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qdesign |
2014-10-21 11:21 |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迟泽英,第2版)
《应用光学与光学设计基础(第2版)》是一本涵盖应用光学成像基本理论、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典型应用光学系统以及光学系统像质评价与应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基本方法等丰富内容的核心专业基础性教材与参考书。 K6(.KEW 6oA~J]< [attachment=59176] <Cr8V'c F8 ?uQP8 平装:593页 +',^((o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L1F###c 定价:59元 nFj-<! 优惠价格:41.3元 UnjNR[= fPrb%
/B=l,:TnJ qM*S*,s 目录 JE9>8+ 第一篇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与成像理论 Ym:{Mm=ud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基本概念 '&)D>@g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H1C%o0CPY 1.1.1光波 !Z-9tYO 1.1.2光源(发光体,发光点) 55,=[ 1.1.3波面 rV~T>x 1.1.4光线 jjX%$Hr 1.1.5光束 7y;u} 1 1.2光的传播规律——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WzlS^bZ 1.2.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5=m3J!? 1.2.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DH/L`$ 1.2.3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5!'ykZ 1.2.4折射率 gjQ=8&i 1.2.5反射光与折射光的能量分布 $^K]&Mft 1.2.6全反射(完全内反射)及其应用 4XD)E& 1.2.7光路的可逆原理 /_HwifRQ 1.2.8光线在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G34 1.3费马原理 >j)
w\i 1.4马吕斯定律 }R`Irxv4 1.5光学系统及成像的基本概念 w'|&5cS 1.5.1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Kc-Y 1.5.2成像的基本概念 :;q>31:h 习题1 zfirb 思考题1 |@+8]dy:l 第2章共轴球面系统的成像理论 Ou? r {$(b 2.1子午面内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Y=3X9%v9g 2.1.1符号规则 0Ux<16# 2.1.2实际光线经(单折射)球面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 _ r~+p 2.1.3实际光线经共轴球面系统的光路计算公式 %
<^[j^j}o 2.1.4轴上单色物点经单折射球面成像性质的分析 Tt`L(oF 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与近轴成像规律 v&e-`.xR 2.2.1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L)1C'8). 2.2.2单折射球面的近轴成像规律 =zz+<!! 2.3 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像面位置与放大率的计算 \m%J`{Mt 2.3.1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转面过渡公式组 P&,hiGTDi 2.3.2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像面位置的计算 yB=C5-\F 2.3.3共轴球面系统近轴区的拉—赫不变式与放大率计算 jT{f<P0 2.4球面反射镜的成像规律 L>0!B8X2 2.4.1球面反射镜的物像位置关系式 Zo'/^S 2.4.2球面反射镜的成像放大率与拉—赫不变式 m;1'u;
2.4.3球面反射镜的应用 I Jqv w 习题2 gH5CB%) 思考题2 pn|p(6 第3章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理论 4 |FRg 3.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的基本概念 a5X`jo 3.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与焦距 DakLD~H; 3.2.1主面和主点 1 pa*T! 3.2.2焦点和焦面 1!X1wCT 3.2.3焦距 k\nH&nb 3.2.4节点、节面 -QN1oK@\mE 3.3理想光学系统物像间的解析关系 t3pZjdLJd 3.3.1决定光学系统物像共轭点位置的基本公式 {ms,q_Zr 3.3.2理想光学系统拉一赫不变式与系统物方、像方的焦距比 *1\z^4=a] 3.3.3理想光学系统的诸放大率及其相互关系 ;gEp!R8 3.3.4光束的会聚度与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屈光度 U?JiVxE^ 3.4理想光学系统的图解求像方法 GSC{F#:z 3.4.1 光线描迹图解法 i5.?g <.H 3.4.2直角坐标图解法 G(:s-x ig6 3.5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特性曲线 1NuR/DO 3.5.1物像位置共轭特性曲线 Hde]DK,d 3.5.2放大率特性曲线 z Z@L4ZT 3.6光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n:CNha 3.6.1焦距f和f′具有相反符号的系统——第一型系统 Q^*G`&w, 3.6.2焦距f和f′具有相同符号的系统——第二型系统 )Y=w40Yzd 3.7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UaH26fWs 3.8透镜 fL(':W&n- 3.8.1单折射球面的基点、基面位置与焦距 v&p,Clt-2 3.8.2透镜(厚透镜)的基点位置与焦距计算公式 rny@n^F 3.8.3薄透镜与薄透镜组 (m<R0 3.9理想光学系统共轴多光组复合的实用方法 7fap* 3.9.1正切计算法 /_$~rW 3.9.2截距计算法 6e-#XCR{ 3.10实际光学系统基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sgZ3*,A 3.10.1求像方基点位置与焦距——正向光路计算 9BqQ^`bu 3.10.2求物方基点位置与焦距——反向光路计算 I/^q+l.=`{ 习题3 ,DexJ1 思考题3 A
