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iyuan364 |
2009-01-12 21:46 |
单级斜齿轮减速箱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QyALcO
~%!U,)- 课程设计题目: 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r+W8m?oi 9 %.<V_$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模具方向) V
n!az} l4B O@ 目 录 piM11W}|/ pmpn^ZR 一 课程设计书 2 vM>`CZ pl^"1Z=* 二 设计要求 2 odT7Gq k`J..f9 三 设计步骤 2 }rAN2D]"} Xe^=(| M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 X-) ]lAP 2. 电动机的选择 4 D 5wR?O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5 $8yGY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5 r7BH{>- 5. 设计V带和带轮 6 d}B_ll#j- 6. 齿轮的设计 8 YPJx/@Z`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9 $}"Wta 8. 键联接设计 26 Gy Xs{* 9. 箱体结构的设计 27 FSZoT! 10.润滑密封设计 30 c+K=pp@ 11.联轴器设计 30 v>cE59('0 ';T5[l, 四 设计小结 31 Dqcu$V] 五 参考资料 32 E1 gTrMo ~9'4w-Sy 一. 课程设计书 3[O =2 设计课题: #WmAkzvq 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斜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运输机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变化不大,空载起动,卷筒效率为0.96(包括其支承轴承效率的损失),减速器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8年(300天/年),两班制工作,运输容许速度误差为5%,车间有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N(/<qv 表一: $Aoqtz d\ 题号 4JQ`&:?r tVh4v#@+ 参数 1 .AI'L|FQ%c 运输带工作拉力(kN) 1.5 H5MAN,` 运输带工作速度(m/s) 1.1 2bG4,M 卷筒直径(mm) 200 oZcwbo8 <|.! Px86 二. 设计要求 lNeF>zz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 nX aX= 2.CAD绘制轴、齿轮零件图各一张(A3)。 FveK|- 3.设计说明书一份。
qy(/
F3|pS: 三. 设计步骤 Vwg|? sG_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4S `}K 2. 电动机的选择 l7y`$8Co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Y52xrIvl\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2_~XjwKE 5. “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KGwL09) 6. 齿轮的设计 tnbs]6 7.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a:VpM 8、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 v{t?u 9. 键联接设计 '#
2J?f' 10. 箱体结构设计 v 5ddb) 11. 润滑密封设计 QN8Hz/}\ 12. 联轴器设计 naCI55Wx G9":z|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s31_3?Vdf, hg/&[/eodm 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9NXiCP9A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 (mr`?LI} 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l'8TA~ 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 s-S"\zX\D 其传动方案如下: /1
%0A CKw)J}z 图一:(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 _rh.z_a7w ##ea-"m8 初步确定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如:传动装置总体设计图所示。 /4BXF4ksi, 选择V带传动和单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 ^G<M+RF2J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cpG2Rs η=η1η2η3η24η25η6=0.96×××0.97×0.96=0.759; O*CX@Ne
为V带的效率,η2为圆柱齿轮的效率, {!bJ.O
l η3为联轴器的效率,为球轴承的效率, {NqGWkGt*b 为圆锥滚子轴承的效率,η6为卷筒的传动效率。 [zd-=.:+M[
3YF]o9 2.电动机的选择 S.>9tV2Ca 6_><W"r:]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P=P/η=2300×1.1/0.835=3.03kW, 执行机构的曲柄转速为n==105r/min, )% c)-c 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V带传动的传动比i=2~4,单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3~6, =W^L8!BE' 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i=6~24,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i×n=(6~24)×105=630~2520r/min。 )O(Gw-jWE f TtMmz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 +34jot.! @(?d0xCg 选定型号为Y112M—4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4.0 1k({(\>qq /Loe y
