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tek |
2024-01-22 14:38 |
激光与物理光学-《GLAD典型案例手册》
前言 mqHH1} 9<toDg_ GLAD是由美国Applied Optics Research(AOR)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物理光学软件,特别适用于激光领域各种光学现象的仿真和评估!软件的开发者George Lawrence教授长期在光学领域排名NO.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在物理光学特别是激光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GLAD软件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作为仿真评估工具广泛使用。 C22h*QM* LwxJ:Kz. GLAD使用复振幅来描述光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分步傅里叶算法进行传输分析,几乎能对所有类型的激光系统进行分析,或对物理光学系统做完整的端-对-端的分析处理,还囊括各种激光增益模型、数种非线性过程和许多其它的激光及物理光学效应。 O[eU{;P GLAD的使用方法为调用内部各类“积木”进行建模、传输和分析。积木的类型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和光束初始化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像差和相位屏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传统光学元件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非线性过程的命令;用于表征激光增益介质的命令;用于光束参数诊断的命令;用于计算结果输入、输出的命令等。只要将不同类型的积木有机“组装”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光学系统的模拟。 _9H]:]1QH 9I2&Vx=DSt GLAD的应用领域包括:(1)包含传统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反射镜、棱镜的光学系统的衍射传输分析;(2)光束质量的分析和评价;(3)二元衍射光学元件的分析;(4)各种波导的分析;(5)激光系统的分析:无源腔性能分析,含各类增益介质的有源腔分析;(6)多种非线性过程的模拟。 Y`{62J8oy SZLugyZ2Y 为了使广大有志于采用GLA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GLAD的功能,熟悉GLAD的使用,本书从GLAD的案例手册中精选了二十七个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于各位运用GLAD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YE'V{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8~t8^eBg
j~V$q/7S KK1?!7 目录 K(lSR 前言 2 je2"D7D 1、传输中的相位因子与古伊相移 3 t 4zUj%F 2、带有反射壁的空心波导 7 +boL?Ix+ 3、二元光学元件建模 14
f+!J1 4、离轴抛物面聚焦过程模拟 21 9}a$0H
h 5、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26 r|*_KQq 6、热晕效应 29 4 qY 7、部分相干光模拟 34 ks6iy}f7 8、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43 ,!alNNY 9、共焦非稳腔模拟仿真 47 3 yb]d5:U 10、非稳环形腔模拟 53 C'y2!Q/" 11、含有锥形反射镜的谐振腔 58 >o{JG(Rn 12、体全息模拟 63 }F/w34+; 13、利用全息图实现加密和解密 68 _yR_u+5 14、透射元件中由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 75 8 @(?E[&O> 15、拉曼放大器 80 SCe$v76p# 16、瞬态拉曼效应 90 hY%} x5ntU 17、布里渊散射散斑现象聚焦几何模拟 97 (~{Y}n]s 18、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104 k'N``. 19、光学参量振荡器 109 J?X{NARt 20、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114 p=A,yGDV 21、ZIG-ZAG放大器 122 cN?/YkW?] 22、多程放大器 133 SiaW; ks 23、调Q激光器 153 D}X6I#U'/ 24、光纤耦合系统仿真 161 _F`JFMS 25、相干增益模型 169 Xx[,n-rA 26、谐振腔往返传输内的采样 181 /3^XJb$Sa 27、光纤激光器 191 DCZG'eb ]Q0bL GLAD案例索引手册 1 hFh F^ BY[7`@ 目录 g] }! 1P1h);*Z 目 录 i f.^|2T I1g
X=abaKl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L[D+= GLAD软件简介 1 "+7E9m6I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U*\K<fw Ex1a: 基本输入 2 FvPWS!H Ex1b: RTF命令文件 3 PH:5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X0^@E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te=DCO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jVN06,3z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n*|AL7(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w:deQ:k Ex3: 单位选择 7 \<`oW>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U?{oxy_[ 2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YG8C<g6E7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pmIQ228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u=W[ S)w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l=l$9H,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lvG5B\0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b-#{O=B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8UgogNR\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wi4TP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sU*?H`U3d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Z:N;>.3i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dD!_S6@,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 hg: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2[4 @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6.KEe^[-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ilLed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1Hr1Ir<KR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n{{\SSIgX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h6O'" Ex13: 相位像差 20 RnRUJNlaG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Cx/J_Ro#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_Y&.Nw Ex14: 光束拟合 23 2AhfQ%Y= Ex15: 拦光 24 ,C><n
kx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X A0F\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uO-h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Y %bb-|\W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K`9~#Zx$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k]r4b`x`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yc3/5]E&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_nVC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Lt$~}*&6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c,;VnZ
9wC Ex24a: 大气像差 32 GfK%UZ$C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rxjvV4fcZ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1)?&y9j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3'0vLi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e>e${\=,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 }5KM87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80Fa i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H{5,
-x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WLj]EsA. Ex28: 相位阵列 35 Fs4shrt Ex28a: 相位阵列 35 5,^DT15a4P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mOM!I7D@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l#^?sbG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p\;8?x Ex31: 热晕效应 36 tR<#CCtRp'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B1~`*~@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LWk>[Z;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L(Twclrb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Nb ~J'" Ex33: 稳定腔 38 xsRkO9x Ex33a: 半共焦腔 38 vI(LIfe;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Gc%mGu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A+dx7anUz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A. tGr(r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XcPHZy'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Nk\ni>Du3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qCrpc=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0F- +)S?M[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Z>y6[o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o*7NyiJ@z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P#!gP3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Ox@[Z1I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Gchs$^1`t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n]4Elrxx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JdK0w#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QbHX.:C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ZaY|v-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R8lja%+0$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tF/Ni*\^rV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P}t<;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aaT,J8%[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x5PM]~"p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dt}k$Gr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d"5kDK-m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F?a
