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0-05-12 12:04 |
第1部分 MATLAB基础知识篇 1 %f&< wC 第1章 MATLAB概述 2 cDV^8 R 1.1 MATLAB 7简介 2 :0^s0l 1.2 MATLAB 7的安装 2 8o-bd_ 1.3 MATLAB 7的工作环境 5 'v&}( 1.3.1 操作界面简介 6 ~xyw>m+o. 1.3.2 运行命令窗口 6 Owf.f;QR 1.3.3 命令窗口的显示方式 7 #S5`Pd!I 1.3.4 数值结果的显示方式 9 ?KWj}|% 1.3.5 命令窗口的标点符号 10 }$gmK 1.3.6 输入变量 12 *t9eZ!_f? 1.3.7 处理复数 14 &L4
q10-N 1.3.8 命令窗口的控制命令 15 \cuS>G 1.3.9 使用历史窗口 16 'Qn~H[$/p 1.3.10 使用实录命令 20 UQT'6* ! 1.3.11 当前目录管理器和路径管理 21 HIf{Z* mb 1.3.12 设置当前目录 22 Q\kub_I{@ 1.3.13 MATLAB的搜索路径 23 :&VcB$ 1.3.14 工作空间浏览器和数组编辑器 25 v{;7LXy0 1.3.15 变量的编辑命令 26 `UzVS>]l[+ 1.3.16 数组编辑器 27 .T.5TMiOSq 1.3.17 存取数据文件 28 NZXjE$<Vr 1.4 MATLAB 7的帮助系统 30 GsV4ZZ 1.4.1 纯文本帮助 30 <@,$hso7: 1.4.2 演示(demo)帮助 31 Hs0pW5oZ 1.4.3 帮助导航/浏览器 33 E9 Y\X 1.4.4 Contents帮助文件目录窗口 34 1n%8j*bJq 1.4.5 Index 帮助文件索引窗口 35 y,m2(V 1.4.6 Search帮助文件搜索窗口 35 9dKul,c 1.5 小结 36 8SmjZpQ? 第2章 数组 37 SR7j\1a/2A 2.1 创建数值数组 37
Xm_$
dZ 2.1.1 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 37 v[S-Pi1 2.1.2 二维数组的创建方法 38
RiFw?Q+ 2.1.3 使用下标创建三维数组 39 cF+ X,]=6 2.1.4 使用低维数组创建三维数组 40 U/w. M_S 2.1.5 使用创建函数创建三维数组 41 5lmO:G1 2.1.6 创建低维标准数组 43 raB+,Oi$G 2.1.7 创建高维标准数组 44 3$p#;a:=n 2.2 操作数值数组 45 (ku5WWJ 2.2.1 选取低维数组的对角元素 45 ,x_Z JL 2.2.2 低维数组的形式转换 46 ;b%{ilx: 2.2.3 选取三角矩阵 47 XutF"9u 2.2.4 Kronecker乘法 49 :FQ1[X1xm 2.2.5 高维数组的对称交换 50 bEH
de*q( 2.2.6 高维数组的维序号移动 51 \54}T4R 2.2.7 高维数组的广义共轭转置 52 H;KDZO9W 2.2.8 高维数组的降维操作 53 e~\QE0Oe : 2.3 小结 54 aXR%;]<Dw 第3章 矩阵和架构 55 hWEnn=BW 3.1 稀疏矩阵 55 h)x_zZ%>o 3.1.1 稀疏矩阵的存储方式 55 %|"Qi]c d 3.1.2 创建稀疏矩阵——使用sparse命令 56 1B:aC|B 3.1.3 创建稀疏矩阵——使用spdiags命令 57 lZ+!H=` 3.1.4 查看稀疏矩阵的信息 58 E5G{B'%j 3.1.5 稀疏矩阵的图形化信息 59 2(#Ks's? 3.2 字符串数组 60 >bm|%Ou" 3.2.1 创建字符串数组——直接输入法 61 @h9MxCE! 3.2.2 创建字符串数组——使用ASCII码 61 j,
u#K)7{T 3.2.3 创建字符串数组——使用函数 62 jNl/!l7B 3.2.4 处理字符串数组的空格 63 /Jlv"R1, 3.2.5 读取字符串数组的信息 64 &a)vdlZSE= 3.3 构架数组 65 )ly
^Ox 3.3.1 创建单构架数组——使用直接法 66 G$JFuz)| 3.3.2 创建二维构架数组 67 e>H:/24 3.3.3 创建三维构架数组 68 -q>^ALf|@> 3.3.4 使用命令创建构架数组 69 J)x3\[}Ye 3.3.5 访问构架数组的数据 69 q&si% 3.3.6 设置构架数组的域属性 72 EESN\_{~. 3.4 小结 74 bI
ITPxz 第4章 矩阵分析 75 \L]|-f(4 4.1 矩阵计算 75 mP}#Ccji? 4.1.1 进行范数分析——使用norm函数 75 yfe'>]7 4.1.2 进行范数分析——使用normest函数 78 (.X]F_*sc 4.1.3 条件数分析 80 d>i13dAI 4.1.4 数值矩阵的行列式 81 _a
-]?R 4.1.5 符号矩阵的行列式 82 B@K[3 4.1.6 矩阵的化零矩阵 83 Fvl`2W94; 4.2 线性方程组 84 d/U."V} 4.2.1 非奇异线性方程组 84 jPJAWXB4a 4.2.2 奇异线性方程组 85 ]|Z b\{
4.2.3 欠定线性方程组 87 "^rNr_ 4.2.4 超定线性方程组 88 H5xzD9K;/C 4.3 矩阵分解 89 b-<HXn_Fd 4.3.1 Cholesky分解 89 isK;mU?< 4.3.2 使用Cholesky分解求解方程组 91 P%>?[9!Nt 4.3.3 不完全Cholesky分解 92 ]H[8Z|i"" 4.3.4 LU分解 93 *Xr$/N 4.3.5 不完全LU分解 96 rY}B-6qJn 4.3.6 QR分解 100 P:!)9/.2 4.3.7 操作QR分解结果 101 oyeG$mpg 4.3.8 奇异值分解 105 .5Z_E
