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光电资讯及信息发布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cyqdesign 2014-10-21 11:21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2j-|.l c  
eB/3MUz1  
[attachment=59176] wQb")3dw  
eJE?H]  
平装:593页 eOy{]< l3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8gJ"7,}-'  
定价:59元 ~FH''}3:3  
优惠价格:41.3元 kJy<vb~   
2|tZ xlt-  
_]1dm)%  
ywmx6q4MFL  
目录 !40{1U&@a`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8U\;N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B4Nt6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j9%u&  
1.1.1光波 Ts0.Ck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J[h(>-X  
1.1.3波面 :g'"*VXYB  
1.1.4光线 ?)Z~H,Q(z  
1.1.5光束 )8ctNpQt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k)h' ?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93;V'b]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P\iw[m7O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Ha$|9li`  
1.2.4折射率 ;W?e@ Lgxk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en!cu_]t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KmZUDU%R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3PyW?zt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QYVT"$=  
1.3费马原理 x_v pds  
1.4马吕斯定律 #PoUCRRC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yt+xWV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N/}1v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7R<<}dA]  
习题1 4xT(Uj  
思考题1 p}R)qz-=5U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e.\d7_T+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2Em>  
2.1.1符号规则 W3{k{~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I6YN&9Y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azPFKg +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eY3[>`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NJs )2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Y Qtrc\91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W)<us?5Ec5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nXb;&n%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HkJ$r<J2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Sq-mH=rs]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J, ErnM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wjo xfPnf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VZb0x)w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H1 n`A#6?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yCiA  
习题2 CO0Nq/@  
思考题2 zvdtP'&uj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1@+pf/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3@KX|-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2K`:}\y&  
3.2.1主面和主点 h/V0}|b  
3.2.2焦点和焦面 A 99 .b  
3.2.3焦距 $?(fiFC  
3.2.4节点、节面 f`RcfYt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t 4{{5U'\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H;G*tje/M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P[8`]=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fJd!;ur)0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zJx(2yG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87>\wUJ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N#6&t8;kTC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PD:" SfV,G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_E:]qv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n_v|fxF1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iAkV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B+*F?k[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CcLP/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 3aAL&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PU%BKe  
3.8透镜 Sl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S3P;@Rm  
3.8.2透镜(厚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So+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A>xFNem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E@Vh  
3.9.1正切计算法 iU~oPp[e  
3.9.2截距计算法 J5mMx)t@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g&\A1H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wW%+wH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T,!?+#  
习题3 {&4+W=0 n  
思考题3 bv4lgRE6Y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0V}%'Ec<e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i?A4uyYwS  
4.1.1折射矩阵 Qg%B<3 <  
4.1.2传递矩阵 -$QzbRF5R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Mc*~[D/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I&X[Sqp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t1 OnA#]/_  
习题4 3*/y<Z'H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tOn/r@Fd^E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u1~H1 ]Ii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omSK- T-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f*0[[J0]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38 tRb"3zP  
5.2折射棱镜 dArg'Dc4  
5.3楔镜 G9 ;X=c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E"b+Q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pyq~_ Bng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S,,BjL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ol^OvG:TQ  
5.5反射棱镜 ^{DXin 1O`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_<+!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N41)?-7F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lSPQXu*[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R(fxx  
5.5.5棱镜的偏差 %u, H2 *  
5.6光学铰链 ;*BG{rkr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f1rP+l-C<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G]6Rip 3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U6t>UE6k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F *=>=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k-Hy>5;  
习题5 _rdEur C6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oBvpFP33  
6.1 眼睛 l:-$ulAx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h#dp_#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08n2TL;EsX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w<!F& kQB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Q( U+o-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C]1N=tK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s ,PQno^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jdiH9]&U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9. 6"C<eYt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y|>#`T/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G\Vn,1v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s/"&k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U>H"N1  
习题6 <~@}r\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u-K^xC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Y``50{7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bzE`6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ox;Q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w j !YYBH  
7.3.2渐晕 !'8.qs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wW EnAW~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9AF%Y:y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BCMQ^hP}t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T1%_sq  
7.5.1物方远心光路 "m,)3zND3  
7.5.2像方远心光路 />Kd w  
7.6场镜 {k*rD!tT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1Bp?HyCR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fUx;_GX?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e+h">`WgX  
习题7 iY?J3nxD-: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UR?biq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x7J8z\b"O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kn<IWW_t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bca4'`3\|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i^@QNOa  
8.1.3发光强度 7IkNS  
8.1.4(光)照度 ~+|Vzm|S}  
8.1.5光出射度 'tvX.aX2  
