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研讨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576292064 2009-12-25 18:59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研讨

本文作者将多年的实践探索及业内众同仁的经验总结加以适当的归纳整理,以求对该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有所裨益。   Pc<ZfO #  
8:MYeE5  
我国从事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应用与维修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数以万计,然而由于此项技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一些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在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当今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数控技术也在同步飞速发展,数控系统结构形式上的PC基、开放化和性能上的多样化、复杂化、高智能化不仅给其应用从观念到实践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在其维修理论、技术和手段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一篇讲座形式的文章不可能把已经形成了一门专门学科的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理论完整地表述出来,本文仅是将多年的实践探索及业内众同仁的经验总结加以适当的归纳整理,以求对该学科理论的发展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有所裨益。 KtE`L4tW6  
DS yE   
    一、数控技术 Kt(p|  
HZNX1aQ|Q#  
    谈到维修,首先必须从总体上了解我们的维修对象。 *KAuyJr  
^.Q),{%Xo  
    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综述 M-_)CR  
CAO$Zt  
    一台典型的数控机床其全部的电气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2-TtQV!  
e_SlM=_ u  
图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w&H7S{  
~n?U{ RmH  
    (1) 数据输入装置将指令信息和各种应用数据输入数控系统的必要装置。它可以是穿孔带阅读机(已很少使用),3.5in软盘驱动器,CNC键盘(一般输入操作),数控系统配备的硬盘及驱动装置(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保护)、磁带机(较少使用)、PC计算机等等。 $8)/4P?OL  
xS'So7:h  
    (2) 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中枢,它将接到的全部功能指令进行解码、运算,然后有序地发出各种需要的运动指令和各种机床功能的控制指令,直至运动和功能结束。 U,N4+F}FR  
(,>`\\  
    数控系统都有很完善的自诊断能力,日常使用中更多地是要注意严格按规定操作,而日常的维护则主要是对硬件使用环境的保护和防止系统软件的破坏。 ^]HwStn&=  
r\zK>GVm_  
    (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机床各项功能的逻辑控制中心。它将来自CNC的各种运动及功能指令进行逻辑排序,使它们能够准确地、协调有序地安全运行;同时将来自机床的各种信息及工作状态传送给CNC,使CNC能及时准确地发出进一步的控制指令,如此实现对整个机床的控制。 0#G"{M  
M6>l%[  
    当代PLC多集成于数控系统中,这主要是指控制软件的集成化,而PLC硬件则在规模较大的系统中往往采取分布式结构。PLC与CNC的集成是采取软件接口实现的,一般系统都是将二者间各种通信信息分别指定其固定的存放地址,由系统对所有地址的信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各接口信号的现时状态加以分析判断,据此作出进一步的控制命令,完成对运动或功能的控制。 i~4Kek6,I  
+e\u4k{3V  
    不同厂商的PLC有不同的PLC语言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力求熟悉某一机床PLC程序的前提是先熟悉该机床的PLC语言。 w jF\>  
U4g ZW]F  
    (4) 主轴驱动系统接受来自CNC的驱动指令,经速度与转矩(功率)调节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主电动机转动,同时接受速度反馈实施速度闭环控制。它还通过PLC将主轴的各种现实工作状态通告CNC用以完成对主轴的各项功能控制。 lU?"\m  
