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光电资讯及信息发布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作者:黄春辉,李富友,黄维)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cyqdesign 2010-01-26 12:49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作者:黄春辉,李富友,黄维)

有机电致发光被普遍认为是能同时兼有全彩色、低能耗、广视角、响应快的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它正处于产业化的过程之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  6g576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介绍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第三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第四章主要介绍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 则分别介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磷光及稀土配合物等4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及它们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P XKEqcQR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图文并茂,全部内容均取自于原始文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供化学专业、材料专业、器件物理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读物,也可以供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使用。 [+ K jun_  
[attachment=24207] of659~EIW  
TD!--l*gL  
市场价:¥60.00 i}[cq_wJ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x8 _f/2&  
_(l?gj  
q HaH=g%  
第一章 绪论 nl5A{ s  
1.1 引言 c#( Hh{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X6 *4IE  
1.3 存在的问题 9kHVWDf  
1.4 展望 ~t^ Umx"Ew  
参考文献 r2yJ{j&s  
xsu9DzPf&{  
第二章 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本知识 Ql"kJ_F!br  
2.1 基础光物理 0$ JH5RC  
2.1.1 基态与激发态 `,QcOkvbC  
2.1.2 吸收与发射 p>_Qns7W  
2.1.3 荧光与磷光 & OYo  
2.1.4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n&OM~Vs  
2.1.5 电荷转移 }C4wED.  
2.1.6 激发态能量转移与光致电子转移 Kv0V`}<Yc  
2.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b)qP|  
2.2.1 引言 `OFW^Esc  
2.2.2 半导体的能带和载流子 z_93j3 #  
2.2.3 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 %5RR<[_/;  
2.2.4 直流注入式有机电致发光 e[ yN  
2.2.5 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 .V4-  
2.2.6 Forster能量转移和Dexter能量转移 <aztbq?  
参考文献 ;3x*pjLG:Q  
J-#V_TzJ?  
第三章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与器件物理 ZtyDip'x  
3.1 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E75/EQ5p]p  
3.1.1 单层器件 0vETg'r  
3.1.2 双层器件 3xg9D.A  
3.1.3 三层器件 n,U?]mr  
3.1.4 多层器件 }@eIO|  
3.1.5 带有掺杂层的器件 ])}a^]0q  
3.1.6 三像素垂直层叠式器件 H-vHcqFx3  
3.2 器件的制备 u 3^pQ6Q  
3.2.1 小分子真空沉积成膜 ~8s2p%~  
3.2.2 高分子成膜 ^/_Yk.w  
3.3 器件的封装 F~q(@.b  
3.3.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类型 Ve2{;`t  
3.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高阻隔性的获得 Q$uv \h;  
3.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材料的添加剂 j$K*R."  
3.3.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技术与稳定性 ]{oZn5F  
3.3.5 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5^  
3.4 器件的重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AOr`7  
3.4.1 发光效率及其测量 fuzB;Ea  
3.4.2 亮度及其测量 h5SJVa  
3.4.3 色度及其测量 7:,f|>  
3.4.4 电流电压( I-V )曲线及其测量 x-"8V(  
3.4.5 亮度电压 (L-V) 曲线及其测量 %x N${4)6  
3.4.6 发射光谱及其测量 1W\E`)Z}]  
3.4.7 器件寿命及其测量 Y=p!xr>  
3.5 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 J$Z=`=] t+  
3.5.1 有机发光器件中相关材料的预处理及使用方法 3/>7b (  
3.5.2 有机材料/无机电极界面的修饰 #l ZK_N|1x  
