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
2010-10-10 11:19 |
马伟明:科技强军,必须站在领跑行列!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领衔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承担国家和国防重大装备重点课题40多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40多项,20多项关键技术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所有创新成果全部应用到我国自行研制的作战舰艇。马伟明先后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发明创业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获 “国家创新研究先进群体”。2002年7月,中 央 军 委为马伟明记一等功。 Rt:^'Qi$! :wN!E{0j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 ,p#r; O<O S;y4Z:! 上世纪末,我国研制新一代常规潜艇,需要装配高效能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当时,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只能从国外进口。马伟明率领科研团队历经13年攻关,突破8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产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填补国家空白,装备多艘潜艇,这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YcOmI/MM
=6+99<G|%M 进入新世纪,我国研制新一代潜艇时,面临难以逾越的一大难题,就是要研制出大容量高速发电机,而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搞出来。马伟明主动请缨,率团队历经7年攻关,跨越7大风险,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了大功率高速电机,既降低了舰船发电系统的体积重量,又减小了震动噪声,大大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 pp@B]We yn"4qC#Z “科技强军,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必须站在领跑行列。”马伟明的目光始终紧盯高科技前沿。 CUHT5J*sY j@w1S[vt 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目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马伟明率课题组集智攻关,提出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他横下一条心:“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A1!!rJX ~@)s)K 经过5年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2Y<]X7Ch: @OGG]0
J “在科研创新上,我们国家最急需的是‘团体冠军’” 4 R(m$!E! |2%|= 近20年来,马伟明领衔的实验室,既搞出了30多项国家和军队顶尖级科研成果,又培养出80多名电机、电磁兼容、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专家级人才,平均年龄只有33.5岁。 OScqf]H .ANR|G 马伟明带领着科研团队总是向尖端科研冲锋,而他总是放手将年轻人推到一线担当重任。为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近10年来,马伟明从不在他领衔的科研成果报奖时署名,全部让给年轻人。不仅如此,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他坚持将技术无偿转让工业部门,不收技术转让费。在他看来,在科研创新上,只有国家利益,没有团队和个人利益。 'n
^,lXWB 0:>hK\F# 正因为如此,从2005年开始,马伟明领衔的科研团队,成为我国电工领域唯一一个连续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创新群体资 格 认 证”。 sei2\l8q Z1:%AqxP 马伟明说:“在科研创新方面,个人的本事再大,顶多是个‘单打冠军’,而我们国家最急需的是‘团体冠军’。” <hj2'dU d=n{Wn{C “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有什么意义” ji
./m8( n>R(e>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77y+ik @K+gh# “我们这代年轻教授赶上了国家科技创新的好时候,但谁也无法抗拒生命短暂的自然规律,只要稍微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必须趁我们现在还干得动,再拼个10年、20年,出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伟明在挖掘自己生命潜能的同时,也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 tXH;4K@ wwywiFj 20年来,每年都有马伟明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每次鉴定会,专家们都为马伟明的身体担忧。马伟明的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郑逢时教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不担心你在学术上超过我,只担心你的身体还能坚持多久?!” zA8@'`Id *coUHbP9> 2009年6月,马伟明腰肌损伤不能站立,连续4个晚上让人把他抬到试验现场,躺在椅子上指导课题组成员解决难题。“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那国家还要我们这些院士有什么用?”马伟明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最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Kvo&_: UAT\ .
(来源: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