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SYNOPSYS -> SYNOPSYS 光学设计软件课程七十四:四反潜望长焦设计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小火龙果 2024-07-23 11:57

SYNOPSYS 光学设计软件课程七十四:四反潜望长焦设计

1.基础背景
7Nlk:f)*-  
=nE^zY2m%  
BKd?%V8:Q  
何为潜望式长焦镜头?顾名思义,潜望式镜头其实是借鉴了潜艇中潜望镜的基本原理。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淮南万毕术》。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取大镜高悬,置水盘于其下,则见四邻矣。”可见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懂得通过光的反射来观察外界。
r5'bt"K\>  
T3h1eU  
L_R(K89w  
[attachment=129587]
U'0e<IcY  
.._UI2MA  
1.1潜望镜工作原理
b VcA#7 uA  
ugS  
而到了20世纪初,随着潜艇和坦克的出现,潜望镜在军事中的运用日益频繁。潜望镜,就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其构造与普通望远镜相似,只不过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体光线经两次反射后传入眼中。而这一折叠光路的设计,也正是潜望式镜头最基础的工作原理。
g0:{{w  
对于当前的相机镜头来说,一般都假设其成像模型为小孔成像模型,因此成像位置位于镜头的焦点附近。依据这一原理,其拍摄的物体越近,其成像的焦距便越短,反之如果需要拍摄的物体越远,则成像时的焦距也就越长。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最大优点便是能够让手机拍摄到更远处的景物 ^BhS*  
sTw+.m{F  
[attachment=129586]
<^Jdl.G  
图1.1.1普通长焦镜头成像
jAy 0k  
[attachment=129591]
图1.1.2潜望式长焦镜头成像
sk7]s7  
2.关于手机上长焦镜头和潜望式长焦镜头的区别
*b\&R%6dR  
o8u;2gZx  
CX#d9 8\b  
潜望式长焦是一种手机镜头的设计方式,通过光线在镜头内部的反射,实现了更长的物理焦距,提高了手机的远摄能力。潜望式长焦镜头将光路弯折了90度,将镜组躺在手机里,传感器立起来,从而突破了机身厚度的限制。潜望式长焦和长焦的区别在于,潜望式是一种实现方式,而长焦是一种效果。 $Ahe Vps@@  
传统的潜望长焦架构通常采用45°棱镜,外界环境光透过摄像头 deco玻璃后,被45°棱镜反射,光路转向90°,光线经过镜片组后聚焦到CIS上成像。 }mOo=)C!  
yVgHu#?PM  
q0VR&b`?>D  
[attachment=129597]
W7"UhM  
2.1潜望式长焦的优势
l9f%?<2D  
#N;McF;W  
长焦模组的视角由等效焦距决定,和是不是使用潜望式没有区别。所以并不是说它不是潜望式就做不了长焦了。但是正因为长焦模组的等效焦距很长(一般都超过 80mm,大多数在 100mm 等效左右),导致传统结构如果要控制厚度,同时又不想牺牲等效焦距,那么只能用小底(1/5.5" 左右)而潜望式长焦模组由于将光路弯折了 90°,所以把模组的厚度(Z 轴高度)转化为长度(X 轴长度)。这样在 Z 轴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焦距能做得更长,换言之就是在等效焦距一致的情况下底能做得更大:1/3.4" 左右,像素也能做得更多了,或者相反也可以。 lwm 9gka  
nt$q< 57  
2.2传统长焦的优势
V{n7KhN~Y!  
Cm;M; ?  
