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光电资讯及信息发布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cyqdesign 2014-10-21 11:21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0+h&CO  
I7+yu>  
[attachment=59176] z8j7K'vV1  
a&Me#H{  
平装:593页 sC_doh_M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ZupsS9l  
定价:59元 1]&{6y  
优惠价格:41.3元 <CWOx&hr  
7*r!-$  
71Y3.1+  
Bqw/\Lxwlf  
目录 aZmac'cz{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4JL]?75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X$=/H 6R5Z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eC_i]q&o|  
1.1.1光波 .SDE6nvbW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X,6v  
1.1.3波面 :Aj[#4-=   
1.1.4光线 p-h(C'PqF  
1.1.5光束 U%)*I~9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ay`Id_tm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w$aejz`[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7)BK&kpVr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A~;+P  
1.2.4折射率 :H/Rhx=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j rg B56LL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Ba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1 0tt':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NW_ <(  
1.3费马原理 pwl7aC+6d  
1.4马吕斯定律 WL;2&S/{@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n%]u! 6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Ut9k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SKo*8r   
习题1 tdNAR|  
思考题1 {*X|)nr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 S\p[5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Hi&bNM>?O  
2.1.1符号规则 [6%y RQ_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X(Lz&fkd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Mr@{3do$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Skv2!X|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Q@rlqWgU ~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5KW n>n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rfOrh^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Ll`nO;h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v %S$5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NZ- 57Ji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y 27MG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IeB^BD+j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C^!~WFy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v>5TTL~?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X1 KOG  
习题2 b7HT<$Wg  
思考题2 5Z[HlN|-!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B~%SB/eu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nr%P11U\c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NYPjN9L  
3.2.1主面和主点 "Jg* /F  
3.2.2焦点和焦面 l?KP /0`  
3.2.3焦距 vH@b  
3.2.4节点、节面 ~'LoIv20j)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Rc}#4pM8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nz Klue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Q.SqOHeJ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D"P<;@ef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g8]$BhRIfr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 ;R}=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64Ju Wvo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k`=.([#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Lp{/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YGZa##i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C{YTHN n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RW5XnVx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nu6v@<<F>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7qg. :h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n0w0]dJ&lc  
3.8透镜 nDXy$f8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WU6F-{M"?  
3.8.2透镜(厚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4iJ4g%]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rM20Y(|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xgWVxX^)  
3.9.1正切计算法 K# h7{RE  
3.9.2截距计算法 r,ep{ p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_j]vR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5J'!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UhTE  
习题3  R'aA\k-  
思考题3 $3(E0\#O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0fx.n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D#11 N^-K  
4.1.1折射矩阵 nc:K!7:  
4.1.2传递矩阵 S,#UA%V"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uqi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cN| gaL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n ZzGak  
习题4 e it%U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JjHQn=3AJ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xUDXg*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e!kWGR?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YWk.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Ka :i>  
5.2折射棱镜 0lpUn74F  
5.3楔镜 34qfP{9!N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qjY I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n)rSgzI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YV)"y" ~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Bmi9U   
5.5反射棱镜 k; vhQ=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qa5 T(:8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Ryi% }!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d0-T\\U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vFsl]|<;8  
5.5.5棱镜的偏差 Ai5D[ykX  
5.6光学铰链 JPkI+0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vQA^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01o,9_|FL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a`zw5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 v u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JY]J89  
习题5 >~\CiV4^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pv,I_"  
6.1 眼睛 I=}R Z9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q#.+P1"U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0/zgjT|fe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gv9z`[erS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o`\@Yq$.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gI@8NPI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8\CmM\R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w:~!3Aj0+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rR)cG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Eb9{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P=Hp/ELi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u1C.\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c9!:  
习题6 Z+C&?K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aKC3v R0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A1;!kGE#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A>hs*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rI[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WfkP  
7.3.2渐晕 %1e{"_$O9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Be2yS]U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d]QCk &XU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wqN!/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RTvzS]  
7.5.1物方远心光路 y7Y g$)sL  
7.5.2像方远心光路 [Xo}CU  
7.6场镜 !gFUC<4bu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Ry4x^A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W5uuXG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LZ,>v  
习题7 %Dm:|><V$b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rHM6-W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2~2j?\AEd.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L=5Fvm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Aq:Kh`&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ajALca4  