3.5.3 电极的选择和处理 4;fuS_(X  
3.5.4 提高光的输出 B*N1)J\5  
3.6 薄膜器件的物理过程 p}^5ru  
3.6.1 载流子的注入机制 yVII<ImqIH  
3.6.2 插入绝缘层增强载流子的注入 E7t;p)x  
3.6.3 界面效应 AH|gI2  
3.6.4 载流子的输运 CJ* D  
参考文献 HcgvlFb  
@^xtxtjzux  
第四章 有机电致发光的主要辅助材料 ]QhTxrF"  
4.1 空穴注入材料 &'SD1m1P  
4.1.1 常用的空穴注入材料 T9C_=0(hn  
4.1.2 阳极的界面工程 $#q`Y+;L2  
4.2 空穴传输材料 *!%lBt{2  
4.2.1 成对偶联(twin)的二胺类化合物 +{1.kb Zq  
4.2.2 “星形”(star-shaped)三苯胺化合物 &^r>Q`u  
4.2.3 螺形结构(spiro-linked) `&M,B=E  
4.2.4 枝形(branched)的三苯胺空穴传输材料 27EK +$  
4.2.5 三芳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f#= c=e-A  
4.2.6 咔唑类化合物 -}#HaL#'K  
4.2.7 有机硅空穴传输材料 LWyr  
4.2.8 有机金属配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O\6U2b~  
4.3 电子传输材料 9@lWI  
4.3.1 金属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 F!]Sr'UA  
4.3.2 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drc}BL_  
4.3.3 其他含氮五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eoie6@3  
4.3.4 含氮六元杂环电子传输材料 W6&vyOc  
4.3.5 含氰基和亚胺的电子传输材料 $VuXr=f}  
4.3.6 全氟化的电子传输材料 t:2v`uk  
4.3.7 有机硼电子传输材料 3 r&  
4.3.8 有机硅电子传输材料 K]hp-QK<  
4.3.9 其他有希望的电子传输材料 l4>^79**  
4.4 空穴阻挡材料 T#) )_aC  
4.4.1 常用的两个空穴阻挡材料 d9K8[Q5^3  
4.4.2 有机硼空穴阻挡材料 `ePC$Ovn  
4.5 多功能的载流子传输材料 '+`[)w  
4.6 小结 fSkDD>&  
参考文献 i"WYcF |  
k, HC"?K  
第五章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FNkPX  
5.1 纯有机小分子蓝色发光材料 w&q[%(G_  
5.1.1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4J2^zx,H  
5.1.2 芳胺类蓝光材料 \84t\jKR  
5.1.3 有机硅类蓝光材料 Ao\xse{E  
5.1.4 有机硼类蓝光材料 c.ow4~>  
5.2 纯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or/gx3  
5.2.1 香豆素染料 G0E5Y;YIN$  
5.2.2 喹吖啶酮类绿光材料 vADiW~^Q^  
5.2.3 具有载流子传输性能的绿光材料 S6TNu+2w4  
5.2.4 其他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 2 T!Tiu  
5.3 纯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 [_,as  
5.3.1 DCM系列掺杂红光材料 LQ jbEYp  
5.3.2 “辅助掺杂”类红光材料 e-nA>v  
5.3.3 其他DCM衍生物掺杂红光材料 3v/B*M VI  
5.3.4 其他掺杂型红光材料 \^x{NV@v42  
5.3.5 主体发光的非掺杂型红光材料 =p+y$  
5.4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mwd0%4  
5.4.1 8ˉ羟基喹啉类配合物 8xAV[i  
5.4.2 10ˉ羟基苯并喹啉类配合物 UB/> Ro  
5.4.3 羟基苯并噻唑(?唑)类配合物 WsI`!ez;D  
5.4.4 2ˉ(2ˉ羟基苯基)吡啶类配合物 3Q=^&o0fl  
5.4.5 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J ^'El^F  
5.4.6 羟基黄酮类配合物 N3%X>*'  
5.4.7 小结 'nmA!s  
参考文献 @ZjT_  
kZ40a\9 Ye  
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x0SWJ \G  
6.1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特点 g.lTNQm$u  
6.2 聚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 eS`VI+=@0  
6.3 聚乙炔类电致发光材料 kT% wt1T4  
6.4 聚对苯类电致发光材料 '! [oLy  
6.5 聚噻吩类电致发光材料 j~CnMKN  
6.5.1 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i0vm00oT  
6.5.2 电致发光性质及其器件 !+l'<*8V  
6.6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 =!q% 1mP  
6.6.1 芴的寡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w!.@64-  
6.6.2 芴的均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al2t\Iq90  
6.6.3 芴的共聚物类电致发光材料 RB5SK#z  
6.6.4 芴的超支化类电致发光材料 Dw-d`8*  
6.6.5 芴的纳米晶或者纳米乳液类电致发光材料 "y1Iu   
6.7 其他种类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j4.wd RK  
6.7.1 聚吡啶类电致发光材料 W(,j2pU  
6.7.2 聚?唑类电致发光材料 .tngN<f  
6.7.3 聚呋喃类电致发光材料 h>N}M}8  
参考文献 );5o13h2  
'xwCeZcg  
第七章 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 64s;EC  
7.1 磷光及磷光电致发光 #[93$)Gd!  
