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8:c-k|CX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c5]`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F|o:W75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4^Rx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378rQU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jrlVvzZ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rb2S7k0{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QQ*hCyw!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hz;G$cuEE  
11.4.1显微物镜 J6s`'gFns  
11.4.2显微目镜 ?qLFaFt/  
1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米) J!v3i*j\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hk(ZM#Bh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T RfP Fb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aPg#ub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mdVdD~go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h5{'Q$Erl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G_3O]BMKd)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cBwPetp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F1q|R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fo*2:?K&  
12.3.1照相机的分类 G7` ko1-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_(W+S`7Z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6y%qVx#!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zUkgG61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E:sf{B'&  
12.6微显示投影机(★) N ,'GN[s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X*@s\'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p*R;hU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lk^Ol&6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b,l$1{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0U(@= 7V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G\/zkrxmv  
13.2.2单模光纤 o]J{{M'E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Dl*l{zba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V%7WUq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Gv!2f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9-VNp;V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a?I= !js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wm(uL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L[sl\R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oQd=K@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EA@ .,7F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Ny9'g>?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GfxZ'VIn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9|^2",V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x{|p  
14.1.3垂轴几何像差 h0*!;Z7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 oF &Ff/[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e8>})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N x,{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guq{#?}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oA7tE u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CXq'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KB3Htw%W[+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T ^a&)aL%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fV+z%: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7X`g,b!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prk8jSWV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H p; .f.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Cb6Y#6  
15.2ZEMAX评价函数 j nkR}wAA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I13y6= d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fmu  
15.2.3默认评价函数 2prU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LYy72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Yamc#A-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H[=5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sNbxI|B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NlA,'`,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e[{0)y>=  
15.4.3显微物镜设计 S*,17+6dV  
15.4.4目镜设计 +RHS!0  
15.4.5变焦物镜设计 +C^nO=[E  
参考文献
qiushui 2015-08-04 23:39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蜗牛2013 2015-09-07 20:50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赵希婷 2015-10-27 19:43
谢谢 vSGH[nyCY  
学习
liufeng0911 2015-11-05 13:40
挺牛逼的样子
dushunli 2016-01-27 00:19
新版!
段裕城 2017-03-21 12:21
新版!
海华hai 2017-03-24 23:52
看起来很详细啊
hitwhwqh 2017-04-06 15:50
看看!!
jiangranran 2017-04-28 21:23
看起来不错
sxdxyy 2017-04-29 23:32
谢谢分享,楼主 8$] 1M,$r  
chenhuanqy 2017-09-13 11:05
回复了,看一看 &.F4 b~A7  
gaofei5588 2017-09-20 09:56
看看学学
韩鸣 2017-09-28 17:49
非常需要。。。。。呼呼
br_100 2017-10-17 14:21
内容不错,学习
liuyuhalo 2017-12-04 17:59
看起来不错
18829088812 2017-12-15 14:06
看起来很详细
ljynrr 2020-09-02 16:37
学习学习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