8.1.6(光)亮度 D=1:-aLP7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q>|&u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hhWIwR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A\ARjSdb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U/}YpLgdD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yUnNf 2i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GQn1ZLc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7}#zF]vHNi  
8.4像平面的照度 M5 \flE2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jKr\mb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4N6JKS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Rax]svc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zMN$: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5tx!LGOK  
习题8 ES,T[  
第9章色度学基础 N_wj,yF*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B']-4X{SGa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MqOHM.[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8ShIn@|32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FQTAkkA_!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UahsX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6mV-+CnYC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vP<}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_ 476A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cB7tY*Ski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光源 HTz5LAe~b7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Zy6C<j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iX%9$Bft<  
第10章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E.!Ff4~(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xw+cs1,x  
10.1.1棱镜转像系统 I'`90{I  
10.1.2透镜转像系统 8Sxk[`qx\K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CS'LW;#[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bog3=Ig-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xO[V>Ud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XX_ qC'1  
10.3.1外调焦系统 ]A%]W^G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Jm~Um!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 >te|@}o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7q!u,u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1 ,\ *)5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UpaF>,kM  
10.5.1分辨率α ee/3=/H|;  
10.5.2视放大率г 2cEvsvw>  
10.5.3视场角2ω %rlMjF'tG  
10.5.4出瞳直径D′ O!!N@Q2g  
10.5.5出瞳距离lZ′  8 X Qo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0YcB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WD55(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J8g)cS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MU(!`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f$76p!pDa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C(8VXtx_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9>ajhFyOhX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jB<B_"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AL!ppi  
第11章显微镜 ,eGguNA9  
11.1概述 EHy15RL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Q6T"8K/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Qz<:?D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a{;{y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E.%V 0}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S B~opN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C$p012D1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i4AkBNK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fMIRr5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D]o=I1O?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9a[1s|>w-  
11.4.1显微物镜 B(WmJ6e  
11.4.2显微目镜 yAAV,?:o[  
1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米) 4E2#krE%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LIGHIt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Llkh kq_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b@c(Nv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bnQn]x+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3?K+wg s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uH?dy55 Y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hH c -%-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N5{v;~Cm}V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j!@T@ 8J  
12.3.1照相机的分类 ny{S&f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RJ~Sky[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1GJ5]\s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Zb=;\l*&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0&X[?  
12.6微显示投影机(★) t{>#)5Pqv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oP`:NCj\9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Q7<Y5+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ZJF"Yo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cqT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O1jf4y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xT+#K5  
13.2.2单模光纤 v-N4&9)%9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 <9z`D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s%g'g;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xJ]e.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yUWc8]9\W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9i U/[d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Rz&`L8Bz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a4FGzR#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sBYDo{0 1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oT.z5VG&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A1F$//a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Lxt{z`9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sZ~03QvkT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_ /ys!  
14.1.3垂轴几何像差 SOE-Kio=B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pfu"vo(t_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g0"xG}d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z:Tj0< A'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_p0gXb1m`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_CIt$p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yZ 7)|j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CVvl &on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JR`" nF`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bl&9O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54$IhhT~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b+q'xnA=>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l.ze{F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V dvj*I  
15.2ZEMAX评价函数 ,"5HJA4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dsL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7j} R&  
15.2.3默认评价函数 jygUf|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pY-!NoES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BKO^ux%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N<@K(? '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xv Xci W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dl[%C6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4[#)p}V  
15.4.3显微物镜设计 lAA&#-#YG  
15.4.4目镜设计 *J]p/<> {  
15.4.5变焦物镜设计 *Gv:N6  
参考文献
qiushui 2015-08-04 23:39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蜗牛2013 2015-09-07 20:50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赵希婷 2015-10-27 19:43
谢谢 ;F*^c )  
学习
liufeng0911 2015-11-05 13:40
挺牛逼的样子
dushunli 2016-01-27 00:19
新版!
段裕城 2017-03-21 12:21
新版!
海华hai 2017-03-24 23:52
看起来很详细啊
hitwhwqh 2017-04-06 15:50
看看!!
jiangranran 2017-04-28 21:23
看起来不错
sxdxyy 2017-04-29 23:32
谢谢分享,楼主 6iXV  
chenhuanqy 2017-09-13 11:05
回复了,看一看 IY6Qd4157  
gaofei5588 2017-09-20 09:56
看看学学
韩鸣 2017-09-28 17:49
非常需要。。。。。呼呼
br_100 2017-10-17 14:21
内容不错,学习
liuyuhalo 2017-12-04 17:59
看起来不错
18829088812 2017-12-15 14:06
看起来很详细
ljynrr 2020-09-02 16:37
学习学习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