额定电流8.8A,满载转速1440 r/min,同步转速1500r/min。
2xj`cFT p5BcDYOw` _(
Cp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 Db:WAjU P \~1+T kw 电动机转速 bv];Gk*Z- 电动机重量 W5g!`f N 参考价格 oABPGyv 元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j:;\;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总传动比 V带传动 减速器 :HQ/vVw'"9 1 Y112M-4 4 1500 1440 470 230 16.15 2.3 7.02 C(+BrIS* en": 中心高 9?6$ 2I 外型尺寸 OaWq8MIZ- L×(AC/2+AD)×HD 底脚安装尺寸A×B 地脚螺栓孔直径K 轴伸尺寸D×E 装键部位尺寸F×GD s``L?9 132 515× 345× 315 216 ×178 12 36× 80 10 ×41 IGQ8-#= F9hWB17u 3.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w;_=$L'H&G =?aB@& (1) 总传动比
o`0H(\en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n/n=1440/105=13.7 w!M ^p&T7 (2) 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 -6>rR{z =× xb>+~5 9: 式中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N `MQHQ1 为使V带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初步取=2.3,则减速器传动比为==13.7/2.3=5.96 J6P
Tkm}^ 4.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Ca|;8ggf (1) 各轴转速 s:H1v&t,< ==1440/2.3=626.09r/min )YnN9"8 ==626.09/5.96=105.05r/min WKML#U]5T (2) 各轴输入功率 cxdM!L; ` =×=3.05×0.96=2.93kW 1jVcL)szU =×η2×=2.93×0.98×0.95×0.993=2.71kW Op~+yMef 则各轴的输出功率: `6su_8Hno =×0.98=2.989kW 2Mp;/b! =×0.98=2.929kW mD3#$E!A1 各轴输入转矩 LPF?\mf ^4 =×× N·m rK wkj)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9550 =9550×3.05/1440=20.23 N· WH*&MIjAr/ 所以: =×× =20.23×2.3×0.96=44.66N·m 2T5ZbXc+x =×××=44.66×5.96×0.98×0.95=247.82 N·m 9m4|1) 输出转矩:=×0.98=43.77 N·m !}?]&[N= =×0.98=242.86N·m uI/
A_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X.qKG0i 轴名 功率P KW 转矩T Nm 转速r/min 4G ?k31,k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f5Oh# 电动机轴 3.03 20.23 1440 &baY[[N 1轴 2.93 2.989 44.66 43.77 626.09 g=8e.Y*Fr 2轴 2.71 2.929 247.82 242.86 105.05 KivzgNz Ns(F%zkm 5、“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73}[UA 4 确定V带的截型 g;T`~
工况系数 由表6-4 KA=1.2 9"TPDU7" 设计功率 Pd=KAP=1.2×4kw Pd=4.8 hrK^oa_[W V带截型 由图6-13 B型 C.O-iBVe# Vv]mME@ 确定V带轮的直径 |n;7fqK 小带轮基准直径 由表6-13及6-3取 dd1=160mm Re_.<_$ 验算带速 V=960×160×3.14/60000=8.04m/s SbY i|V,H 大带轮基准直径 dd2=dd1i=160×2.3=368mm 由表6-3取dd2=355mm !v=ha%w{ aoN[mV' 确定中心距及V带基准长度 e6Y0G,K 初定中心距 由0.7(dd1+dd2)<a0<2(dd1+dd2)知 t*#T~3p 360<a<1030 T=vI'"w 要求结构紧凑,可初取中心距 a0=700mm I]58;|J FU zY&@Y 初定V带基准长度 "-
AiC6u Ld0=2a0+3.14/2(dd1+dd2)+1/4a0(dd2-dd1)2=2232mm hE${eJQ| U \Uiw:
, V带基准长度 由表6-2取 Ld=2240mm $1YnQgpT 传动中心距 a=a0+(2240-2232)/2=708 a=708mm XQ>m8K?\d 小带轮包角 a1=1800-57.30(335-160)/708=1640 *&s_u)b a9%#
J^! 确定V带的根数 umk[\}Ip+P 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由表6-5 P1=2.72kw \oyr[so(i 额定功率增量 由表6-6 △P=0.3 y$rp1||lH 包角修正系数 由表6-7 Ka=0.96 c{[WOrA~# 带长修正系数 由表6-2 KL=1 3 }XS|Y *" wsMO V 带根数 Z=Pd/(P1+△P2)KaKL=4.8/(3.86+0.3)0.98*1.05=1.6556 WD<M
U ] C'Q} Z_ 取Z=2 xQ4Q '9 V带齿轮各设计参数附表 6Y=)12T Q =Z-vTD+ 各传动比 <?+\\Z!7 B^Vb=* QRo V带 齿轮 _:J!