Z4|&iT 第4章矩阵方法在近轴光学中的应用 u(8 _[/_B 4.1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Oyi;bb<# 4.1.1折射矩阵 ;%BhhmR)[ 4.1.2传递矩阵 <P+G7!KZ& 4.1.3共轴球面系统的作用矩阵 Z[a O_6L 4.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矩阵 *eHA:
A_I 4.3矩阵方法在薄透镜系统中的应用 H(X+.R,Thp 习题4 z0T`5NG@ 第5章平面元件与棱镜系统 -@YVe:$%b 5.1平面折射与平行平板玻璃的成像性质 4C l,Iw/; 5.1.1光线经过平面的折射 8|w5QvCU?3 5.1.2光线经平行平板玻璃的折射 ^zvA?'s 5.1.3平行平板玻璃的“等效空气层”概念 A Oby*c 5.2折射棱镜 ybD{4&ZE 5.3楔镜 3C>2x(]M 5.4平面反射镜与平面镜系统 -s9 Y(> 5.4.1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CRIei 5.4.2平面镜的旋转效应 fQ=&@ >e 5.4.3两面角镜的成像特性 *Gg1h@& 5.5反射棱镜 KU1+<OCh 5.5.1反射棱镜的基本概念 zkjPLeX 5.5.2反射棱镜的视场角 a9yIV5_N 5.5.3平面反射系统的转像规律分析 >{O[t2& 5.5.4反射棱镜的展开及其理论结构尺寸的计算 "2)+)Db 5.5.5棱镜的偏差 o>xxmyW| 5.6光学铰链 Iq4 Kgc 5.7矢量分析计算方法在平面镜系中的应用 0MwG}|RC 5.7.1矢量形式的反射定律 mr:kn0 5.7.2矢量形式的折射定律 j#*asGdp#J 5.7.3矢量绕定轴转动公式 JIyBhFI 5.8平面反射系统中物像关系的矩阵表示方法 k)H[XpM 习题5 X% Spv/8{ 第6章眼睛与典型目视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NWo7wVwc/c 6.1 眼睛 * 23m- 6.1.1眼睛的构造和主要光学常数 J>HLQP 6.1.2模型眼与简化眼 p{A}p9sjx 6.1.3眼睛的主要特性 Q3B'-BZe 6.2放大镜和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 Eg@R[ ^T 6.2.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uznoyj6g 6.2.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k3 d^9o# 6.3 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 '+o:,6 6.3.1望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性质 xFsB?d 6.3.2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3e!3.$4M 6.3.3望远(镜)系统的基本类型 zCK y`u. 6.4 目视光学仪器的视度调节 *=-__|t 6.5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rK(x4]I
l" 习题6 w\"n!^ms 第7章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QOkE\ro 7.1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 ,W)IVc
7.2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cGwtt( 7.3视场光阑、窗以及渐晕的概念 xZ9}8*Q&: 7.3.1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bR>o!(M'Z\ 7.3.2渐晕 $I}Hk^X 7.4光阑设置的原则和几种典型系统光束限制的分析 \3n{w
7.4.1光阑设置的原则 68&6J's; 7.4.2几种典型光学系统的光阑设置与光束限制 {V]Qwz)1 7.5远心光路(焦阑光路)(米) %{N$1ht^ 7.5.1物方远心光路 (ybtXoQs 7.5.2像方远心光路 G1#Bb5q: 7.6场镜 .oi}SG 7.7物空间在平面上成像的清晰深度——光学系统的景深 <B]i80. 7.7.1照相物镜的成像空间深度 $nGbT4sc 7.7.2望远系统的成像空间深度 U:mq7Rd8 习题7 (n":]8} 第二篇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z)y%`} 第8章光度学的基本概念与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LHzY( 8.1光能与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a'_MhJ zs 8.1.1立体角的概念与计算 I{?E /Sc 8.1.2辐(射能)通量、光谱光视效率(视见函数)与光通量 #.\,y>` 8.1.3发光强度 C0t+Q 8.1.4(光)照度 0p:ClM2O
8.1.5光出射度 j,|1y5f 8.1.6(光)亮度 Wvut)T 8.1.7光度学各主要光度量名称、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W_jdE6v 8.2光学系统中光通量与光亮度的传递 5oT2)yz 8.2.1光束在均匀透明的同种介质中的传播 =E{{/%u{{S 8.2.2光束在介质分界面折射、反射后,光亮度的变化规律 SCfkv|hO 8.3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CU7u=*b 8.3.1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分析与计算 u/!mN2{Rd 8.3.2光学系统透过率的计算 a O"nD_7 8.4像平面的照度 e\d5SKY 8.4.1轴上像点照度公式 XvA0nEi 8.4.2轴外像点的照度公式 JGSk4 8.5眼睛直接观察与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yv!''F:9F 8.5.1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像的主观亮度 :]u}xDv3 8.5.2通过仪器观察时像的主观亮度 A1k&`