8.1.3发光强度 ^ l9NF  
8.1.4(光)照度 PU^@BZ_m  
8.1.5光出射度 rgXD>yu(  
8.1.6(光)亮度 Shb"Jc_i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Rz!!;<ye8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odC}RdN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uk]1M2=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d]w%zo,yr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n 0CS =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lM-*{<B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WHvU|rJ  
8.4像平面的照度 Bwg\_:vq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_f@, >l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JLH,:2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zOJ,wl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u7oa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dt|f4 XWF  
习题8 [p[C45d=<  
第9章色度学基础 /yS/*ET8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zCdzxb_h"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f6zS_y9gn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Jdp@3mP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JypXQC}~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qmM%MPv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J}J7A5P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6`l7saHXE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7JHS8C<]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VPqMbr"L[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光源 q^k]e{PD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A T'P=)F@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v9R"dc]0h  
第10章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Y94/tjt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J<IHNRt  
10.1.1棱镜转像系统 .&Ok53]b  
10.1.2透镜转像系统 -L%2*`-L$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IpIQ-@l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l`A4)8Y@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dn)pVti_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ZT'Sw%U:  
10.3.1外调焦系统 =ap6IVR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b[_${in: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8${Yu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 Oy&3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3@7<e~f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Cq-#| +zr  
10.5.1分辨率α [M{EO)  
10.5.2视放大率г ?dcR!-3  
10.5.3视场角2ω `bF] O"  
10.5.4出瞳直径D′ >&3ATH;&(  
10.5.5出瞳距离lZ′ $=-Q]ld&]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s"solPw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 "o+wSI1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IXc<"wq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T|&2!Sh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d}3^_]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g}]EIv{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3]9twfF 'J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KZxA\,Y'5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m*^|9*dIC  
第11章显微镜 k-LT'>CWl  
11.1概述 +.b@rU6H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9IRvbE~2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MlBp I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X0.-q%5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3koXM_4_{)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7q] @Jx9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Twj?SV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h1 D#,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_>moza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Q#i^<WUpg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H2m\vBX  
11.4.1显微物镜 !^|%Z  
11.4.2显微目镜 ab=s+[r1  
1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米) R;XR?59:.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f 2#9E+IQ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v0dFP0.;&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509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Uq,M\V \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xC CUU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fC{Rh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 -RhI_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Z`?<Ada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T yq  
12.3.1照相机的分类 a* pZcv<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q&Q4E0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k&~|_$0@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axY-Vj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jz[|rwAp  
12.6微显示投影机(★) /p [l(H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W7a s =+;X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kmOX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wYf=(w \c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W RAW%?$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NEO~|B*oDU  
13.2.1阶跃多模光纤传输的模式与归一化波导常数V g[;iVX^1&  
13.2.2单模光纤 %uGA+ \b  
13.3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光机理与自聚焦透镜的成像特性 13Z6dhZu  
13.3.1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理论——程函方程与光线微分方程 J1<fE(X  
13.3.2平方律分布的自聚焦光纤中的光线传播轨迹与规律分析 4[3T%jA  
13.3.3自聚焦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轴成像 71tMX[x  
13.4无源光纤传像原理、器件与系统 s8|#sHT  
13.4.1光纤传像束的传像机理与主要性能指标 8mA6l0  
13.4.2光纤传像系统(光纤望远系统,光纤内窥镜) EGwY|+3  
第四篇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  FZ>*<&  
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ZZC= 7FB  
第14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 4C /8hsn  
14.1用几何像差表征光学系统像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dITnPb)i  
14.1.1轴上点的光束结构与像差 i&,U);T  
14.1.2轴外点的子午与弧矢光束结构与像差表示 Ut-6!kAm  
14.1.3垂轴几何像差 #|XEBOmsQ  
14.2几何点列图的像质评价方法 3i(k6)H$4  
14.3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波像差表示与瑞利判据 K23_1-mbe  
14.4基于点扩散函数的空域像质评价方法(中心点亮度)与斯特列尔准则 Kc udWW]  
14.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像质的基本概念 gE=~.P[ZX  
14.6典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与指标 )C2d)(baEJ  
14.6.1望远镜与显微镜成像质量评价 _3p:q.  
14.6.2照相系统与摄影物镜像质评价 +$>ut r  
14.7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LO61J_J<  
第15章应用ZEMAX的光学自动设计原理与方法 -e(2?Xq9  
15.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概念 CHpDzG>]4  
15.1.1光学自动设计基本原理 ,:\2Lf  
15.1.2阻尼最小二乘法 &up/`8   
15.1.3评价函数的构成与权因子 R~*Y@_oD  
15.2ZEMAX评价函数 Ux icqkX  
15.2.1ZEMAX评价函数的构建 l*Y~h3  
15.2.2ZEMAX评价函数中的操作符 ap%o\&T;  
15.2.3默认评价函数 G^mk<pH  
15.3常用几何像差控制在评价函数中的实现 xYu~}kMu  
15.3.1ZEMAX中内建几何像差控制符与特点 QrA8 KSLC  
15.3.2评价函数中常用独立几何像差复合控制操作符的构建  (+]k{  
15.4利用ZEMAX像质优化与设计举例 IVNNiNN*5  
15.4.1消色差双胶合望远镜物镜设计 ?XOeMI  
15.4.2光路中有棱镜的望远物镜设计 h/TPd]  
15.4.3显微物镜设计 ^}1RDdQ"U  
15.4.4目镜设计 g41Lh3dj  
15.4.5变焦物镜设计 1yB;"q&Xd  
参考文献
qiushui 2015-08-04 23:39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蜗牛2013 2015-09-07 20:50
这个封面感觉好正式啊,谁有PDF版的,哪怕只有几章,先看看和老版的区别,再行购买。
赵希婷 2015-10-27 19:43
谢谢 <Ab:yD`K!  
学习
liufeng0911 2015-11-05 13:40
挺牛逼的样子
dushunli 2016-01-27 00:19
新版!
段裕城 2017-03-21 12:21
新版!
海华hai 2017-03-24 23:52
看起来很详细啊
hitwhwqh 2017-04-06 15:50
看看!!
jiangranran 2017-04-28 21:23
看起来不错
sxdxyy 2017-04-29 23:32
谢谢分享,楼主 Gj ^bz'2  
chenhuanqy 2017-09-13 11:05
回复了,看一看 W_ 6Jl5]  
gaofei5588 2017-09-20 09:56
看看学学
韩鸣 2017-09-28 17:49
非常需要。。。。。呼呼
br_100 2017-10-17 14:21
内容不错,学习
liuyuhalo 2017-12-04 17:59
看起来不错
18829088812 2017-12-15 14:06
看起来很详细
ljynrr 2020-09-02 16:37
学习学习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