C{OkbE"Vym  
传统长焦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由于不需要棱镜或者其他的结构用于反射,所以传统长焦拥有更少的光损,更小的模组体积。另外,虽然潜望式的底比传统能做得更大,但是不代表弱光下传统长焦就差很远,毕竟传统长焦光圈更容易做大。一样算等效光圈的话:毕竟传统长焦光圈更容易做大。一样算等效光圈的话:1/5.5" 的传统长焦为 F26.4而 1/3.4" 的潜望式则为 F24.48,不算光学系统损耗潜望式进光量也就多了16%,没到一档。 W}@IUCRs  
潜望长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拍摄能力的上限,Apple 在 iPhone15 Pro Max 中首次引入了潜望长焦模组,根据Apple 官网和专利显示,有别于传统的单次反射转折90°方案,苹果的潜望镜头采用四次反射棱镜架构,今天我们以苹果四反潜望长焦专利为基础,使用 Synopsys 设计出一款三片式镜头的四反潜望长焦镜头,来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 3>mAZZL5[  
N."x@mV  
> Ft)v  
[attachment=129589]
heQyz|o  
[attachment=129590]
vF1Fcp.@  
3.架构解析
x.Tulo0/  
-lm)xpp1  
为了解决潜望长焦模组的空间占用问题,对传统的潜望长焦架构进行了升级: L wn  
1.把镜片组从棱镜后方,前置到棱镜上方。 ]EqwDw4  
2.棱镜的楔角θ做到33°以下,这样会把棱镜压扁压平,降低了棱镜高度。设计四次往复反射,能够尽可能的压缩了模组的横向长度。 OxN[w|2\4  
+`uNO<$~f  
来看第1点, 镜片组前置先对环境光进行聚焦,而单反架构镜片组在棱镜后方,环境光过来后没有收束的动作,尤其是潜望长焦的视场角比较大的时候,四反架构相比单反架构,可以大幅缩减棱镜尺寸和镜片组口径,如下图所示,相同焦距和孔径下,显然单反架构镜片组尺寸更大。从这一点来讲,镜片组前置的四反架构更容易再镜片组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系统达成更大的光圈,更符合暗环境拍摄需求。
63/a 0Yn  
4`Lr^q}M+  
 w>\_d  
[attachment=129588]
]Hg6Mz>Mj  
棱镜的楔角θ做到33°以下,iPhone是做到30°左右。把棱镜压扁压平,让光路在其中往复反射四次,除了四个反射表面还有入光和出光面,一共经历6个表面。其中,S2和S5不满足全内反射条件,所以该表面要镀反射膜。S1和S3表面有部分重合,S1是入射面,S3是反射面,因为S3满足全内反射条件,所以S1和S3重合不影响,S4和S6同理。由光线的折射反射定律在此棱镜中的实际光线路径,通过多次在棱镜中反射,相比单反架构的直接出射,极大降低了横向长度,尤其是镜头焦距越长,相比单反架构横向长度压缩越明显。
2WC$r8E  
5}Z>N,4  
vQ,<Ke+d  
3.1初始结构搜索
0[E \h   
L}rYh`bUP[  
Synopsys 支持初始结构的搜索功能,设置要求的基础技术参数,输入 DSEARCH, DhXV=Qw  
f4$sH/ 2#v  
搜索宏,镜头文件,请评论区留言获取代码。
^0&jy:{  
OAf}\  
从系统找到的十个初始结构中,找出一个最佳结构,接下来进行下一步分析:调整光线长度,放置四个反射镜来实现光路的折返。
aNP\Q23D  
d'iSvd.  
k~)@D| ?  
[attachment=129599]
k/1S7X[  
[attachment=129592]
$$i Gs6az  
}m&\I  
8.Ufw. 5  
}46Zfg\T6n  
3.2光学总体高度解析
6sG5 n7E-A  
),Hr  
潜望长焦镜头的总体高度由三部分组成: g'cVsO)S  
d:镜片组高度,叠加镜片组和棱镜间隙的总体高度 S0M i  
h:棱镜的厚度 z_Hkw3?  
b:光线穿越棱镜的工作距 kU,g=+ 2J  
/B)2L]6p  
*HB 32 =qD  
[attachment=129594]
'KDt%?24  
在设计上严格要求光学总体高度不能超标。通常在设计阶段提高优化效率,我们把棱镜后的长焦系统简化成下图来处理,假定棱镜前方的镜片组高度不变,则潜望长焦镜头的总体高度主要由玻璃板的厚度h,后方的工作距b共同决定。
E1SWZ&';  
7M8cF>o  
-[}Aka,f!  
[attachment=129593]
~'F.tB  
假设边缘光线以θ角入射到玻璃板,对应的折射角为i,边缘光线在玻璃板的入光面高度为d,在玻璃板出光面高度为d2,则很容易推导: Kg`P@  
uIBN !\j  
rgDl%X2B  
[attachment=129596]
c\/-*OYr<  
如果我们把玻璃厚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Δh,同理可得: iiF`2  
R+z'6&/ =I  
Kj)sL0  
[attachment=129595]
Mdq|: ^px  
由于潜望长焦镜头的视场角不大,基本满足近轴关系。据此可知在玻璃厚度增加Δh的时候,后工作距减少量为Δh与玻璃折射率之比。
>'4$g7o,  
6l T< lzT  
[attachment=129601]
|?nYs>K  
我们接着计算潜望镜头用折叠棱镜后的总体高度,把表达1和ΔB带入高度表达式,我们可以推导出: $0vWC#.A]  
'n=bQ"bQu  
| P`b"x  
[attachment=129598]
JY@bD:  