|' 2.3 5.96 Dcq^C LPY 9496ayi 2. 各轴转速n h1xYQF_`Z (r/min) (r/min) TeHR,GB 626.09 105.05 :0/I2: !U@[lBW 3. 各轴输入功率 P sNWj+T (kw) (kw) WE\V<MGS/ 2.93 2.71 +NQw^!0qy rRxqV?>n! 4. 各轴输入转矩 T b@Fa|>"_ (kN·m) (kN·m) B|tP3< 43.77 242.86 ral0@\T k7? (IU 5. 带轮主要参数 :EZTJu 小轮直径(mm) 大轮直径(mm) rc"yEI-``" 中心距a(mm) 基准长度(mm) V带型号 5bk5EE` 带的根数z O3S_P]{*ny 160 368 708 2232 B 2 ."${.BPn~ @l 1 piz8 6.齿轮的设计 Y%2<}3P krgsmDi7 (一)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vb# d%1b5 =KkHck33 齿轮材料,热处理及精度 Jf2 考虑此减速器的功率及现场安装的限制,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渐开线斜齿轮 F[LBQI`zq (1)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C Z|R-ky6p ① 材料:高速级小齿轮选用钢调质,齿面硬度为小齿轮 280HBS 取小齿齿数=24 p\Jz<dkN1 高速级大齿轮选用钢正火,齿面硬度为大齿轮 240HBS Z=i×Z=5.96×24=143.04 取Z=144 mD tD7FzJ ② 齿轮精度 R ~#\gMs 按GB/T10095-1998,选择7级,齿根喷丸强化。 R4{2+q=0 e(cctC|l 2.初步设计齿轮传动的主要尺寸 %A04'dj`zQ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cJ&%XN {A{=RPL 确定各参数的值: [E+#+-n7 ①试选=1.6 ? r^+- 选取区域系数 Z=2.433 MbYAK-l.h =F6J%$ 则 -[Q%Vv!8 ②计算应力值环数 |iJ37QIM N=60nj =60×626.09×1×(2×8×300×8) ~b*f2UVs
=1.4425×10h W,:*` N= =4.45×10h #(5.96为齿数比,即5.96=) F]xo * ③查得:K=0.93 K=0.96 mV6\gR[h ④齿轮的疲劳强度极限 88G Q F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公式得: T0i_X(_ []==0.93×550=511.5 0Db#W6*^ lj(}{O []==0.96×450=432 :`25@<*u 许用接触应力 G}d@^9FkE bmFnsqo ⑤查课本表3-5得: =189.8MP lIz"mk
=1 |,|b~> T=9.55×10×=9.55×10×2.93/626.09 zGF_ c9X =4.47×10N.m <rNCb; 3.设计计算 ?Jio9Zr ①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qxAB/_ #)z_TM07P =46.42 "*a^_tsT?i ②计算圆周速度 <GT&q <4w 1.52 ZBi|BD ③计算齿宽b和模数
hT]\*}, 计算齿宽b %&0_0BU b==46.42mm g^/ 计算摸数m +Ccj@#M; 初选螺旋角=14 P
>HEV
a = <J!#k@LY]7 ④计算齿宽与高之比 L>
> % 齿高h=2.25 =2.25×2.00=4.50 ?*){%eE =46.42/4.5 =10.32 =y.? =`" ⑤计算纵向重合度 hKj"Lb9] =0.318=1.903 `C9/= ⑥计算载荷系数K PQDWY 使用系数=1 4*&_h g)h 根据,7级精度, 查课本得 }j;*7x8( 动载系数K=1.07, $n.oY5=\ 查课本K的计算公式: RX3P%xZ K= +0.23×10×b gZ8n[zxf6 =1.12+0.18(1+0.61) ×1+0.23×10×46.42=1.33 =J:6p-\* 查课本得: K=1.35 b S[;d5 查课本得: K==1.2 E|P 故载荷系数: 3=SIIMp7= K=K K K K =1×1.07×1.2×1.33=1.71 bxLeQWr6 ⑦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74i d=d=50.64 l.NV]up+ ⑧计算模数 b=(?\ = ~\<aj(m(| 4.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VPBlU 由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9x$Kb7'F ≥ 8K$q6V%# _\uyS', ⑴ 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 v0v%+F#>@ ①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47.58kN·m I*hCIy#; 确定齿数z I@ "%iYL 因为是硬齿面,故取z=24,z=i z=5.96×24=143.04 K)"lq5nM 传动比误差 i=u=z/ z=143.04/24=5.96 tn>z%6;&Z Δi=0.032%5%,允许 f}qR'ognUu ② 计算当量齿数 K)=<hL z=z/cos=24/ cos14=26.27 h' #C$i z=z/cos=144/ cos14=158 %\<SSp^n ③ 初选齿宽系数 4AA3D!$ 按对称布置,由表查得=1 &Cv0oi&B ④ 初选螺旋角 rRgP/E#_ 初定螺旋角 =14 [ed6n@/O@ ⑤ 载荷系数K pH!e<m K=K K K K=1×1.07×1.2×1.35=1.73 0@ccXFE ⑥ 查取齿形系数Y和应力校正系数Y *>"k/XUn$ 查得: MhT.Zg\ 齿形系数Y=2.592 Y=2.211 St 4YNS.| 应力校正系数Y=1.596 Y=1.774 nZ7FG 8y:c3jzP_ ⑦ 重合度系数Y Ut|G.