O 4.4 特征值分析 107 ?y%t}C\W 4.4.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07 AXW!]=?X 4.4.2 稀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10 Q:o7G|C 4.4.3 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 111 t1i(;|8| 4.4.4 特征值的复数问题 113 o$J6 ~dn 4.5 小结 114 GESXc$E8 Dkw7]9Qm 第2部分 数据分析篇 115 2CLB1 第5章 函数分析和数值运算 116 5cTY;@@ 5.1 函数的零点 116 ;e{5)@h$ 5.1.1 一元函数的零点 116 v5$s#f< 5.1.2 多元函数的零点 118 <^><3U` 5.2 数值积分 120 8;zDg$( 5.2.1 一元函数的数值积分 120 6?gi_3g
5.2.2 使用Simulink求解数值积分 122 )"u:ytK{ 5.2.3 求解瑕积分 123 ]0~qi@ 5.2.4 矩形区域的多重数值积分 124 JF9Hfs/jS 5.2.5 变量区域的多重数值积分 125 optBA3@e! 5.3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129 j\2[H^
5.3.1 双变量的概率分布 129 l5J.A@0 5.3.2 不同概率分布 131 h)dRR_ 5.3.3 数据分布分析 132 Ja [ 4A0. 5.3.4 假设检验 133 ($d4:Ww 5.4 小结 138 Rlw3!]5+2 第6章 高级数值运算 139 T\sNtdF`: 6.1 插值 139 '}{?AUDx 6.1.1 一维插值 139 I:;+n^N? 6.1.2 人口数量预测——一维插值实例 140 <r\I"z$ 6.1.3 二维插值 143 \<65??P 6.1.4 绘制二元函数图形——二维插值实例 144 ->oz# 6.1.5 样条插值 146 XB/'u39 6.1.6 牛顿插值 147 ^.HWkS`e 6.1.7 多项式插值——牛顿插值实例 148 Gp|JU Fo 6.1.8 Chebyshev多项式插值 150 ;z>p8N 6.1.9 多项式插值——Chebyshev多项式插值实例 150 8pe0$r`b 6.2 曲线拟合 152 nQLs<]h1 6.2.1 多项式拟合 153 X47!E
|* 6.2.2 加权最小方差拟合 154 (!</%^ZI 6.2.3 数据拟合——适用加权最小方差WLS方法 155 d*-Xuv 6.3 曲线拟合图形界面 158 }76.6=~ 6.3.1 曲线拟合 158 =5s$qb?# 6.3.2 绘制拟合残差图形 160 v33T @ 6.3.3 进行数据预测 161 !J^tg2M8: 6.4 傅里叶分析 163 pVG>A&4 6.4.1 离散Fourier变换 163 p24.bLr 6.4.2 FFT和DFT 165 08r[K(bfb, 6.4.3 DFT的物理含义 166 Rx S884 6.4.4 使用DFS进行插值 169 !0jq6[& 6.5 小结 171 /hci\-8N~ 第7章 优化 172 W_JhNe 7.1 常见优化问题 172 fPz=KoN 7.1.1 无约束非线性优化 172 |- OHve4A 7.1.2 求解二元函数的最小值——无约束非线性优化 173 l l:jsm 7.1.3 非线性最小方差 177 +x]e-P% 7.1.4 计算函数的非线性最小方差 177 EfSMFPM
7.1.5 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 179 t)(v4^T 7.1.6 计算多元函数的极值——有约束的非线性优化 180 zoXuFg 7.1.7 最小最大值的优化问题 183 t2.juoI( 7.1.8 优化对比 186 eH[y[~r 7.1.9 线性规划 187 X_?%A54z? 7.1.10 二次规划 190 @:gl:mc 7.1.11 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二次规划 191 065A?KyD 7.2 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 193 vKkf2 7 7.2.1 分析目标函数 194 P>W8V+l![ 7.2.2 优化求解 195 { _X#fq0} 7.2.3 添加结果的可视性 197 .v
