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Pro/ENGINEER,Solidworks -> SolidWorks Top-Down设计介绍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991518 2009-06-21 13:28

SolidWorks Top-Down设计介绍

一、Down-Top和Top-Down的基本概念 Nw"df=,{  
^(q .f=I!a  
1.Down-Top设计的优点 Fl)nmwO c  
\'2rs152  
Down-Top设计方法是最基本的设计方法,它的基本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单独设计零件,然后由零件组装装配体,装配体验证通过后生成工程图。 -5*OSA:8x  
1)~|{X+~  
<WUgH6"  
图1 Down-Top设计方法 I bD u+~)  
|b\a)1Po:  
◎简单:由于零部件单独设计,彼此之间没有相互关联参考,所以建模简单,不容易出错,即使出现错误也容易判断和修改。 ^]o H}lwO  
- |p eD L  
◎对工程师要求低:设计任务清晰,即使初学者也能轻松完成设计任务。 =X'[r  
/` M#  
◎对硬件要求低:零部件之间没有关联参考,修改局限于单个零件或装配体,所以运算量比较小,对于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 _g Mr]%Q  
G8}owszT  
2.Down-Top设计的缺点 ,1I-%6L  
wqG#jC!5  
◎不符合产品设计流程:Down-Top设计流程与产品设计流程正好相反,因此不适合进行新产品研发。 #x.v)S  
vd%AV(]<LJ  
◎局限性强:设计修改局限于单个零部件,不能总览全局进行设计和修改,修改单个零部件后,相关零部件不能自动更新,需要进行手工干预。 #w''WOk@ZG  
"M:ui0YP  
3.Down-Top设计的适用范围 M[qhy.  
@x1cV_s[  
◎SolidWorks软件初步引入,对已有2D图样进行三维转化阶段,尤其适合初学者,或者刚刚完成初级/中高级培训的企业。 >,,`7%Rv  
7)U ik}0  
◎已有产品的变型设计和局部修改,这种针对局部进行的修改适用于Down-Top设计。 _)j\ b  
P].Eb7I  
4.Top-Down设计的优点 S:z|"u:+  
r`- 8+"P  
Top-Down设计属于SollidWorks的高级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Xm# +Z`|N  
jTS8 qu  
9 m8KDB[N  
图2 Top-Down设计流程 #e.x]v:  
)"?'~5A  
◎符合产品开发流程:由图2可知,Top-Down设计流程与产品研发流程基本一致,符合现有的设计习惯,可以完全融合到产品研发中。 >,Y+ 1  
53hX%{3  
◎全局性强:总图修改后,设计变更能自动传递到相关零部件,从而保证设计一致。 r0nnmy]{d  
*SJ[~  
◎效率高:一处修改而全局变化。在系列零件设计中效率更高:主参数修改→零部件自动更新→所有工程图自动更新,一套新的产品数据自动生成,现在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原来几周的工作量。 v{$?Ow T/u  
A,&711Y  
5.Top-Down设计的难点 -~c-mt  
Z'A 3\f   
◎复杂:零部件之间有大量的关联参考,会增加零部件的复杂度,有时候甚至因为找不到参考源头而无法修改。 &yP|t":HWX  
8GBKFNR 8  
◎对工程师要求高:由于参考关联复杂,要求工程师能够熟练操作软件,熟悉产品设计流程和变化趋势。对总工程师的要求更高,如果初始布局不合理,则需要进行大量修改,甚至因为无法修改而导致整体崩溃。 KC"S0 6  
|fyzb=Lg  
◎对硬件要求高:关联设计带来大量关联计算,尤其是总图的更新,会导致全部相关零部件自动更新,对于计算机硬件和网络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xbi\KT`~  
2c]751  
◎对数据管理要求高:由于零部件关联很多,所以对数据文件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数据丢失和关联断裂,从而造成设计混乱。 H*G(`Zl}  
f:46.)W j<  
6.Top-Down设计的应用范围 z 8M\(<  
WZ`i\s1#  
◎新产品研发:要求在熟练掌握Down-Top技术的基础上,首先由部件开始尝试,逐步推广到整机设计,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设计效率,还会造成设计延误。 ;i.MDW^N  
<',k%:t  
◎系列产品设计:主产品定型后,对产品结构与参数传递进行优化。这样在系列产品设计中,通过修改参数就能自动完成大部分重复设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4"|3pMr  
<#8}![3Q  
二、Top-Down设计分类 auGK2i  
&bq1n_  
SolidWorks的Top-Down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关联参考、外部参考法和布局,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R<f F ^^  