%1Vd% 端面重合度近似为=[1.88-3.2×()]=[1.88-3.2×(1/24+1/144)]×cos14=1.7 $=) i{kGS@ =arctg(tg/cos)=arctg(tg20/cos14)=20.64690 o$disJ =14.07609 TX/Ng+v S 因为=/cos,则重合度系数为Y=0.25+0.75 cos/=0.673 fZ8at ⑧ 螺旋角系数Y ^6c=[N$aW 轴向重合度 =1.675, V)Oj6nD] Y=1-=0.82 vuP.V# ZoFQJJK56B ⑨ 计算大小齿轮的 ~Q4 emgBD 安全系数由表查得S=1.25 1"7Rs}l7 工作寿命两班制,8年,每年工作300天 B}Lz#'5_ 小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1=60nkt=60×271.47×1×8×300×2×8=6.255×10 6h8fzqRzc 大齿轮应力循环次数N2=N1/u=6.255×10/5.96=1.05×10 e;_ cC7 查课本得到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B{`4"uEb$G 小齿轮 大齿轮 @!;EW
R] X"'c2gaa_ 查课本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8~q%H1[I\N K=0.86 K=0.93 0qND 2_ X}UR\8g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 +=Xgi$ []= WcE{1&PXx []= ctqXzM ` ~QVN^8WPg WrzyBG_ 大齿轮的数值大.选用. yDk|ad| /<J&ZoeJB ⑵ 设计计算 MGoYL\ 计算模数 1#o><
? $]H^? aVI%FycYo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按GB/T1357-1987圆整为标准模数,取m=2mm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50.64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 #:C?:RMS R['k&jyi z==24.57 取z=25 3)5Gzn X}!r4<;( 那么z=5.96×25=149 z@\r V@W5 N9lCbtn(0x ② 几何尺寸计算 '%k<? * 计算中心距 a===147.2 Zjo8/ 将中心距圆整为110 f(Hh( EqY e.dF,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digw( &PfCY{_ =arccos A>SXc%K o\Ocu>: 因值改变不多,故参数,,等不必修正. lP9XqQ( z%
ln} 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3M/iuu u!iBAr5 d==42.4 J?Y1G<& ?52{s"N0> d==252.5 8(GH.)I+0 hJ)>BeH0 计算齿轮宽度 jQrj3b.NC3 %TO=]>q B= :j sa.X %]~XbO 圆整的 kPh;SCr{ a,B2;4" 大齿轮如上图: '/Y
D$*, /U|> ;B8#Nf =N_7DT 7.传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dMcCSwYh s n|q
EH 1. 传动轴承的设计 gH{X? Cfizh@< ⑴.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1,转速n1,转矩T1 RC[b+J,q P1=2.93KW n1=626.9r/min t#kPEiD T1=43.77kn.m $~#N1 ⑵.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k>W5ts2+ 已知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w J_ d1=42.4 UKIDFDn6_ 而 F= lnXb]tm; F= F fxW,S h)O<bI8 F= Ftan=20646×0.246734=5094.1N 6usy0g
D AnB]f~Yjl /EJwO3MW NPN* k]. ⑶.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q>$[<TsE&} 先按课本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取 %?o@YwBo^E mw^Di GCw<jHw "E? 8.`T 从动轴的设计 aJnZco6 q&eUw<(F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2,转速n2, T2, Gi<ik~ P2=2.71kw,n2=105.05, T2=242.86kn.M P'4oI0Bw ⑵.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J;* 已知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0YMmW xV d2=252.5 pq