=S,^"D\Z:  
    主轴驱动系统自身有许多参数设定,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主轴的转动特性,其中有些不可丢失或改变的,例如指示电动机规格的参数等,有些是可根据运行状态加以调改的,例如零漂等。通常CNC中也设有主轴相关的机床数据,并且与主轴驱动系统的参数作用相同,因此要注意二者取一,切勿冲突。 9I9)5`d|Jn  
tB[K4GNSQ  
    (5) 进给伺服系统接受来自CNC对每个运动坐标轴分别提供的速度指令,经速度与电流(转矩)调节输出驱动信号驱动伺服电机转动,实现机床坐标轴运动,同时接受速度反馈信号实施速度闭环控制。它也通过PLC与CNC通信,通报现时工作状态并接受CNC的控制。 r?$\`,;  
lWR  
    进给伺服系统速度调节器的正确调节是最重要的,应该在位置开环的条件下作最佳化调节,既不过冲又要保持一定的硬特性。它受机床坐标轴机械特性的制约,一旦导轨和机械传动链的状态发生变化,就需重调速度环调节器。 Y:wds=lA  
R9HRbVBJf  
    (6) 电器硬件电路随着PLC功能的不断强大,电器硬件电路主要任务是电源的生成与控制电路、隔离继电器部分及各类执行电器(继电器、接触器),很少还有继电器逻辑电路的存在。但是一些进口机床柜中还有使用自含一定逻辑控制的专用组合型继电器的情况,一旦这类元件出现故障,除了更换之外,还可以将其去除而由PLC逻辑取而代之,但是这不仅需要对该专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了解,还要对机床的PLC语言与程序深入掌握才行。 _+U`afV  
Tb[GZ,/%;  
    (7) 机床(电器部分)包括所有的电动机、电磁阀、制动器、各种开关等。它们是实现机床动作的执行者和机床各种现实状态的报告员。可能的主要故障多数属于电器件自身的损坏和连接电线、电缆的脱开或断裂。 z9gZ/d   
5g=" #  
    (8) 速度测量通常由集装于主轴和进给电动机中的测速机来完成。它将电动机实际转速匹配成电压值送回伺服驱动系统作为速度反馈信号,与指令速度电压值相比较,从而实现速度的精确控制。 ,AJd2ix  
D4G{= Y}G  
    这里应注意测速反馈电压的匹配联接,并且不要拆卸测速机。由此引起的速度失控多是由于测速反馈线接反或者断线所致。 5v]xk?Eb  
2b<0g@~X  
    (9) 位置测量较早期的机床使用直线或圆形同步感应器或者旋转变压器,而现代机床多采用光栅尺和数字脉冲编码器作为位置测量元件。它们对机床坐标轴在运行中的实际位置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量,将测量值反馈到CNC并与指令位移相比较直至坐标轴到达指令位置,从而实现对位置的精确控制。 *oF{ R^  
Gfvz%%>l  
    位置环可能出现的故障多为硬件故障,例如位置测量元件受到污染,导线连接故障等。 eK`tFs,u  
*ULXJZ%  
    (10) 外部设备一般指PC计算机、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多数不属于机床的基本配置。使用中的主要问题与输入装置一样,是匹配问题。 TS-[p d  
:=/DF  
    2. 数控机床运动坐标的电气控制 ~=71){4A  
`hbM 2cM  
    数控机床一个运动坐标的电气控制由电流(转矩)控制环、速度控制环和位置控制环串联组成。其控制框图如图2。 P++gR@  
[wEx jLW  
图2 运动坐标电气控制系统 P?I"y,_ p  
hk~ s1"  
    (1) 电流环是为伺服电机提供转矩的电路。一般情况下它与电动机的匹配调节已由制造者作好了或者指定了相应的匹配参数,其反馈信号也在伺服系统内联接完成,因此不需接线与调整。 )TLDNpH?J  
ALG +  
    (2) 速度环是控制电动机转速亦即坐标轴运行速度的电路。速度调节器是比例积分(PI)调节器,其P、I调整值完全取决于所驱动坐标轴的负载大小和机械传动系统(导轨、传动机构)的传动刚度与传动间隙等机械特性,一旦这些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时,首先需要对机械传动系统进行修复工作,然后重新调整速度环PI调节器。 DP?gozm  
v;OA hFr|  
    速度环的最佳调节是在位置环开环的条件下才能完成的,这对于水平运动的坐标轴和转动坐标轴较容易进行,而对于垂向运动坐标轴则位置开环时会自动下落而发生危险,可以采取先摘下电动机空载调整,然后再装好电动机与位置环一起调整或者直接带位置环一起调整,这时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细心。 $wBUu   
WA<~M) rb  
    速度环的反馈环节见前面“速度测量”一节。 %T&kK2d;  
H;v*/~zl  
    (3) 位置环是控制各坐标轴按指令位置精确定位的控制环节。位置环将最终影响坐标轴的位置精度及工作精度。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工作: G#csN&|,  
g ,.iM8  
    一是位置测量元件的精度与CNC系统脉冲当量的匹配问题。测量元件单位移动距离发出的脉冲数目经过外部倍频电路和/或CNC内部倍频系数的倍频后要与数控系统规定的分辨率相符。例如位置测量元件10脉冲/mm,数控系统分辨率即脉冲当量为0.001mm,则测量元件送出的脉冲必须经过100倍频方可匹配。 Aoj X)_"z  
