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net |
2007-09-19 12:02 |
从德热纳身上,中国液晶产业该反思什么
从德热纳身上,中国液晶产业该反思什么 SSl8 0IoXDx )^*9oqQ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6-11 0:5:11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6lY*LI ;t.SiA s!8J.hD'I ?^+#pcX]t| ">0/>>Ry ,mAB)at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巴黎大学教授P-G·德热纳 GC5#1+fQ eXskwV+7 \'\N"g`Fr Y yQf 在某电子卖场,顾客们驻足观看液晶电视展览。(图片提供:CORBIS) 7I2a*4} /K2.V@T P-G·德热纳小传 PCV58n3 .{'Uvn 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他誉为“当今的艾萨克·牛顿”。颁奖词写道:“他发现,为研究简单系统中的有序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方法,也适用于更复杂系统的研究,特别是液晶和高分子。” @p9e:[ Zztt)/6* 德热纳1932年5月2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957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1961年在法国萨克原子能委员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中子散射与磁性物质研究,1961年—1971年任巴黎大学教授,1971年起任法兰西公学物理教授,1976年起任巴黎理化学院院长。 C,sD?PcSi+ a}[=_vb}K 德热纳的研究横跨超导电性、液晶、聚合物等领域。他1958年发展了核扩散理论,1963年独立预言了无隙超导电性,1964年建立起一个理论,把阿布里科索夫—高尔基的超导电性的唯像理论推广到超导体中有磁场的情况,1962—1964年提出邻近效应;1968年转而研究“软物质”,即液晶、湿润动力学、黏滞机制的物理化学。 lx A<iQia F^ %{
; 德热纳1966年出版的专著《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电性》,至今仍是研究金属与合金超导性最好的入门书;1974年出版的《液晶物理学》,是液晶领域内的基准权威教材;199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到全法国和非洲的马丁尼克岛等高中举行科普演讲,根据演讲记录,与同事巴杜共同写成《软物质与硬科学》一书。 /iuUUCk 89:?.' “德热纳的研究方法极力遵循物理的美学原则,强调将复杂系统简单化,很少去做一些需要复杂计算才得到结果的研究课题,而是凭借他对基本物理的独特直觉技术,简化被多数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性系统的原则性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欧阳钟灿先后从事液晶物理、生物膜等的研究,曾为《软物质与硬科学》一书中文版做导读,他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书,足以激发读者对科学的热情和创造力。” %x cM_|AyR YoSo0fQA 编者按:5月18日,法国物理学家、“液晶显示之父”、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G·德热纳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奥赛逝世,享年74岁。 +O.&64( ne!j%9Ar 德热纳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都为后人树立了难得的学习榜样。作为德热纳的追随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向《科学时报》详细讲述了他从德热纳身上所获得的启发,其中既包括了对中国液晶产业的反思,也包括了对那些可能转换研究方向的科学同行的建议,还包括了有着强烈使命感的科学家对科学普及工作抱有的极大热情。 cEh0Vh-] thlpj*| 德热纳的去世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回头看看液晶的理论、技术和产业,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我们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液晶产业是事关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但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应该好好想想:政府、工业界、学术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应该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我国彩电大国的地位。 .g(\B $v?! 6: ——欧阳钟灿 WwCK K 110>p [科学时报 王丹红 报道]5月18日,法国物理学家、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G·德热纳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奥赛逝世,享年74岁。 ulz\x2[Pf s)o,Fi 5月23日下午5时许,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正准备离开办公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习惯性地打开科学网,头条新闻就是德热纳逝世的消息。“我为此震惊!他对我的影响相当大,从研究生到今天,我的研究都是在追随他的思想。去年夏天,德国马普学会与我们合作在北京香山举办了一个国际生物系统暑期学校,我们还邀请德热纳来讲课,但他很客气地回信说不能来。后来我才知道他生病了。” Mo/2,DiI5 _V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