从上式可知,可以通过增加棱镜厚度来缩减多反架构潜望模组的整体高度,具体的变化关系就是ΔTTL,式中的Δh指的是光在棱镜材料中的路径长度增量,式中的θ指的是棱镜的楔角,式中的n指的是棱镜材料折射率。 ^4NRmlb  
{]dG 9  
<B>hvuCoH  
3.3棱镜光路分析
rIb~@cR)  
@,7r<6E  
该四反棱镜结果如下所示,红色为中心光线,我们来计算该光线在棱镜中的长度。
h(R7y@mp\0  
[attachment=129603]
{ ^^5FE)%  
假设棱镜的高度为h,楔角为θ,则中心光线在棱镜中走过的路径是5段折线,每段的长度以及总长度计算如下: ;Yv{)@'Bc  
0U:X[2|)  
Hzj8o3  
[attachment=129600]
w,up`W7,  
如果楔角θ=30°,我们很容易看到总长P=5h (>E/C^Tc%  
("F$r$9S  
3.4棱镜长度解析
TGU7o:2  
$gN\%X/n"1  
对于棱镜的长度,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棱镜厚度h和楔角θ进行分解计算。 M$Bb,s  
 v\CBw"  
\4^zY'  
[attachment=129606]
?@Q0;LG  
按照光路顺序,我们把棱镜长度依次拆解为5段,求得棱镜的总体长度为: SP/b 4  
g],]l'7H  
lJN#_V0qW  
[attachment=129609]
`"PHhCG+z  
<Np Mv!g  
根据P公式可知,光线总路径长度确定前提下,楔角越小棱镜越厚。根据L公式可知,棱镜厚度确定的前提下,楔角越大棱镜越长。综合以上结论,棱镜楔角优选取值为28°~33°之间的范围。 =+b>d\7xG  
3.5 棱镜设置解析
](v,2(}=  
ju3@F8AI  
[attachment=129602]
SvQ|SKE':  
+H?g9v40  
本次设计,棱镜楔角我们设定30°,在Synopsys中,我们使用WS插入反射镜通过计算反射镜的角度,光线每次改变方向,我们都要来切换到新的方向下的角度,通过多次角度切换从而建立起多次反射光路。如果没有计算正确,棱镜各个表面没有衔接起来,会显得棱镜很怪异,我们需要对相关表面设置对应的光学口径,和角度,当所有镜子正确衔接后,棱镜外形就能正常显示。 lZ)6d-vK  
[[]y Q "  
Pz[UAJ  
3.6基本参数
ms;zC/  
0^\H$An*k  
[attachment=129608]
 :\'1x  
J%|;  
全视场点列图和点列图 1LSJy*yY  
jnbR}a=fJ  
wr:W}Z@pL  
[attachment=129605]
lR7;{zlSf'  
5'+g[eNyBV  
[attachment=129604]
ezbk@no  
7O k-T10  
思维发散
.a :7|L#a  
[attachment=129607]
pbDr:kBL  
5Za<]qxr  
iPhone 15 Pro Max 的望远镜头用了不同的设计来达到了同样的功能,只是过程不同,但结果相似目的相同,虽然是四次反射,但这样的设计目的与两次反射是一样的,至于为什么用四次反射而不是两次90度反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四次反射能够精简镜头模组的空间,如果设计两次90度反射,那么棱镜的长度会比现在还要的长一点。 <}A6 )=T  
=,q/FY:  
那么 iPhone 15 Pro Max 望远镜头还算是潜望式镜头吗?我认为在狭义上不是,但广义上它是,潜望式镜头的定义是光路必须经过90°反射,一般是双反射,其实即使是单反射,也算是潜望式,但 iPhone 15 Pro Max 并不是90°反射,在这里推测可能是60°-120°-120°-60°四次反射,并且苹果官方似乎也从未在官方推文上表明他们的镜头是潜望式。所以可以发现 Apple的iPhone 15 Pro Max 当然没有重新定义所谓的潜望式镜头,它其实是以很苹果的方式。简化的设计更少的元件,做出看起来好像更复杂的镜头功能,与此同时,画质上有可能会更好。这种解决方式,非常符合苹果的平衡精神,目前是 iPhone 最强的望远镜头。首次利用四重反射棱镜实现相较于主摄的5倍光学变焦。
}~=<7|N.  
1%vE7a>{  
本文根据 Apple 的长焦专利架构,解析了四次反射棱镜式潜望长焦的设计逻辑,大家可以根据这个逻辑来进行2次反射,3次反射,甚至5次反射潜望的架构分析,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出更好的长焦镜头。
/Dd x[P5p=  
/m;Bwu  
总结
本文根据 Apple 的长焦专利架构,使用 Synopsys 展示了一个类似三片式四反潜望长焦镜头的设计,解析了四次反射棱镜式潜望长焦的设计逻辑,向大家展示了数值计算确认结构配置的重要性。如需文中 Synopsys 光学设计初始宏和文档,请评论区留言获取代码。 T^vo9~N*  
Ix,b-C~  
~PQR_?1  
r>|S4O  
追光跑的橘子君 2024-09-18 17:23
优秀资料,加分!
peppa154 2024-12-21 14:49
需要文中 Synopsys 光学设计初始宏和文档,非常感谢!
小火龙果 2024-12-23 09:45
peppa154:需要文中 Synopsys 光学设计初始宏和文档,非常感谢![表情]  (2024-12-21 14:49)  ?&1%&?cg9  
C;70,!3  
您好,获取文档可添加工作人员微信asd18086002623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SYNOPSYS 光学设计软件课程七十四:四反潜望长焦设计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