\M;& 而 F= c|f)k:Q F= F 8,E#vQ55}( R~z@voM*< F= Ftan=1923.6×0.246734=474.6N "82<}D^; TEgmE9^`)7 c$<7&{Pb j( *;W}*^ ⑶.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i- Le& 先按课本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取 #MZ0Sd8]& _g%Wx?K9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的直径d,为了使所选的轴与联轴器吻合,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的型号 Vrz6<c-'B 查表,选取 C:$12{I?* >[4;K&$B 因为计算转矩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所以 rcc.FS 选取LT7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500Nm,半联轴器的孔径 8"C;I=]8 HvITw%` ⑷.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rUunf'w`e1 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要求的轴向定位要求,轴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轴肩,故取直径;左端用轴端挡圈定位,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半联轴器与 。 fk(l.A$ S #M<d~rK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0基本游隙组 标准精度级的单列角接触球轴承7010C型. $Cr? }'a +6vm4(3? D B 轴承代号 :#M(,S"Qq 45 85 19 58.8 73.2 7209AC 8]DN]\\o 45 85 19 60.5 70.2 7209B O*af`J{ 50 80 16 59.2 70.9 7010C XxW~4<r 50 80 16 59.2 70.9 7010AC '/gw`MJ R5QSf+/T4
b;!oPT X
X>Y]P
a b"Hg4i) 对于选取的单向角接触球轴承其尺寸为的 /2,s-^ 右端滚动轴承采用轴肩进行轴向定位.查得7010C型轴承定位轴肩高度mm, AJRfl% 3 ③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d=58mm;齿轮的右端与左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的宽度为75mm,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故取L=72. 齿轮的左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3.5,d=65.轴环宽度,取b=8mm. F,CQAgx E'p5 ④ 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20mm(由减速器及轴承端盖的结构设计而定)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右端面间的距离 ,故取l=50. Hv>C#U ⑤ 取齿轮距箱体内壁之距离a=16,两圆柱齿轮间的距离c=20.考虑到箱体的铸造误差,在确定滚动轴承位置时,应距箱体内壁一段距离 s,取s=8,已知滚动轴承宽度T=16, "RuH"~o 高速齿轮轮毂长L=50,则 k~ZwHx(%S buGYHZu L=16+16+16+8+8=64 Qtmsk:qm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端直径和长度. \ H#zRSbZ MKd{y~' 5. 求轴上的载荷 (h0i2>K 首先根据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确定顶轴承的支点位置时, ojO<sT:by 查表对于7010C型的角接触球轴承,a=16.7mm,因此,做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 ArBgg[i P;>8S:8
&~
g||rq aHKv*-z- EP#3+BsH DU g @DT${,.49 I71kFtvcy* MVV9[f *Yk3y-
#UH|,>W6 传动轴总体设计结构图: wi]|"\ rj"oz" 3n']\V wK@k}d (主动轴) wVCZ=\L} IfoeHAWX
wU_e/+0h 从动轴的载荷分析图: ugg08 am! 9)p VDS 6. 校核轴的强度 ,R=Mr}@u 根据 %&bO+$H3 == _yTGv- 前已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iy%;>I` 查表15-1得[]=60MP `[V]xP%V 〈 [] 此轴合理安全 sfez0Uqe.~ $b;9oST 8、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MyZ@I7Fb, ⑴. 判断危险截面 #SQao;> 截面A,Ⅱ,Ⅲ,B只受扭矩作用。所以A Ⅱ Ⅲ B无需校核.从应力集中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来看,截面Ⅵ和Ⅶ处过盈配合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严重,从受载来看,截面C上的应力最大.截面Ⅵ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和截面Ⅶ的相近,但是截面Ⅵ不受扭矩作用,同时轴径也较大,故不必做强度校核.截面C上虽然应力最大,但是应力集中不大,而且这里的直径最大,故C截面也不必做强度校核,截面Ⅳ和Ⅴ显然更加不必要做强度校核.由附录可知,键槽的应力集中较系数比过盈配合的小,因而,该轴只需胶合截面Ⅶ左右两侧需验证即可. ,u|vpN ⑵. 截面Ⅶ左侧。 ^B2>lx\n 抗弯系数 W=0.1=0.1=12500 d?_Bll" 抗扭系数 =0.2=0.2=25000 W?8 |h 截面Ⅶ的右侧的弯矩M为 G S-@drZp_ 截面Ⅳ上的扭矩T为 =242.86 0|8c2{9X,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ZsKxI #KZ6S9>@ 截面上的扭转应力 <Yfk7Un == +DS_'Tmr 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 ny17(Y = 由课本得: +_uT1Ps BY `,~I*}T>5W 因 F+R4nFA 经插入后得 uArs[e|f 2.0 =1.31 j,QeL 轴性系数为 7Zp'}Om<I =0.85 $6 \v1 K=1+=1.82 9RwD_`D(MN K=1+(-1)=1.26 7{j9vl6 所以 2SEfEkk qsXK4` 综合系数为: K=2.8 'mj0+c$ K=1.62 dK,j| 碳钢的特性系数 取0.1 Qjh5m5e 取0.05 JnH>L|G{;% 安全系数 r6&f I"Yg S=25.13 hZ-No S13.71 jx a?