p4/D%*G^`  
    二是位置环增益系数Kv值的正确设定与调节。通常Kv值是作为机床数据设置的,数控系统中对各个坐标轴分别指定了Kv值的设置地址和数值单位。在速度环最佳化调节后Kv值的设定则成为反映机床性能好坏、影响最终精度的重要因素。Kv值是机床运动坐标自身性能优劣的直接表现而并非可以任意放大。关于Kv值的设置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满足下列公式:   ]WS 7l@  
^*ZO@GNL  
    Kv=v/Δ   D;Z\GnD  
"Aynt_a.  
    式中v——坐标运行速度,m/min ;Δ——跟踪误差,mm #e=[W))  
0s(G*D2%6  
  (1) 直观检查法   >BiJ/[9  
cc@y  
    这是故障分析之初必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感官的检查。 7{p,<Uz<"U  
RxAZ<8T_  
    ① 询问 向故障现场人员仔细询问故障产生的过程、故障表象及故障后果,并且在整个分析 判断过程中可能要多次询问。 +Ix;~  
s01n[jQ  
    ② 目视 总体查看机床各部分工作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各坐标轴位置、主轴状态、 刀库、机械手位置等),各电控装置(如数控系统、温控装置、润滑装置等)有无报警指示,局部查看有无保险烧煅,元器件烧焦、开裂、电线电缆脱落,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确与否等等 。 (*#S%4(YX  
J"|o g|Tz  
    ③ 触摸 在整机断电条件下可以通过触摸各主要电路板的安装状况、各插头座的插接状况、各功率及信号导线(如伺服与电机接触器接线)的联接状况等来发现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 &n['#7 <(!  
QqRL>.)W  
    ④ 通电 这是指为了检查有无冒烟、打火、有无异常声音、气味以及触摸有无过热电动机和元件存在而通电,一旦发现立即断电分析。 IF<jq\M  
H=*;3gM,'  
    (2) 仪器检查法   iZ&CE5+  
,}J(&  
    使用常规电工仪表,对各组交、直流电源电压,对相关直流及脉冲信号等 进行测量,从中找寻可能的故障。例如用万用表检查各电源情况,及对某些电路板上设置的 相关信号状态测量点的测量,用示波器观察相关的脉动信号的幅值、相位甚至有无,用PLC 编程器查找PLC程序中的故障部位及原因等。 \h:$q E7  
o_{-X 1w  
    (3) 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 JVN0];IL}  
qg|SBQ?6  
    ① 硬件报警指示 这是指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在内的各电子、电器装置上的各种状态和故障指示灯,结合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便可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L9@nx7D  
O}2;>eH  
    ② 软件报警指示 如前所述的系统软件、PLC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设有报警显示,依据显示的报警号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便可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Mu TlN  
"I u3&mc  
    (4) 接口状态检查法 'v?Z~"w=  
<5=^s%H  
    现代数控系统多将PLC集成于其中,而CNC与PLC之间则以一系列接口信号形式相互通讯联接。有些故障是与接口信号错误或丢失相关的,这些接口信号有的可以在相应的接口板和输入/输出板上有指示灯显示,有的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在CRT屏幕上显示,而所有的接口信号都可以用PLC编程器调出。这种检查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既要熟悉本机床的接口信号,又要熟悉PLC编程器的应用。 : x W.(^(d  
.|!Kv+yD  
    (5) 参数调整法 GP1b/n3F1  
h^cM#L^B  
    数控系统、PLC及伺服驱动系统都设置许多可修改的参数以适应不同机床、 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这些参数不仅能使各电气系统与具体机床相匹配,而且更是使机床各项功能达到最佳化所必需的。因此,任何参数的变化(尤其是模拟量参数)甚至丢失都是不允许的;而随机床的长期运行所引起的机械或电气性能的变化会打破最初的匹配状态和最佳化状态。此类故障多指故障分类一节中后一类故障,需要重新调整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方可排除。这种方法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对具体系统主要参数十分了解,既知晓其地址熟悉其作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电气调试经验。 0ZTT^2R  