7.2 铂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hXW` n*Zw  
7.2.1 早期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发光特性 5xQ-f  
7.2.2 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f#wbw  
7.2.3 含有铂碳氮键和铂氧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 xoaO=7\io  
7.2.4 含二亚胺类的铂配合物 @<.@ X*#I  
7.2.5 含芳基ˉ2,2′ˉ联吡啶三齿配体σˉ炔基的铂配合物 ,g*!NK_:5t  
7.3 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br!77  
7.3.1 绿色磷光材料2ˉ苯基吡啶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nxLuzf4U5  
7.3.2 含有吡啶衍生物或苯并含氮五元杂环配体和辅助配体βˉ双酮的三元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_Nx /<isdL  
7.3.3 基于吡嗪或喹啉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2Y;)wrF  
7.3.4 基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铱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jr6_|(0 i6  
7.4 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VYvfx  
7.4.1 基于联吡啶或邻菲罗林及其衍生物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O%b byR2  
7.4.2 基于吡啶吡唑基的锇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uW  =kr  
7.5 铼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O.%Xbx3  
7.6 铜配合物的磷光电致发光 Cux(v8=n  
7.7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1W^hPY  
7.7.1 多发射层白光器件 B9v>="F  
7.7.2 多重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3H+b,M5  
7.7.3 单掺杂单发射层白光器件 91-bz^=xO  
7.7.4 基于激基缔合物和激基复合物发射的白光器件 aZfMeW  
7.7.5 基于溶液处理的聚合物白光器件 ?J}Q&p.  
7.7.6 其他白光器件结构 Oy6fl'FIt  
7.7.7 白光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_fAgp_)  
参考文献 Zt=|q$"  
D=tZ}_'{t  
第八章 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0I}e>]:I  
8.1 引言 @"@a70WHk  
8.1.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lqzt[zgN  
8.1.2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及荧光的产生 lu8G $EQI  
8.1.3 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及其应用 s**<=M GK  
8.1.4 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特点 sD|l}f  
8.2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0|3I^b  
8.2.1 铕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9X^3.nI  
8.2.2 提高铕配合物电致发光的途径 ^X#y'odtbS  
8.3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2'-v@kK  
8.3.1 铽配合物的光致发光 7Ai?}%b-  
8.3.2 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6j#JhcS+  
8.4 钐、镝和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gH[la  
8.4.1 钐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hor7~u+  
8.4.2 镝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f?3-C8 hU  
8.4.3 铥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UaT%tv>}8#  
8.5 稀土元素在红外区的发光——钕、镨、铒、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f/Gx}x=  
8.5.1 钕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Rr) 5 [  
8.5.2 镨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uke Q  
8.5.3 铒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s5=6z]=H  
8.5.4 镱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q  
8.6 配体发光的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钇、镧、钆、镥配合物的电致发光 blO4)7m  
8.6.1 钇、镧、钆、镥的光致发光 oXPA<ef o  
8.6.2 3个镥的三元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的比较 V<ESj K8  
参考文献 4u{S?Ryy  
结构式索引 Q>niJ'7WF  
…… i'~-\F!  
$|4@Zx4vf  
市场价:¥60.00 N?GTfN  
优惠价:¥44.40 为您节省:15.60元 (74折) Psb !Z(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作者:黄春辉,李富友,黄维)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