l="< 7.2.4 设置算法的属性 198 k2uBaj] 7.2.5 设置“种群”属性 198 `~E<Sf<M 7.2.6 设置“中止”属性 200 %zQ2:iT5@= 7.3 优化“Banana”函数——优化方法对比 201 H%T3Pc 7.3.1 分析目标函数 201 V8v,jS$l4 7.3.2 BFGS优化法求解 203 OR~G Ov| 7.3.3 DFP优化法求解 204 0 r3N^_} 7.3.4 “无约束非线性”优化求解 206 !F,s" 7.3.5 “最小方差”优化求解 207 f#c BQ~ 7.4 绘制帐篷——复杂的二次规划 208 $68 XZCx 7.4.1 设置约束条件 208 Esa6hU# 7.4.2 定义目标函数 210 ] - h|] 7.4.3 进行优化求解 211 44|03Ty 7.4.4 绘制优化求解的结果 213 +1f{_v 7.5 小结 214 4^BLSK~( 第8章 常微分方程 215 _!;\R7] 8.1 显性常微分方程 215 |{!Ns +' 8.1.1 刚性和非刚性方程组 216 q8tug=c 8.1.2 设置允许误差属性 219 Bf(Mot^ 8.1.3 设置输出参数属性 221 SmvwhX 8.1.4 设置解法器其他属性 225 '%$-]~ 8.2 加权常微分方程 227 6d(b'S^ 8.3 延迟微分方程 230 98 ayA$ 8.4 常微分方程的边界问题 232 l58l 8.4.1 MATLAB求解边界问题——bvp4c命令 232 -%N}A3m!5 8.4.2 求解带边界的常微分方程 233 {{GHzW 8.5 小结 236 r3?5'S` 第9章 符号计算 237 A7e_w
7?a 9.1 符号对象和符号表达式 237 p+5#dbyr 9.1.1 创建符号对象——使用sym命令 237 :.C)7( 8S 9.1.2 创建符号对象——使用syms命令 240 ^
M8k 9.1.3 符号计算的运算符和函数 241 :e52hK1[T 9.1.4 识别对象 242 m(h/:JZ\ 9.1.5 确定符号表达式中的变量 243 ZS|Z98 9.2 符号精度计算 244 5
u"nxT
9.3 操作符号表达式 245 ),)Q{~&` 9.3.1 合并表达式——collect函数 246 "
gwm23Rpj 9.3.2 展开表达式——expand函数 247 :az!H"4W/ 9.3.3 因式分解——factor函数 248 s}<)BRZi 9.3.4 嵌套表达式——horner函数 249 Q0_M-^~WT 9.3.5 计算最小分母公因式——numden函数 250 c|3h| 9.3.6 简化表达式——simplify函数 251 =
c/3^e 9.3.7 最简化表达式——simple函数 252 yqC+P 9.3.8 按书写方式显示表达式——pretty函数 254 =+k&&vOAn 9.4 替换符号表达式 256 #{?m 9.4.1 替换重复字符串——subexpr函数 256 /XbY<pj 9.4.2 替换特定符号——subs函数 257 0FN~$+t)H 9.5 符号函数 259 J>/Ci\OB 9.5.1 求反函数——finverse函数 259 m|(I} |kT3 9.5.2 求复合函数——compose函数 260 )moo?Q 9.6 符号微积分 261 0 %C!`7 9.6.1 求微分——diff函数 261 ~4}*Dhsh 9.6.2 化简微分结果 262 U3(L.8(sA 9.6.3 求解矩阵微分 263 01UqDdoj 9.6.4 向量微分jacobian函数 264 o&*1U"6D 9.6.5 符号极限 265 $Cut 9.6.6 求解无限极限 266 xu0;a 9.6.7 求解左右极限 266 dawVE
O 9.6.8 符号积分 267 ]i9H_K 9.6.9 矩阵积分 269 #wq;^)> 9.6.10 证明积分等式 269 !tm|A`<g#< 9.6.11 交互近似积分 270 *_}IeNc 9.6.12 符号级数求和 272 EXv\FUzo 9.7 符号积分变换 273 {^2({A#& 9.7.1 Fourier变换 273 1"*Nb5s 9.7.2 Laplace变换 275 "`y W]v 9.7.3 Z变换 276 IiYuUN1D 9.8 符号矩阵的计算 277 5EVB27k 9.8.1 线性代数运算 277 :qt82tbn 9.8.2 特征值运算 280 uKaf{=* 9.9 符号代数方程的求解 282 1e+h9|hGYw 9.9.1 solve命令 283 S"I#>^ 9.9.2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283 n-L]YrDPK[ 9.9.3 求解含参数方程组 283 <VauJB*R 9.9.4 求解超越方程组 284 7 UB8N vo 9.10 符号微分方程的求解 284 WW,r9D:/ 9.10.1 dsolve命令 285 ;+aDjO2( 9.10.2 求解常微分方程 285 btr x?k( 9.10.3 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 286 W]C_oh 9.10.4 求解常微分方程组 286 A`+(VzZgJ 9.11 利用Maple的资源 287 <S:,`v&Z 9.11.1 调用maple的相关命令 287 D0,oml 9.11.2 查看maple的帮助 289 CfWK6 > 9.12 可视化符号分析 290 eB} sg4 9.12.1 单变量函数分析界面 291 &km d< 9.12.2 泰勒级数逼近分析界面 293 61t- 9.13 小结 294 * wQZ' Vj9`[1}1Z 第3部分 数据可视化篇 295 U?+3 0{hb 第10章 二维图形 296 >Gw%r1) 10.1 图形的基础知识 296 *NX*/(Q 10.1.1 离散数据(函数)的可视化 296 )%nt61P\W 10.1.2 连续函数的可视化 297 C {H' 10.1.3 绘制图表的基础步骤 299 #I*ht0++ 10.2 绘制二维图形 299 s\n,Z?m 10.2.1 绘制二维图形——使用plot命令 300 Nys'4kx7 10.2.2 设置曲线的属性 302 o