dfAw\7v/  
1.关联参考 $S' TW3  
6|lsG6uf  
关联参考法是基础的Top-Down设计设计方法,它通过零部件之间的关联参考来传递设计关联,从而达到修改一个零部件,则相关零部件根据关联自动更新的目的。 :YRHO|  
8D>5(Dg-  
关联参考案例一:如图3所示,墙板和接头的接口位置决定了管路的起始方位,接口的大小决定了管路的标准。在设计过程中,管路零件的路径草图和截面分别与墙板和接头添加图示的关系。 ]O}e{Q>  
i+5Qs-dHA  
Ae=JG8Ht~  
图3 关联参考 dLGHbeZ[(  
'DXT7|Df  
关联参考案例二:如图4所示的水平仪设计,水平仪顶盖板的大小和厚度都由水平仪主零件开槽形状和尺寸决定。通过添加两零件之间的参考引用或关系,可以保证当水平仪主零件的开槽尺寸和深度有变化时,顶盖板的形状和厚度自动进行更新。 u`wD6&y*  
O`Qke Z}  
优点:关联参考方便快捷,可以同步更新。 f"gYXaVF+  
4<tbZP3/6)  
缺点:关联是单向的,并且当关联很多时不易查找参考源和修改错误。 EKO'S+~  
tBkgn3w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在部件级关联设计,关联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容易进行控制和修改。 4S*ifl  
&u^]YE{  
E,\)tZ;,  
图4 水平仪 CAx$A[f<  
ELV~ ayp5  
2.外部参考法(即主零件法) OYxYlUq  
#/Ob_~-?j  
在一个主零件中完成整体设计,然后使用多体或分割的方法,将主零件分解为多个局部并传递到单独的零部件中,对分解后的零件进行详细设计,最后在装配体内进行汇总以完成设计。 #5h_{q4l  
R|}4H*N  
案例一:玩具设计和家电外观设计,如图5所示的变形金刚。 !YpH\wUyvP  
oj.J;[-  
,<!*@xy7v  
图5 变型金刚设计流程 O Lt0Q.{  
5nBJj  
变型金刚的设计采用分割的方法,流程为:首先设计主零件,然后由主零件分割出不同的部分并分派到不同的零件内,对每个子零件进行详细设计,最后组装在一起。当设计变更时,只需修改主零件,所有的子零件会自动更新。 _\yR/W~  
L<oQKe7Q:  
案例二:特种车辆设计(零部件之间相互没有运动或运动很少,但是关联很多且复杂),如图6所示的水泥散装车。 m+8:_0x "  
o "0 ~  
F,)+9/S&  
图6 水泥散装车 F5+F O^3E  
^w%%$9=:r  
水泥散装车采用多体的方法设计主零件,然后把每一个实体(零件)插入到新零件中形成新的零件,然后进行详细设计,最后组装在一起。当设计变更时,只需修改主零件,所有的子零件会自动更新。 UrciCOQf  
HCrQ+r{g  
优点:所有相关零部件在同一个主零件中完成,这样就不会产生复杂的关联参考,并且修改容易。 q2F `q. j  
._>03,"  
缺点:如果零部件之间有复杂的相互运动,或者零部件非常多,这样设计就很困难。 7xB]Z;:  
?7)v:$(G}  
适用范围:零部件之间的关联非常多而且复杂、部件之间相互没有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关联参考法,就会造成关联太多、太复杂而无法管理的情况。 A@_>9;   
F{QOu0$cA4  
3.布局 I74Rw*fB  
<sm"3qs"_  
布局符合传统产品开发流程:首先进行装配体布局,然后进行任务分解和分派,详细设计后再进行汇总。 hC8WRxEGq  
`-CN\  
典型应用:液压支架,如图7所示。 K_ymA,&()  
y5=,q]Qjk[  
b{-"GqMO  
图7 液压支架 ( ./MFf  
# "c'eG0  
首先,根据初始参数,在装配体内进行总体布局(也可以称之为“骨架模型”绘制布局草图)、定义草图块,同时完成图块间的装配关系。验证结构设计正确后开始建立零部件的虚拟结构,把主要参数和结构形状传递到相应的零部件中。然后把设计任务(包含设计信息的子装配体)分拍到项目组成员手中进行详细设计,当详细设计完成后,进行汇总生成总装配体,验证完成后生成相应的工程图。在需要修改设计时,通过修改总体布局,所有相关零件会自动更新。 Q jXJo$I6  
PfU\.[l$  
优点:符合传统产品开发流程,设计具有全局观,总图修改,所有相关零件自动更新。 KwMt@1Z  
k7@QFw4 j  
缺点:关联参考复杂,对设计团队整体实力和图档管理能力要求高。 0+1!-Wo  
zJ(DO>,p&  
适用范围:模块化传统机械设计和有复杂机构运动的机械设计。 GPGP teC  
:4 z\Q]  
三、结束语 cy(w*5Upu  
4Zu1G#(zP  
SolidWorks提供的Top-Down设计方法和Down-Top设计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同的应用范围,大家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Top-Down设计方法对软硬件的要求都很高,企业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推进设计,首先在部件级设计中进行试用,总结经验后再进行推广。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SolidWorks Top-Down设计介绍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