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0-07-30 10:57 |
我国仿生红外鱼眼光学技术取得突破
由我国学者提出的“基于视觉仿生的凝视红外成像全向感知技术”,突破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技术局限,可实现昼夜、无盲区的实时信息获取,在仿生红外鱼眼光学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天文气象、环境监测、公安边防、航空航天等领域。 Y9%zo~]-W' .\)ek[? 科学研究表明,虽然人眼功能强大,但也局限颇多:即使转动眼球也只能在前向约140°范围内获取视觉信息。若想“眼观四路”就必须摆头或转动身体,而这样却会降低视觉信息的实时性。但近水面鱼类却能“全向感知”一定距离内的场景信息。 B <HD {n<1uh9~$8 近20年来,作为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鱼眼光学”研究在国际上悄然兴起。美国国防部1997年启动此研究;2001年制成具有初步视觉功能的样机(MIRIADS);2005年美国和欧洲公布L.G.Cook相应发明专利;同年,此技术首先应用于民航机载。美国国防部将其列为“可极大地增强维和部队和作战人员能力”、“能带来重大回报”的研究领域。 f,3K;S-he: g( S4i%\ 军械工程学院王永仲教授的同类工作从1988年起步,1995年公开发表自行设计的实用型中波红外鱼眼,比L.G.Cook的上述发明早十年。所研制的“仿生微小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BMIRIDS”从1998年走向试用,比美国MIRIADS早3年,2003年获中国发明专利,比美国和欧洲同类专利早2年,并不断改进性能、拓展应用。 $z5C+K@ MQy,[y7I 《科学通报》2010年第19期发表王永仲撰写的《模仿生物视觉的凝视红外成像全向感知技术》,首次阐述模仿生物视觉功能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现技术,并依据自身实践,指出了红外鱼眼设计的特殊难点及攻克关键技术的思路与方法。他认为,此研究的突出意义是可实现昼夜、无盲区的实时信息获取,在天文气象、环境监测、公安边防、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