i,g 10.2.3 设置坐标轴范围 304 D7n&9Z 10.2.4 设置坐标轴显示方式 305 B 7x"ef 10.2.5 设置坐标轴系统 306 H/ B^N,oi 10.2.6 图形标识 307 Z7k1fv:S^ 10.2.7 叠绘 309 >cU*D: 10.2.8 绘制双坐标轴图形 311 UJyiRP:#]> 10.2.9 绘制多子图 312 2#Q"@ 10.2.10 交互式图形 313 JOL Z2 10.2.11 使用fplot命令绘制图形 315 Hme@9(zD. 10.2.12 使用ezplot命令绘制图形 316 &p(*i@Ms 10.3 特殊图形 318 AyI}LQm]u 10.3.1 绘制面积图 318 ?_<UOb* 10.3.2 绘制直方图 319 FB^dp} 10.3.3 绘制二维饼图 321 ?!Th-Cc&m 10.3.4 绘制矢量图 321 h&^/, G 10.3.5 绘制等高线 322 ?\/dfK:! 10.3.6 绘制伪色彩图 323 o*5e14W(: 10.3.7 绘制误差棒 324 h<z/LL8| 10.3.8 绘制二维离散杆图 325 x]jdx#' 10.3.9 绘制散点图 326 J6?_?XzToT 10.3.10 极坐标图形 328 1 _:1/~R1 10.3.11 柱坐标图形 328 z|4@nqqX 10.4 小结 329 XxrO:$ 第11章 三维图形 330 D%";!7u 11.1 绘制三维曲线 330 P\G C8KV] 11.1.1 绘制三维图形——plot3命令 330 &VBD2_T 11.1.2 绘制三维曲线图——mesh命令 331 <:_]Yl 11.1.3 绘制等高线 333 B39PDJ]hu 11.1.4 绘制曲面图——surf命令 333 ~wd?-$;070 11.2 编辑三维图形 335 c )P%O 11.2.1 控制视角——view命令 335 +~v3D^L15 11.2.2 控制旋转——rotate命令 336 1:~m)"?I_^ 11.2.3 设置背景颜色 338 /%@RO^P 11.2.4 设置图形颜色 339 <@;xV_`X+ 11.2.5 设置数值轴的颜色 340 Ee?K|_\${ 11.2.6 添加颜色标尺 341 (>@syF%PB 11.2.7 设置图形的着色 343 sn T4X 11.2.8 控制照明——light命令 344 &rtz&}ZB; 11.2.9 控制照明——lighting命令 345 [3;Y:&D 11.2.10 控制材质——material命令 345 G^eFS; 11.2.11 控制透视 346 i|! 9o: 11.2.12 控制透明 347 VL,?91qwe 11.3 三维图形的简易命令 349 gT\y& 11.4 四维图形 351 QH?2v 11.4.1 绘制切片图——slice命令 351 zdQu%q 11.4.2 绘制切面等位线图 352 tS.b5$Q 11.4.3 绘制流线切面图 353 UOL%tT 11.5 图形窗口 353 *ytd.^@r 11.5.1 创建和控制图形窗口 354 U\!LZ?gC 11.5.2 使用工具栏编辑图形 355 kjYO0!C 11.5.3 使用绘图工具编辑图形 358 /)OO)B-r 11.5.4 使用图形窗口进行数据分析 364 ]Pl6:FB8%@ 11.6 绘制复数变量图形 367 /iJhCB[QZ 11.6.1 绘制复数图形原理 367 $S-;M0G
x 11.6.2 绘制复数图形——CPLXMAP命令 368 4lo}-@j 11.6.3 绘制复数曲面图——CPLXROOT命令 369 q,h.W JI 11.7 图形的打印和输出 370 KcyM2hE7 11.7.1 图形打印的菜单操作方式 370 LRlk9:QD> 11.7.2 图形打印的命令操作方式 372 F#C 6.`B 11.8 小结 373 w"Y55EURB ^xu)~:} i 第4部分 MATLAB编程篇 375 WOTu"Yj 第12章 MATLAB编程基础知识 376 -<^Q2]PE; 12.1 简单实例——排序函数 376 Ta5iY
} 12.1.1 编写函数文件 376 FXwK9
% 12.1.2 编写脚本文件 378 B(T4nH_k 12.1.3 运行代码 379 0JWD] " 12.1.4 检测代码 380 MicVNs 12.2 M文件编辑器 381 MM)/B>c Qt 12.2.1 打开文件编辑器 381 q9Opa2 12.2.2 设置M文件编辑器的属性 382 tf}Q%)`f 12.2.3 设置M文件编辑器的打印属性 384 Tqh Rs 12.3 MATLAB的变量和关系式 385 &=t(NI$ 12.3.1 M文件的变量类型 385 M/`z;a=EP 12.3.2 M文件的关键字 386 .&!{8jBX 12.3.3 关系表达式 386 c!FjHlAnP 12.3.4 关系表达式的优先级 388 !suiqP1\* 12.3.5 截断误差问题 389 YY>Uf1}*9 12.3.6 逻辑表达式 390 42[:s: 12.3.7 逻辑运算函数 392
