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lic | 2009-03-06 23:02 |  
| 中国古代对摄影光学的贡献
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代科学家对光学基本规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 ?>y-5B[K/( zoJ;5a.3B
 墨经光学八条 gAj)3T@
 zEB1Br,
 墨翟(约公元前478年——前392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他和他的门徒根据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光学知识,研究总结出八条带规律性的经验,记录在《墨经》中,分条厘说,通称“墨经光学八条”,是《墨经》中精粹部分之一。光学八条直接涉及到光学应用中一些问题。 nX~MoWH1
 jvV8`BQ{
 发光体照射物体形成影子,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现象,又是摄影师在艺术造型中饶有兴趣的问题。《墨经》中的光学论述,首先是以此开始的。 yd72y'zi
 KVR}Tp/R
 “光学八条”中的第一、第二条是: , _$"6
 v'!Ntk
 经:景徙。说在改为。 F^YIZ,=p!
 ]~^/w}(K
 说: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第一条) nIjQLx
 9^='&U9sr
 经:景二。说在重。 %wf|nnieZ
 _@N)]!\MgP
 说: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第二条) ~Z]vr6?$h
 vb- .^l
 大意是说影子产生的原因。在光照到的地方,就没有影子;如果有影子,那就是光被物体遮挡。进一步说,如果光源、物体和承影面相对静止,那么影子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当两个光源同时照射一个物体时,就产生了二个“半影”夹持着一个“本影”;一个光源照射时只有一个影子。这二条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光学现象最朴素的认识。还有一条颇值得注意,它直接论述到针孔成像的原理。原文是: 32iI :u
 Nd_@J&
 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BFOFes`>~
 6p"c^
 说: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第三条) tTGK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