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空气环境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团队揭示了空气环境中制备钙钛矿的退化机理和“全过程稳定剂”设计原则,实现了常规空气环境中(25-30℃,相对湿度30-50%)一步法制备高效p-i-n反式钙钛矿电池的突破。2月26日,相关成果以“Inhibition of halide oxidation and deprotonation of organic cations with dimethylammonium formate for air-processed p-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Energy》上(DOI:10.1038/s41560-024-01471-4)。 5rhdm?Ls0 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进展迅速,其稳态认证效率已经超过26.1%(此前由中国科大徐集贤团队率先创造)。然而,目前这些高效器件需要在惰性气氛内制备(例如氮气手套箱),直接转移到空气中制备的器件效率和稳定性都大幅退化,这限制了其大规模生产和实际应用。团队的实验发现,钙钛矿薄膜的空气制备经历了“全过程”退化,包括前驱体溶液在水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的快速变质退化,主要机制为卤素氧化和有机阳离子的去质子化;空气中结晶过程水合作用诱导的破坏性相变以及缺陷的大量增殖,尤其是在钙钛矿/电子传输界面额外产生的大量p型缺陷对于的载流子输运十分不利,这使得在空气环境中制造高效稳定的p-i-n器件相对n-i-p器件更具挑战性。 T{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