:GK]"sNC  
    (6) 备件置换法 Gq?JMq#  
ttgb"Wb%S  
    当故障分析结果集中于某一印制电路板上时,由于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扩大而要把故障落实于其上某一区域乃至某一元件是十分困难的,为了缩短停机时间,在有相同备件的条件下可以先将备件换上,然后再去检查修复故障板。备件板的更换要注意以下问题。 JT!-Q!O}O  
NU O9,  
    ① 更换任何备件都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Pd*yZA  
',~,hJ0  
    ② 许多印制电路板上都有一些开关或短路棒的设定以匹配实际需要,因此在更换备件板上一 定要记录下原有的开关位置和设定状态,并将新板作好同样的设定,否则会产生报警而不能工作。 I vO#tI  
,-D3tleu`  
    ③ 某些印制电路板的更换还需在更换后进行某些特定操作以完成其中软件与参数的建立。这一点需要仔细阅读相应电路板的使用说明。 *{ 6{ZKM  
q9|'!m5K  
    ④ 有些印制电路板是不能轻易拔出的,例如含有工作存储器的板,或者备用电池板,它会丢 失有用的参数或者程序。必须更换时也必须遵照有关说明操作。 YB*I'm3q  
("?V|  
    鉴于以上条件,在拔出旧板更换新板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弄懂要求和操作步骤 之后再动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故障。 PCtf&U  
)17CG*K1  
    (7) 交叉换位法 c3lU  
yC pU1 73V  
    当发现故障板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故障板而又没有备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中相同或相兼容的两个板互换检查,例如两个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换从中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这种交叉换位法应特别注意,不仅硬件接线的正确交换,还要将一系列相应的参数交换,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产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维的混乱,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设计好软、硬件交换方案,准确无误再行交换检查。 /GRkQ",  
FbhF45H  
    (8) 特殊处理法 |U)M.\h  
HW"@~-\  
    当今的数控系统已进入PC基、开放化的发展阶段,其中软件含量越来越丰富,有系统软件、机床制造者软件、甚至还有使用者自己的软件,由于软件逻辑的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会使得有些故障状态无从分析,例如死机现象。对于这种故障现象则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比如整机断电,稍作停顿后再开机,有时则可能将故障消除。维修人员可以在自己的长期实践中摸索其规律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 d[=~-[  
"dQ02y  
    3. 电气维修与故障的排除 d#NG]V/   
^\KZE|^3@  
    这是排故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 WS6'R    
NH~\kV  
    如前所述,电气故障的分析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因此电气故障的一些常用排除方法 在上一节的分析方法中已综合介绍过了,本节则列举几个常见电气故障做一简要介绍,供维修者参考。 muc6gwBp  
;LD!eWSK,  
    (1) 电源 4SlEc|'7@  
x}B3h9]  
    电源是维修系统乃至整个机床正常工作的能量来源,它的失效或者故障轻者会丢 失数据、造成停机。重者会毁坏系统局部甚至全部。西方国家由于电力充足,电网质量高,因此其电气系统的电源设计考虑较少,这对于我国有较大波动和高次谐波的电力供电网来说就略显不足,再加上某些人为的因素,难免出现由电源而引起的故障。我们在设计数控机床的供电系统时应尽量做到: NCL!|  
}hRw{#*8  
· 提供独立的配电箱而不与其他设备串用。   Y`3V&8X  
/-s-W<S[  
· 电网供电质量较差的地区应配备三相交流稳压装置。   ZMEU4?F  
*MC+i$  
· 电源始端有良好的接地。   pr-=<[ d  
9X/]O<i,Es  
· 进入数控机床的三相电源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中线(N)与接地(PE)严格分开。   t\S=u y  