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tsR\cO~/ 截面Ⅳ右侧 +=hiLfnE 抗弯系数 W=0.1=0.1=12500 l'T3RC,\ N~g@ 抗扭系数 =0.2=0.2=25000 zbZ0BD7e m&jh7)V 截面Ⅳ左侧的弯矩M为 M=133560 B<(v\=xZ D%kY 截面Ⅳ上的扭矩为 =295 %CJgJ,pk>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xJrRJwL 截面上的扭转应力 ]&w>p#_C ==K= IQxY]0\uf6 K= x9R_KLN:; 所以 gJ cf~@s
综合系数为: UN[rW0* K=2.8 K=1.62 5an#,vCn{ 碳钢的特性系数 =<j8)2 取0.1 取0.05 F)g.CDQ!c 安全系数 k!Nl#.j S=25.13 Fp..Sjh
6 S13.71 @V:4tG.<sw ≥S=1.5 所以它是安全的 }Wjb0V cx M=#Go 9.键的设计和计算 Z?|\0GR+`5 9cud CF ①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和尺寸 UbKdB 一般8级以上精度的尺寸的齿轮有定心精度要求,应用平键. /PF X1hSu 根据 d=55 d=65 U`sybtuBP' 查表6-1取: 键宽 b=16 h=10 =36 H Yt&MK b=20 h=12 =50 X(kyu,w Lw<?e; ②校和键联接的强度 2i`N26On 查表6-2得 []=110MP #n5q$ 工作长度 36-16=20 Q]Q]kj2 50-20=30 DZKVZ_q ③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3kwdI K=0.5 h=5 ,\zp&P"p K=0.5 h=6 @1ZLr 由式(6-1)得: }@Lbvaa <[] YqwDvJWX <[] /Ps}IW 两者都合适 zk= 3L} C 取键标记为: *.4;7# 键2:16×36 A GB/T1096-1979 ycB>gd 键3:20×50 A GB/T1096-1979 ! 4 `any 10、箱体结构的设计 ~Q%C> 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佳合质量, i{TErJ{}e 大端盖分机体采用配合. fM,U| N)G.^9 1. 机体有足够的刚度 5-lcz)DO 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X+"8yZz3? 8&: *< 2. 考虑到机体内零件的润滑,密封散热。 G
m40u/ ) '"@L7U 因其传动件速度小于12m/s,故采用侵油润油,同时为了避免油搅得沉渣溅起,齿顶到油池底面的距离H为40mm !~PLW] Z4 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糙度为 i3g;B?54 $[txZN 3. 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 f@lRa>Z(Fm 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Tx"}]AyB6 C*Avu 4. 对附件设计 ] >-#T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OA_)J7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j4RM'_*G B 油螺塞: Q| >
\{M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B]oIFLED C 油标: r#LoBfM;^A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 sXxF5&AF0 油尺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尺座孔而溢出. >J>4g;Y O{hGh{y D 通气孔: =;Gy"F1 dp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GPnd7}Tn E 盖螺钉: P<yd 启盖螺钉上的螺纹长度要大于机盖联结凸缘的厚度。 tAH,3Sz( / 钉杆端部要做成圆柱形,以免破坏螺纹. +V*FFv F 位销: 8_WFSF^ 为保证剖分式机体的轴承座孔的加工及装配精度,在机体联结凸缘的长度方向各安装一圆锥定位销,以提高定位精度. ]p>6r*/nw G 吊钩: OV ~|@{6T 在机盖上直接铸出吊钩和吊环,用以起吊或搬运较重的物体. 3l"7 $B J@'}lG 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如下: p|VoIQY is_`UDaB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结果 }l{r9ti 箱座壁厚 10 NltEX14Af 箱盖壁厚 9 bj^YB,iSM 箱盖凸缘厚度 12 7KU/ 1l9$9 箱座凸缘厚度 15 :FOMRrf7. 箱座底凸缘厚度 25 ;i|V++$_ 地脚螺钉直径 M24 p\5DW' 地脚螺钉数目 查手册 6 _KVge)j 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 M12 )u~LzE]{_ 机盖与机座联接螺栓直径 =(0.5~0.6) M10 * Zb-YA 轴承端盖螺钉直径 =(0.4~0.5) 10 Zn&S7a>7 视孔盖螺钉直径 =(0.3~0.4) 8 H: q(T