l e/#J 12.4 程序结构 392 &ZFAUE,[ 12.4.1 顺序结构 392 c15^<6]g 12.4.2 if分支结构 393 XA^:n+Yo 12.4.3 switch分支结构 396 }K]VlFR 12.4.4 try-catch结构 397 &!aLOx*3` 12.4.5 while循环结构 398 #AnSjl 12.4.6 for循环结构 400 3 AF]en 12.4.7 绘制抛物线轨迹——综合实例 402 g\h7`-#t 12.5 控制语句 406 4 sgwQ$m) 12.5.1 结束循环——continue命令 406 w)>z3Lm 12.5.2 终止循环——break命令 407 D`ge3f8Wi 12.5.3 转换控制——return命令 408 9&FV=}MO 12.5.4 输入控制权——input命令 409 I*ni )Px 12.5.5 使用键盘——keyboard命令 410 Wb(0Szk; 12.5.6 提示警告信息——error和warning命令 410 ee?ZkU#@ 12.6 小结 412 P9chRy 第13章 MATLAB编程的高级话题 413 ="eum7 13.1 程序的向量化 413 Xr;noV-X 13.1.1 程序的向量化 413 85~h+Q; 13.1.2 向量化和循环结构对比 415 PP`n>v=n 13.1.3 逻辑数组 417 u(a&x|WY 13.1.4 使用logical命令创建逻辑数组 417 'GoeVq 13.1.5 逻辑数组和向量化 418 wx'Tv 13.2 脚本和函数 420 \r9%;?f 13.2.1 编写脚本文件 420 +Y[+2=lO 13.2.2 编写函数文件 421 z=pV{' 13.2.3 编写P码文件 422 %dR./{txT 13.3 变量传递 423 #a l^Uqd 13.3.1 变量检测命令 423 Ox'.sq4 13.3.2 “变长度”变量函数 424 3k0%H]wt 13.3.3 跨空间计算表达式的数值 428 $yK!Q)e: 13.3.4 跨空间赋值 430 A^pp'{ !. 13.4 字符串演算函数 431 ]997`,1b 13.4.1 内联函数——inline 431 RN|..zml 13.4.2 求解函数零点 431 ,p1]_D& 13.4.3 绘制函数图形 433 :*nBo 13.4.4 求解最值 435 3]'z8i({7Y 13.5 程序的调试和剖析 437 Ol0|)0 13.5.1 直接调试法 437 B+sqEj- 13.5.2 工具调试法 440 _Q}z 6+_\ 13.5.5 程序剖析 443 $8}'6, 13.6 小结 446 .?j8{> ;^i,Q} b/ 第5部分 图形用户界面篇 447 kl9z;(6p 第14章 句柄图形 448 3dphS ^X 14.1 句柄图形体系 448 Ee&$9 )t 14.1.1 图形对象 449 JwczE9~o 14.1.2 句柄对象 449 _4]dPk#^ 14.1.3 句柄图形的结构 449 wQ^a2$Z 14.1.4 图形对象的属性 450 ::` wx@ 14.2 图形句柄的操作 450 mjHY-lK 14.2.1 创建图形对象 451 yBiwYk6 14.2.2 访问图形对象的句柄 453 +60;z4y}w 14.2.3 使用句柄操作图形对象 455 NR@Tj]`k 14.3 图形对象的操作 457 [40 YoVlfM 14.3.1 设置图像属性——set命令 457 0wcWDE
9 14.3.2 使用结构体设置属性 459 bb/MnhB 14.3.3 查询图形对象的属性——get命令 462 r&DK> H 14.3.4 查看图形对象的默认属性 464 w}b+vh^3Wy 14.3.5 设置不同级别的属性 465 C%>7mz-v5 14.3.6 设置图形对象的默认属性 467 uy{KV"%"^g 14.4 高层绘图命令 468 ^*Fkt(ida 14.4.1 设置父对象属性——NextPlot属性 469 dp+Y?ufr 14.4.2 检查NextPlot属性——newplot命令 469 mio'm 14.4.3 高层绘图文件的构成 470 [\yI<^_a 14.5 坐标轴对象 471 N';lc:Ah~ 14.5.1 坐标轴的几何属性 471 3MVZ*'1QM\ 14.5.2 坐标轴的刻度属性 473 MzG.Qh'z 14.5.3 坐标轴的照相机属性 474 Hkt'~L* 14.6 综合实例 476 ')V5hKb^ 14.6.1 穿越图形 477 RI;RE/Z 14.6.2 动态反射图形 480 Vba}RF[b 14.7 小结 487 OHo0W)XUU 第15章 图形用户界面基础 488 tPHiz% 15.1 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488 ja2]VbB 15.2 使用M文件创建GUI对象 489 1P_bG47 15.2.1 编写程序代码 489 3!L)7Z/ 15.2.2 运行程序代码 494 ;|y,bo@sJJ 15.3 使用GUIDE创建GUI对象 496 .Dmvgi] 15.3.1 启动GUIDE 496 uzsN#'7= 15.3.2 添加“编辑框”控件 498 VJaL$Wv)H 15.3.3 查看程序代码 499 :u0433z: 15.3.4 运行GUI对象 499 *?+!(E 15.3.5 创建GUI的注意事项 500 %9.KH 15.4 小结 502 [PT_y3'% 第16章 创建菜单 503 ![V-
