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讯技光电&黉论教育
->
GLAD案例索引手册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infotek
2023-09-11 08:35
GLAD案例索引手册
C'PHbo:
目录
0x# V
S[CWrPaDQ
目 录 i
OKA6S*
]YY4{E(9d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v}<z_i5/C.
GLAD软件简介 1
CoV@{Pi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1[-RIN;U8
Ex1a: 基本输入 2
|!J_3*6$>*
Ex1b: RTF命令文件 3
CVZ4:p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X;v{,P=J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KVHK~Y-G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fVYv 2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88}0 4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iZ0.rcQj'o
Ex3: 单位选择 7
OqX+R4S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xR;z!Tg)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Fo`Pr_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e5Ku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y~oXS(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OkphbAX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B7UGI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_he~Y2zFz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crJNTEz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V /)3d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R%JEx3)0m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eTt{wn;6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nTsPX Tat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Y5TBWcGU%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w$749jGx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7KtgR=-Lb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fVq,?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ktv{-WG2_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JV!}"[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r?x~`C
Ex13: 相位像差 20
72y!cK6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tOPkx(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B,Jn.YX
Ex14: 光束拟合 23
d_98%U+u
Ex15: 拦光 24
wDs#1`uTq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R xWD>: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x_EU.924uY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5a* Awv}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w'X/'VJ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ND5E`Va5R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aa %{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4;w#mzd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K\1qGW0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87nsWBe
Ex24a: 大气像差 32
*kDV ^RBfq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b*a}~1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J=x[{R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98WJ"f_ #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k+i5:@]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n6*; ~h5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A3 zNUad;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 oGmGKq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EjyH9
Ex28: 相位阵列 35
,I[A~
Ex28a: 相位阵列 35
(yz8}L3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RE1q)o}8M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T*7nw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iP
Ex31: 热晕效应 36
t{/ EN)J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J15$P8J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E@ke: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D%.<}vG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PiIILX{DuH
Ex33: 稳定腔 38
4>@-1nt}
Ex33a: 半共焦腔 38
;:gx;'dm5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GG_A'eX:I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j8p'B-yS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ZZ6F0FLXJ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dkbKnY&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 d >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sfNAGez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jfrUOl'l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5(OF~mX#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LzTqMHM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7|H|,F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x<!5XL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SRa!8z$W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z'X_s.9F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 5 V-D8k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l@YpgyqaL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r^6vo6^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lNl><e-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J XnPKAN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63- YWhs;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iOFY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R{=|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u&_}6z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efP2 C\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w02HSQ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7<a0HZ5!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Ic&t_B*i}]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UwQ3q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Xl*-A|:j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vR~*r6hX8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V2]S{!p}k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O V&XYn
Ex38: 剪切干涉仪
FZmYv%J
hOMFDfhU
62
C 127he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7>Si%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J0p,P.G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r/K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x$S%:p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3z+|;t6C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D&9j$#9Rh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N<> dg
Ex48: 倍频 70Ex49: 单模的倍频 71
D+o.9I/{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e#HP+b$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Z#o\9/{(R
Ex52: 锥像差 72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pmW=l/6+V3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Nyqm0C6m^
Ex54: 拉盖尔函数 75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EJtU(HmW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A# M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RLHe;-*b]I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F5<{-{Ky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4l`gAE$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H@j ^,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t2Y~MyT/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nG%j4r ;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Aan v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l*:p==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ToJru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I3x}F$^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M7>\Qk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Csc2 yI%3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yI)3;$*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L2h+[f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z"O-d<U5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G\NCEE'A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Ojt3)fB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x+TNF>%'D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X0$_KPn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jw[`_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SA7,]&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