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abiii |
2011-10-19 22:49 |
2007年5月28日凌晨3点,正在兴隆观测站现场调试中的LAMOST喜获首条天体光谱。随着调试的进展,随后的两天LAMOST已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天体光谱,标志着其各个子系统(望远镜光学和主动光学、跟踪控制、光纤、光谱仪)已全部联通并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LAMOST正处在“小系统”联调阶段,“小系统”调通后,将在此基础上扩展镜面子镜数至24/37块,光纤数至4000根和光谱仪数量至16台。 ZSYXUFz 2007年6月29日,“LAMOST小系统验收会”在北京召开。LAMOST“小系统”包括3米口径的镜面,250根光纤和一台光谱仪,以及LAMOST完整的机架、跟踪和控制系统。中科院基础局组织了国内天文、天文仪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及管理科学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20余人对LAMOST的“小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估。测试专家组于6月18日和6月28日到兴隆观测基地进行了现场测试和考察。验收专家组听取了研制报告、测试专家组的测试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专家组认为:“LAMOST小系统的光学质量完全达到了指标要求,多目标光纤光谱系统基本达到预定目标,望远镜、光纤、光谱仪和CCD相机所组成的观测系统,集成情况良好。LAMOST小系统的研制成功证明项目总体方案是正确的,技术和工艺是可行的。同意通过验收。” ^o|igyS9 LAMOST小系统的成功是该项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项目建设的所有关键技术难点已被攻克,尤其是国际领先的薄镜面及拼接镜面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并行可控式光纤两项新技术的成功,为项目建设的全面成功铺平了道路。 aD3'gc,l 2007年12月中旬,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测量团组承担的“LAMOST天体测量支持系统”完成了在LAMOST小系统上的调试,97%以上的有效光纤得到了目标的星光光谱,为下一步科学目标的试验观测打下基础。天体测量支持系统负责为LAMOST望远镜的各运动部分提供实时的指向参数和运动参数,包括施密特改正镜法线的瞬时指向参数、焦面的瞬时位置、姿态和旋转角参数、每个光纤单元的定位参数。由于LAMOST视场大(20平方度)、焦距长(20米)、接收单元离散分布、工作原理特殊,对天体测量支持系统提出很高的精度要求(焦面上允许定位误差50微米)。 a`GoNh, 2007年底,LAMOST光纤定位系统的可重复的光谱出光率平均达到97%,并安装调试完成约三分之二的光学镜面(24块主镜和16块施密特改正镜的子镜)和8台多目标光纤光谱仪,使项目在2008年全面竣工有了保证,也为科学上的试观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d|+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