e 16.1 定制标准菜单 503 ~Zm(p*\T 16.2 使用GUIDE创建自定义菜单 504 (I5ra_FVs 16.2.1 创建图形界面 505 5;l_-0= 16.2.2 设置菜单属性 508 s@|?N+z 16.2.3 添加控件 509 t}nRW o 16.2.4 添加“File”菜单的回调函数 511 y=Hl ~ev`9 16.2.5 添加“Thresholding Method”菜单的回调函数 513 z4goa2@Z 16.2.6 添加“滚动条”控件的回调函数 519 !l|Qyk[ 16.2.7 添加其他控件的回调函数 521 HChewrUAn 16.2.8 编写主调函数 522 C@-JH\{\T# 16.2.9 运行GUI对象 523 A VjtK 16.3 使用M文件创建自定义菜单 525 Mi/_hzZ\ 16.3.1 演示GUI的功能 525 N\?iU8w= 16.3.2 添加“File”菜单的功能代码 526 ElAG~u? 16.3.3 添加“Options”菜单的功能代码 528 _xUXt)k 16.3.4 添加“Graphs”菜单的功能代码 529 1"k@O)?JP 16.3.5 添加主调函数 533 pK`rm"6G 16.3.6 运行GUI对象 535 r4s R5p]| 16.4 创建快捷菜单 537 ?cvv!2B]T 16.4.1 编写程序代码 537 v\c3=DbO 16.4.2 运行GUI对象 542 aZRgd^4 16.5 小结 544 $4"OD"Z Cq 第17章 添加控件 545 hmo?gD< 17.1 创建GUI对象的用户控件 545 N?XN$hwdZ 17.1.1 添加控件组件 546 ]Vsze4>Z[ 17.1.2 添加控件的功能代码 549 u+'=EGl 17.1.3 运行程序代码 555 lVdExR>H 17.2 图像切割界面——综合案例 557 SZPu"O\ 17.2.1 分析GUI对象 558 weOMYJO;8 17.2.2 规划GUI的设计过程 558 G-qxQD1wK 17.2.3 创建GUI的工具栏对象 559 ]V_9[=% 17.2.4 准备图形对象的基础文件 560 k|V{jBG"@ 17.2.5 处理指针对象 569 @lX)dY 17.2.6 设置图形对象的属性 573 l;2bBx7vW 17.2.7 编写主程序代码 576 7qk61YBLz 17.2.8 设置GUI对象的菜单选项 603
0c{N) 17.2.9 检测程序代码 615 Xw%z#6l 17.3 小结 621 2g$Wv :E3 Y5
dt?a 第6部分 MATLAB仿真篇 623 H{BjxZ~) 第18章 SIMULINK基础知识 624 b6lL8KOu 18.1 Simulink的基础知识 624 xR.Ql> 18.1.1 Simulink概述 624 CeQcnJU 18.1.2 安装Simulink 625 4u&doSXR 18.1.3 启动Simulink 626 J L3A/^ 18.2 一个简单的仿真系统 626 ~(8A&!#,! 18.2.1 添加模块 627 /vhh2` 18.2.2 设置模块属性 628 "@n$(-. 18.2.3 连接模块 630 [Y*UCFhI0 18.2.4 运行仿真系统 631 $lqV(s 18.3 Simulink的工作环境 632 S:d `z' 18.3.1 Simulink模型窗口界面 634 Eq?o/'e 18.3.2 使用“File”菜单 635 P(4[<'HO 18.3.3 使用“Edit”菜单 636 ?tcbiXRG+ 18.3.4 使用“View”菜单 637 n RGH58 18.3.5 使用“Simulation”菜单 639 $Z j. 18.3.6 使用“Help”菜单 640 s)V^_@Z9 18.4 Simulink中的数据类型 640 S8y4 p0mV 18.4.1 Simu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 641 R[V%59#{Z 18.4.2 数据传递 643 r oKiSE` 18.4.3 向量化模块 645 `/U:u9H9v 18.4.4 使用Mux模块 646 0,c
z&8 18.4.5 标量扩展 648 VltWY'\Wu; 18.5 Simulink的基本操作 649 l|K8+5L 18.5.1 Simulink模型的工作原理 649 jK{MU) D+ 18.5.2 操作模块 650 pv T!6+
18.5.3 显示模块的属性 651 z23KSPo 18.5.4 显示输出数值 652 , QQ:o'I! 18.5.5 连接线的分支 653 M3Z yf 18.5.6 彩色显示信号线 654 =$'Zmb
[D 18.5.7 设置连接线的属性 655 ~t}:vGD j 18.6 Simulink的信号 655 ,9rT|:N 18.6.1 创建信号 655 :J"e{|g', 18.6.2 添加信号标签 656 J kA~Ol 18.6.3 复数信号 656 H [v~ 18.6.4 虚拟信号 657 Li'T{0)1) 18.6.5 控制信号 659 kO.rgW82 18.6.6 信号总线 661 #Kl;iY:n 18.6.7 信号组 665 %:y-"m1\u$ 18.6.8 使用自定义信号源 670 P.wINo 18.6.9 信号接收器 672 T/3UF 18.7 Simulink仿真的设置 676 2::T, Z 18.7.1 设置解算器参数 677 Frml'Vfq7 18.7.2 仿真数据的输入输出设置 678 c.~|)^OXXO 18.7.3 仿真诊断设置 680 uJWX7UGuz 18.8 小结 681 v!x[1[ 第19章 SIMULINK建模和子系统 682 +LyhF2 19.1 Simulink线性系统建模 682 +n:#Uf) 19.1.1 线性系统建模简介 682 9\xw}ph 19.1.2 求解抛投小球的轨迹 684 giTlXz3D9 19.1.3 求解二阶微分方程 686 ;A C] * 19.1.4 使用传递函数 690 w &-r 19.1.5 使用状态方程 691 QdRMp