-aPRL HR  
· 电柜内电器件的布局和交、直流电线的敷设要相互隔离。 i24t$7q  
8}C_/qeM  
(2) 数控系统位置环故障 -?z#  
;S0Kf{DN2  
· 位置环报警。可能是位置测量回路开路;测量元件损坏;位置控制建立的接口信号不存在等。   @S9^~W3G3  
OGcq]ue  
· 坐标轴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产生运动。可能是漂移过大;位置环或速度环接成正反馈;反馈接线开路;测量元件损坏。   Ui|z#{8&  
z>lIZ}  
    (3) 机床坐标找不到零点。可能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线开路;光栅零点标 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gC7UW  
[] cF*en  
    (4) 机床动态特性变差,工件加工质量下降,甚至在一定速度下机床发生振动。这其中有很 大一种可能是机械传动系统间隙过大甚至磨损严重或者导轨润滑不充分甚至磨损造成的;对于电气控制系统来说则可能是速度环、位置环和相关参数已不在最佳匹配状态,应在机械故障基本排除后重新进行最佳化调整。 v9*31Jx  
?*LVn~y  
    (5) 偶发性停机故障。这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如前所述的相关软件设计中的问 题造成在某些特定的操作与功能运行组合下的停机故障,一般情况下机床断电后重新通电便会消失;另一种情况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如强力干扰(电网或周边设备)、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这种环境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例如南方地区将机床置于普通厂房甚至靠近敞开 的大门附近,电柜长时间开门运行,附近有大量产生粉尘、金属屑或水雾的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故障,严重的还会损坏系统与机床,务必注意改善。 lV".-:u_  
=hY9lxW  
    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不做更多的介绍,读者可参阅数控机床的随机资料及其他专门介绍各种故 障的文章。 'Y2ImSWj  
'2XIeR  
    4. 维修排故后的总结提高工作 @k+ K_gR  
/Vdu|k=  
    对数控机床电气故障进行维修和分析排除后的总结与提高工作是排故的第三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应引起足够重视。 y7^E`LKK  
z=/&tRe W  
    总结提高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5\#VFg  
7w\L<vFm  
2 详细记录从故障的发生、分析判断到排除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的各种措施,涉 及到的相关电路图、相关参数和相关软件,其间错误分析和排故方法也应记录并记录其无效的原因。除填入维修档案外,内容较多者还要另文详细书写。   t03X/%H  
}i._&x`):  
3 有条件的维修人员应该从较典型的故障排除实践中找出常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作为研究课题 进行理论性探讨,写出论文,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在有些故障的排除中并未经由认真系统地分析判断而是带有一定地偶然性排除了故障,这种情况下的事后总结研究就更加必要。   P"[\p|[U  
&ea6YQ  
4 总结故障排除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图样、文字资料,若有不足应事后想办法补济,而且在 随后的日子里研读,以备将来之需。   n{$! ]^>  
C&HN#Q_  
5 从排故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制定学习计划,力争尽快补课。   \r1nMw3&  
r(j:C%?}C  
6 找出工具、仪表、备件之不足,条件允许时补齐。   G,!{Q''w  
      I9Lt>*  
总结提高工作的好处是:   'pj*6t1~  
MFeY}_d<  
7 迅速提高维修者的理论水平和维修能力。   i"#pk"@`  
^ 6b27_=  
8 提高重复性故障的维修速度。   w"{mDL}c  
[>D5(O  
9 利于分析设备的故障率及可维修性,改进操作规程,提高机床寿命和利用率。   YWAH(  
nT :n>ja  
10 可改进机床电气原设计之不足。   FQBE1h@k0u  
s}qtM.^W  
11 资源共享。总结资料可作为其他维修人员的参数资料、学习培训教材。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研讨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