63,r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c9jS
!uDMK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19O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J\/Z>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dB#c$1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yLCMu | +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L |#0CRiN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3_u5N|[=W Ex38: 剪切干涉仪 =?y0fLTc 62 5({_2meJ: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 yId1J 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7O|`\&RYR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 *mj=kJ7(
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rt*>)GI]b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 -"'+#9{h 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Zi]E!Tgn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 kUGFg{" 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za
m3kd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 k&5T-\ q 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fsEQ4xN'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i<+O,@- 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W58?t6!
=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 oBub]<.J 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eF7I5k4 Ex48: 倍频 70 q6E'W" Q Ex49: 单模的倍频 71 1]0;2THx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 ;m.6 ~A 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XcI3@*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jbZTlG 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AcevEHB Ex52: 锥像差 72 C`qV+pV 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ydY(*]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 lZIJ[. 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8"d??3ZXJ Ex54: 拉盖尔函数 75 e&!c8\F 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i,o+xBKH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 g#6R( 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85<|z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 9o?\*{'KT 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4IY|<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 3]}RjOTU 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B9
?58v&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 ^ @=4HtA 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Qof%j@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 {!?M!/d 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H~fF;
I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 @U?&1.\ 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hD?6RVfG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 {/5aF_0D. 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T]/> c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 w3b?i89 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WQ:Y NmQ1p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 Zi\ex\ )5 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Ke:EL;*8k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 =\ 5f_g2M 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e9Gu`$K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 S{MB$JA 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u$XEA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 <0~1 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up8d3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 y.8nzlkE{ 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aYc<C$:NC"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 hHDLrr 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vQ2{+5!|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 ,|zzq@fk 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C>vj+!cJ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 v}AjW%rB
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WL,2<[)Ew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 (IjM 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5{DwD{Q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 ~g#/q~UE 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H)&iFq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 }?6;;d# 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SfY9PNck\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 {<}Hut:a 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8 ?y|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 `Z{s,!z 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d\V>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 l:/x&=w 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fJk'5kv Ex69a: 速率方程增益与模式竞争 89 [wQJVYv Ex69b: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增益 92 #s>'IPc0 Ex69c: 速率方程与单步骤 92 ku}`PS0UGd Ex69d: 半导体增益 92 7\nXJ381 Ex69e: 三能级系统的增益,单一上能级态 93 'YbE%i} Ex69f: 速率方程的数值举例 93 *D[yA Ex69g: 单能级和三能级增益的数值举例 93 L+@X]OW8 Ex69h: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nsV= Ex69i: 一般的三能级激光系统的速率方程 93 rADzJ#CU\ Ex69j: 稳态速率方程的解 93 p__N6a Ex69k: 多步骤的单能级和三能级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5X5UUdTM Ex70: Udata命令的显示 93
{;u+? uY Ex71: 纹影系统 94 BjTgZ98J Ex72: 测试ABCD等价系统 94 JwWxM3(%t Ex73: 动态存储测试 95 6<5:m:KE Ex74: 关于动态存储分布更多的检验 95 4
540Lw'A Ex75: 锥面镜 95 6
A#xFPYY{ Ex75a: 无焦锥面镜,左出左回 95 ~>0H
k}Hv Ex75b: 光束回射时无焦锥面镜发生偏移,左出左回 97 +NvpYz Ex75c: 左右相反方向的无焦锥面镜 97 xA-?pLt"G Ex75d: 无焦锥面镜,位置偏移较大 98 2_M+o]Z^ Ex75e: 内置聚焦锥面镜的稳定谐振腔 c1y+kvv 。。。。后续还有目录 ` ` Yk 对这两本书感兴趣的可以扫码加微联系 Ar?ZU ASJ *|CvK&7 [attachment=1253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