>/w 定位销直径 =(0.7~0.8) 8 l?E7'OEF: ,,至外机壁距离 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 34 '#d`K.;_b. 22 ka3Jqy4[ 18 D/pc)3Ofe ,至凸缘边缘距离 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 28 8d.5D& 16 Wi ]Mp7b 外机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 =++(8~12) 50 HH/bBM! 大齿轮顶圆与内机壁距离 >1.2 15 -Gjz;/s%XH 齿轮端面与内机壁距离 > 10 ++ !BSQ e 机盖,机座肋厚 9 8.5 @Q~Oc_z 轴承端盖外径 +(5~5.5) 120(1轴)125(2轴) M; *f(JY$ 150(3轴) 8*yhx 轴承旁联结螺栓距离 120(1轴)125(2轴) Et{4*+A 150(3轴) .} <$2. 'ms&ty*T 11. 润滑密封设计 d7Lna^ ~*R"WiDtI 对于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因为传动装置属于轻型的,且传速较低,所以其速度远远小于,所以采用脂润滑,箱体内选用SH0357-92中的50号润滑,装至规定高度. 0X =Yly*m@ 油的深度为H+ +:@HJXwK H=30 =34 tpp. 9 所以H+=30+34=64 td{M%D,R" 其中油的粘度大,化学合成油,润滑效果好。 P wL]v. : >-fOkOWXy 密封性来讲为了保证机盖与机座联接处密封,联接 t~m > \(& 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度应为 !C>}j* 4 密封的表面要经过刮研。而且,凸缘联接螺柱之间的距离不宜太 /-BKdkBCpZ 大,国150mm。并匀均布置,保证部分面处的密封性。 Z>1\|j &t1?=F,] 12.联轴器设计 e\%emp-> :^".cs?g 1.类型选择. P+00wbx0 为了隔离振动和冲击,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pj?wQ' 2.载荷计算. ./nq*4= 公称转矩:T=95509550333.5 #T_m|LN7 查课本,选取 sCG[gshq 所以转矩 Kp[ F@A# 因为计算转矩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所以 GZgu1YR 选取LT7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500Nm w_o|k&~, `BA wef 四、设计小结 &wc%mQV 经过两周紧张的课程设计,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设计。原来设计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随便,比如说,设计减速器时,里面的每一个零件几乎都有其国家标准,我们设计时必需得按标准进行设计,最后才能符合要求。我觉得从事设计工作的人一定得要有很好的耐性,并且要有足够的细心,因为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对数据不断的计算,对图形不断的修改,这需要耐心。因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这样一种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作风,以便以后更快的进入到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_kR);\V.8 我觉得,虽然这次设计出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有一定差距,但我想至少是自己动手了,并且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更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懂得要从头到尾自己设计出一样东西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我想在剩下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会针对自己专业方面欠缺知识进行提高,拓宽。我想不管谁找出了自己的弱点,一定要努力的去改进、提高它,这样自己才会不断的进步,虽然“人无完人”,但我想我们不断的改进、提升自己,最后会使自己成为比现在的自己更强,更优秀的人的。我想这是我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 |E:q!4?0 五、参考资料目录 $S{B{FK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昆,何小柏,汪信远主编,1995年12月第一版; a?#v,4t^ [2]《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濮良贵,纪名刚主编,2001年7月第七版; 4E[ 9)n+YV [3]《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洪钟德主编,2002年5月第一版; lt 74`9,f [4]《减速器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周明衡主编,2002年6月第一版; PYWp2V/ [5]《工程机械构造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刘希平主编 T;/Y/Fd [6]《机械制图(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朝儒,彭福荫,高治一编,2001年8月第四版; (dZu& [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四版)》,中国计量出版社,廖念钊,古莹庵,莫雨松,李硕根,杨兴骏编,2001年1月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