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大型实验
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dE2(PQb*P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的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84年开工建造,1988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1992年τ轻子质量测量的精确结果,纠正了过去τ轻子质量约7MeV实验偏差,并把精度提高了10倍。2004年1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工程启动,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环对撞技术,将对撞性能量大幅提高。 w@Ut[
;6^
[attachment=55519] 'Syq!=, 2.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Rxz;-VA 2009年,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l= % v
[attachment=55518] pulE6T7x 3.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 'bj$Z M9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2010年12月12日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揭牌并投入使用,锦屏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洁净的低辐射研究平台,能够自主开展像暗物质探测这样的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 :i+Tf~k{
[attachment=55517] qCOe,$\1/ 4.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bJ~]nj 3 这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大亚湾实验发现了反应堆发出的反电子中微子消失现象,发现的新的中微子振荡,其振幅比预期要大得多。这一中国诞生的重大物理成果,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在全球科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入选美国权威学术杂志《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 1{R1:`
[attachment=55516] L2Uk/E 5.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Y(
n# = 这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拟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Hw[u Sv8
[attachment=55520] x]6OE]]8L 6.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a%DnRkRr 这是我国第一颗天文观测望远镜,计划2015年发射升空。它将能发现大批高能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并对黑洞,中子星等重要天体进行高灵敏度定向观测,推进人类对极端条件下高能天体物理动力学、粒子加速和辐射过程的认识。 Fn4i[|W42
[attachment=55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