n}q 19.1.6 “积分器”模块的工作原理 692 KGJB.<Be 19.2 非线性系统建模 693 M$GD8|*e 19.2.1 非线性系统建模简介 694 :eO]65N 19.2.2 求解非线性摩擦模型 696 MT*b+&1e 19.3 子系统 703 Ax\Fg
5 19.3.1 子系统的基础知识 703 7#&sG
19.3.2 创建子系统 703 H!A^ MI 19.3.3 使用模块组合子系统 705 ux }DWrR 19.4 信号输出系统——子系统实例 707 vQh'C. 19.4.1 添加控制信号 707 M|Se|*w 19.4.2 添加子系统模块 708 ] *Hz' 19.4.3 运行仿真系统 710 eDm,8Se 19.5 封装子系统 711 J
h"]iN 19.5.1 封装子系统的创建方法 712 P~#jvm! 19.5.2 封装子系统的步骤 712 Ia\Nj
_-%L 19.6 ABS系统——封装子系统实例 715 v6rw. 19.6.1 添加“Bang-bang contorller”子系统 715 s.~SV" 19.6.2 添加“brake torque”子系统 717 {tM D*?C[6 19.6.3 添加“tire torque”子系统 717 C{Zv.+F 19.6.4 添加子系统的程序代码 719 @@$
_TaI 19.6.5 添加“subsystem”子系统 721 md_Ld
/ 19.6.6 运行仿真系统 723 *Dn{MD7,M 19.7 使能子系统 725 ANNL7Z3C 19.7.1 创建使能子系统 725 F lZ]R 19.7.2 信号输出系统——使能子系统实例 726 HaSH0eTw 19.8 触发子系统 730 0TNzVsu7 19.8.1 触发子系统简介 730 E,X,RM~
+D 19.8.2 触发子系统的属性 730 <Du*Re6g 19.9 触发子系统实例 732 Fc]#\d6 19.9.1 添加系统模块 733 RS1oPY
19.9.2 设置“Throttle & Manifold”子系统属性 734 D9Z5g3s7R 19.9.3 设置“Intake”子系统属性 735 xq{4i|d) 19.9.4 设置“Compression”子系统属性 736 w.3R1}R 19.9.5 设置“Combustion”子系统属性 737 wVvU]UT 19.9.6 设置“Drag Torque”子系统属性 737 *vb)d0}P 19.9.7 设置“Vehicle Dynamics”子系统属性 738 F&P)mbz1 19.9.8 设置“valve timing”子系统属性 738 `Ctj]t 19.9.9 运行仿真系统 739 ?{2-,M0 19.10 小结 740 ]+lr 第20章 S函数和仿真结果分析 741 )ad-s 20.1 S函数 741 83h3C EQ 20.1.1 S函数概述 741 $@xkKe" 20.1.2 S函数的运行机理 742 Ob+&!XTp?0 20.1.3 S函数模板 742 9D<HJ( 20.1.4 添加S函数模块 745 G pd:k 20.1.5 添加S函数程序代码 747 $X?V_K;9/ 20.1.6 运行仿真 749 |j+~Td3})& 20.2 振荡运行系统——S函数综合实例 750 mvw:E_ 20.2.1 添加系统模块 750 d?K8Ygz 20.2.2 添加S函数的程序代码 752 NWvxbv 20.2.3 添加子系统模块 754 9p.>L8 20.2.4 运行仿真系统 757 OTm`i>rB 20.3 分析仿真结果 758 3:gk:j# 20.3.1 分析Simulink模型的特征 758 9+:Trc\%N 20.3.2 使用Sim命令 760 phdN9<Z 20.3.3 使用Simset命令 761 *"
)[Srbg 20.3.4 模型的线性化 764 c"xaN 20.3.5 系统平衡点分析 766 ?,NAihN] 20.4 交替执行系统——综合实例1 768 twn@~$ 20.4.1 添加系统模块 768 VX%+!6+fS 20.4.2 设置系统模块的属性 769 `et<Z 20.4.3 添加“Enabled”子系统 772 _=] FJhO 20.4.4 运行仿真系统 775 #59zv= 20.5 雷达轨迹分析——综合实例2 776 HL?pnT09 20.5.1 系统模块简介 776 by<2hLB9Q 20.5.2 添加系统模块 776 B_S3}g<~ 20.5.3 添加“Cross-Axis Acceleration Model”子系统 779 erqB/ C 20.5.4 添加“Cartesian to Polar”子系统 779 Ua]zTMI 20.5.5 添加“Radar Kalman Filter”子系统 781 EkX6> mo 20.5.6 添加程序代码 783 ,&-[$, 20.5.7 运行仿真系统 785 4Q>F4v` 20.6 小结 786 6D0,ME# J0 P 第7部分 高级应用篇 787 7d)aDc*TjW 第21章 文件I/O 788 b\2"1m0H 21.1 处理文件名称 788 [OcD#~drO 21.2 打开和关闭文件 790 DkIFvsLK 21.2.1 打开文件 790 JF