|k 习题8 8zCGMhd 第9章色度学基础 Zv1Bju*y 9.1颜色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概念 s_GK;; 9.1.1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z~}StCH( 9.1.2颜色的分类与彩色的三特性 |z(Ws 9.1.3颜色的混合与匹配 aCUV[CPw 9.2标准色度系统与色度计算 GqIvvnw@f 9.2.1CIE1931-RGB色度系统 _M"$5
T 9.2.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pf 9.2.3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b M$; 9.2.4均匀色品图及均匀颜色空间 {0)WS}& 9.2.5CIE标准施照体与标准光源 -hG 9 9.2.6CIE色度计算举例 (AM,4)lW, 第三篇典型应用光学系统 _Y
><ih 第10章望远镜与望远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SVg@xu+ 10.1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 Z+``/Q]>+ 10.1.1棱镜转像系统 YA;8uMqh; 10.1.2透镜转像系统 WnJLX ^; 10.2望远镜的变倍——可变放大率的望远镜 &aevR^f+ 10.2.1间断变倍望远系统 j quSR= 10.2.2连续变倍望远系统 zNsL^;uT 10.3望远系统的调焦方式内调焦望远镜 DX%8.@ 10.3.1外调焦系统 WfTdD.Xx 10.3.2内调焦系统——内调焦望远镜 a_pCjG89 10.4光学测距原理与系统 F"m}mf 10.4.1单眼(合像)测距仪 F;MT4*4 10.4.2双眼体视测距仪 'a-5UTT 10.5望远(镜)系统的光学性能与主要技术要求 t0asW5f 10.5.1分辨率α <SC|A| 10.5.2视放大率г !aW*dD61 10.5.3视场角2ω zW"3K 10.5.4出瞳直径D′ Xg!|F[i 10.5.5出瞳距离lZ′ W
&0@&U 10.6望远系统的物镜和目镜 &Xl_sDvt 10.6.1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类型 Y%CL@G60 10.6.2望远系统目镜的特点及常用类型 od5w9E. 10.7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UB&S 2g 10.7.1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J%Z)# 10.7.2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举例 1&@wb'MBs. 10.8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与LAMOST的创新 O 44IH`SI 10.8.1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2p3u6\y 10.8.2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sen{f^U 第11章显微镜 <E}]t,'3 11.1概述 @'<j!CqQ
o 11.2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光学连接尺寸 DO- K 11.2.1显微镜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iitx U 11.2.2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 U70@}5! 11.3显微镜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光学性能指标 [>J~M!yu:r 11.3.1显微镜的光束限制结构特点 bhm~Ii 11.3.2显微镜的视场光阑和视场 ANpY qV 11.3.3显微镜的分辨率 3Ibt'$dK 11.3.4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及适用放大倍率 xwH|ryfs,Z 11.3.5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景深) 4|Gs(^nU 11.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C.$Db&9 11.4.1显微物镜 G|G?h 11.4.2显微目镜 ?9r,Y;,H 1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米) 3~3(G[w 11.5.1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QRmQ> 11.5.2主要的照明方式与照明系统 a@=36gx) 第12章照相与投影系统 0[!gk]p 12.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vOpU4 12.2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与基本类型 i;'X}KW 12.2.1照相物镜的主要性能 @#--dOWYR 12.2.2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C"` 'Re5) 12.2.3变焦距照相物镜(*) Q0"F> %Cn 12.3 照相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zS"zb 12.3.1照相机的分类 :V-}Sde 12.3.2传统胶片式单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p|9ECdU>; 12.3.3数码照相机的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5bhwU] 12.4放映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类别 &CeF^ 12.5投影系统与投影物镜的主要光学性能参数 d7K17KiC 12.6微显示投影机(★) MoR-8vnJ 第13章纤维光学与光纤传像系统 AGJ=de. 13.1阶跃光纤的传光机理与主要性能参数 HAUTCX 13.1.1阶跃光纤中光波传播规律分析——表面波机理 g d}TTe
13.1.2光在阶跃直圆柱光纤中的传播规律及主要性能参数 7F9g:r/^ 13.2阶跃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