gN 21.2.2 关闭文件 792 {>Px.%[< 21.3 处理二进制文件 793 4pqZ!@45| 21.3.1 读取M文件 793 .tNB07=7 21.3.2 读取TXT文件 796 %?fzT+-=% 21.3.3 写入二进制文件 798 bhmjH(.t 21.4 处理文本文件 799 To`?<]8 21.4.1 读取文本文件 799 7r>W r# 21.4.2 使用csvwrite命令读入文本文件 804 5IK@<#wE 21.4.3 使用dlmwrite命令读入文本文件 805 3fPv71NVtt 21.5 处理图像 806 [7V]=] p 21.6 小结 810 3[0:,^a 第22章 MATLAB编译器 811 N,|oV|i 22.1 编译器概述 811 TTpF m~?( 22.1.1 编译器的功能 811 .Dm{mV@*T 22.1.2 Complier 4.0的性能改进 812 -+>am? 22.2 编译器的安装和配置 812 BXY'%8q _a 22.2.1 前提准备 812 sYpogFfV 22.2.2 配置编译器 813 t3G'x1 22.3 编译过程 818 OxZ:5ps 22.3.1 安装MCR 818 B}X#oA 22.3.2 代码的编译过程 819 %a `dOEO 22.4 编译命令 820 3:Wr)>l}# 22.4.1 编译命令的格式和选项 820 z3]U%y(, 22.4.2 处理脚本文件 821 S41>VbtEp 22.5 创建独立运行的程序 823 S<~nk-xr*h 22.5.1 编译M文件 823 3)Y:c2 22.5.2 编译M和C的混合文件 826 5ov%(QI 22.5.3 编译包含绘图命令的M文件 828 \`ReZu$ 22.6 小结 833 qS
al~ 第23章 应用程序接口 834 lQ"i]};<D 23.1 C语言MEX文件 834 v=VmiBq[ 23.1.1 MEX文件的数据 834 Vm.@qO*= 23.1.2 MEX文件的结构 835 ;kBies>V 23.1.3 MEX文件的实例 838 5g5NTm`=< 23.2 MAT文件 842 !$Z"\v'b 23.2.1 使用C语言创建MAT文件 843 9DX3]Z\7X 23.2.2 使用Fortran语言创建MAT文件 846 n bk(FD6 23.3 MATLAB引擎技术 849 #1@~w}Dh 23.3.1 引擎技术概念 850 /&7Yi_]r 23.3.2 引擎技术应用 850
+`-a*U94 23.4 Java接口 854 avu,o 23.4.1 Java接口 854 "M^W:4_ 23.4.2 Java接口应用 860 AW5g ( 23.5 小结 865 Hw&M2a ^ {f^WL= 第8部分 用户工具箱篇 867 Z;D3lbqE 第24章 图形图像工具箱 868 (B<AK4G 24.1 MATLAB中的图像 868 Ir #V2]$ 24.1.1 图像类型 868 y>|XpImZ 24.1.2 多帧图像 870 B}+9U 24.1.3 读取图像文件 871 "|`9{/] 24.1.4 查看图像文件信息 873 EG4bFmcs 24.2 显示图像 875 0z7mre^Q 24.2.1 默认显示方式 875
@l Gn G 24.2.2 添加颜色条 875 r:4IKuTR 24.2.3 显示多帧图像 876 p]Zabky 24.2.4 显示动画 877 y$o=\: 24.2.5 三维材质图像 878 WG} CPkj 24.3 图像的几何运算 879 j9'XZq} 24.3.1 缩放图像 879 \/'n[3x 24.3.2 旋转图像 881 QYXx7h r=$ 24.3.3 裁剪图像 883 y4We}/-< 24.4 图像的灰度变换 884 :iB%JY Ad 24.4.1 图像的直方图 884 @n*D>g 24.4.2 灰度变换 886 3Lki7QW` 24.4.3 均衡直方图 888 K/v-P <g 24.5 图像的滤波 889 ?3,tG z) 24.6 分析图像 892 lFGxW 5 24.6.1 分析图像的像素信息 892 %C0O?q 24.6.2 分析图像的灰度信息 893 D*'M^k|1 24.6.3 绘制等高图 894 x9A
ZS#e)[ 24.7 小结 895 SoU'r]k1x 第25章 信号工具箱 896 }, &,Dt 25.1 产生信号 896 OKP_3Ns 25.1.1 周期方波和锯齿波 896 "UGj4^1f 25.1.2 周期Sinc波 897 #aY<J:Nx 25.1.3 高斯调幅正弦波 898 g*?+~0"`Y 25.1.4 调频信号 899 U9.=Ik 25.1.5 高斯分布随机序列 900 c_$&Uii 25.2 随机信号处理 901 'O2#1SWe 25.2.1 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 901 *M<BPxh0w] 25.2.2 随机信号的互协方差函数 902 qbq<O %g= 25.2.3 谱分析——psd函数 903 a&
aPBv1 25.2.4 谱分析——pwelch函数 905 [j]J_S9jJ 25.3 模拟滤波器设计 906 i z>y u[| 25.3.1 巴特沃斯滤波器 906 bSR+yr'? 25.3.2 切比雪夫I型滤波器 907 :#:O(K1PW 25.3.3 切比雪夫Ⅱ型滤波器 908 ^iRwwN=d 25.4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909 ZQ' z 25.4.1 巴特沃斯数字滤波器设计 910 ZHD0u)ri=J 25.4.2 切比雪夫I型数字滤波器设计 911 "Xk%3\{P 25.4.3 切比雪夫II型数字滤波器设计 913 xT?} wF 25.5 小结 914 |;u%JW$4 附录A MATLAB常用函数检索表 915 j /dE6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