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讯技光电&黉论教育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infotek
2023-04-24 08:45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GLAD典型案例手册》
qQ1m5_OD`z
T|{BT! W1E
前言
-%t0'cKn,
iww h,(
GLAD是由美国Applied Optics Research(AOR)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物理光学软件,特别适用于激光领域各种光学现象的仿真和评估!软件的开发者George Lawrence教授长期在光学领域排名NO.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在物理光学特别是激光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GLAD软件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作为仿真评估工具广泛使用。
8F[j}.8q
hD$U8~zK
GLAD使用复振幅来描述光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分步傅里叶算法进行传输分析,几乎能对所有类型的激光系统进行分析,或对物理光学系统做完整的端-对-端的分析处理,还囊括各种激光增益模型、数种非线性过程和许多其它的激光及物理光学效应。
8\a)}k~4
GLAD的使用方法为调用内部各类“积木”进行建模、传输和分析。积木的类型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和光束初始化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像差和相位屏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传统光学元件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非线性过程的命令;用于表征激光增益介质的命令;用于光束参数诊断的命令;用于计算结果输入、输出的命令等。只要将不同类型的积木有机“组装”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光学系统的模拟。
g|+G(~=e|
k~vmHb
GLAD的应用领域包括:(1)包含传统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反射镜、棱镜的光学系统的衍射传输分析;(2)光束质量的分析和评价;(3)二元衍射光学元件的分析;(4)各种波导的分析;(5)激光系统的分析:无源腔性能分析,含各类增益介质的有源腔分析;(6)多种非线性过程的模拟。
L>L4%?
d3{Zhn@
为了使广大有志于采用GLA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GLAD的功能,熟悉GLAD的使用,本书从GLAD的案例手册中精选了二十七个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于各位运用GLAD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Y]Fq)-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9?vQq|%
\7C >4
\JyWKET::_
目录
't|F}@HP
前言 2
{:oZ&y)Ac
1、传输中的相位因子与古伊相移 3
M,#t7~t
2、带有反射壁的空心波导 7
,\qo
3、二元光学元件建模 14
S"eKiS,z
4、离轴抛物面聚焦过程模拟 21
!^LvNW\|
5、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26
f0[xMn0Tu
6、热晕效应 29
1L9^N
7、部分相干光模拟 34
]{"(l(
8、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43
9|e"n|[
9、共焦非稳腔模拟仿真 47
! \gRXP}
10、非稳环形腔模拟 53
Y^!40XjrD
11、含有锥形反射镜的谐振腔 58
nQP0<_S
12、体全息模拟 63
Q3/q%#q>
13、利用全息图实现加密和解密 68
@qe>ph[UA
14、透射元件中由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 75
e;pNB
15、拉曼放大器 80
ke4q$pD
16、瞬态拉曼效应 90
PIr Uls0}
17、布里渊散射散斑现象聚焦几何模拟 97
K8+b\k4E
18、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104
nAX|=qp#
19、光学参量振荡器 109
yf8UfB#a
20、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114
-w2ga1
21、ZIG-ZAG放大器 122
H\b5]q%
22、多程放大器 133
G|MDo|q]
23、调Q激光器 153
54;iLL
24、光纤耦合系统仿真 161
bFVdv&
25、相干增益模型 169
Mb9q<4
26、谐振腔往返传输内的采样 181
iwVra"y
27、光纤激光器 191
7L\GI`y
GLAD案例索引手册
R utW{wh
QP;b\11m
目录
0F3>kp4u
\=_8G:1
目 录 i
ft*0?2N~
$XI<s$P%(%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wZy: c
GLAD软件简介 1
,mX|TI<*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0iE).Za0g
Ex1a: 基本输入 2
dSL %%
Ex1b: RTF命令文件 3
%%Kg'{-: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2%<jYm#'z-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0!VLPA: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5]Ra?rF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e-')SB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XgGHiE
Ex3: 单位选择 7
6m" 75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S&i{H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M"vcF5q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F`Tp8/&j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 t (Pw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76.S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0C p}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Fa!)$eb7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mce`1Tjw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D dHP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YJ^ lM\/<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OT&E)eR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G}-.xj]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rpqt{ml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9v F2aLPk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L@4zuzmlb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Q Bw ZfX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e%abr_B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lp}WB d+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YYFU}
Ex13: 相位像差 20
:.Qe=}9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M/+XPu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zI&n &T
Ex14: 光束拟合 23
q-G|@6O
Ex15: 拦光 24
Qkib;\2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_o?(t\B9{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Y+ Z9IiS7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0-764%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mVK 9NK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k2uiu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J=X% xb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twkD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VDKS_n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IOkC [([
Ex24a: 大气像差 32
S@g/Tn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i"]8Zw_D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lZM3Q58?\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DjzUH{6O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kkBgjQbS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vdP=/WP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n+qVT4o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S%X\,N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5; PXF
Ex28: 相位阵列 35
0['"m^l0S
Ex28a: 相位阵列 35
FMdLkyK;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3Y{)(%I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SX6)__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vif8{S
Ex31: 热晕效应 36
kr(<Y|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z=%89GJ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s!'A\nVV1$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7_40_kwJi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2r&?=\
Ex33: 稳定腔 38
~BvY8\@B
Ex33a: 半共焦腔 38
>I& jurU#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K@P`_yxN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d%lHa??/h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sk ?'^6Xh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Yv>BOK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E,LYS"%_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ZJ9Jf2 c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8(h,aj;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hY}/Y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So=nB} b[?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1_NG+H]x9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d{yIy'+0/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FGwnESCC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xYsH+ybA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9c6GYWIFt&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a+ur&i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lW}ixt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MM>cOQ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4G\]%c)E{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PZBPCO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H=&/ Q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2]D$|M?$~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pi-zE)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aZj J]~bO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IWFeu7y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QtY hg$K3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0\'Q&oTo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q#99iiG1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XVEV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wb6 L?t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VC .>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i_=?eUq%q/
Ex38: 剪切干涉仪
\\S/NA
E- )VPZ1D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6F*-qb3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Tr8AG>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rGnI( m.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K`QOU-M@}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l'*^$qc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B;Xoa,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yxNvyA[u
Ex48: 倍频 70Ex49: 单模的倍频 71
<NG/i i=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q=6Cc9FN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e1 x^PT
Ex52: 锥像差 72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4$ Dt8!p0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M{?zvq?d
Ex54: 拉盖尔函数 75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3Wb4so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b7B+eN ?z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rv9B}%e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d/D,P=j"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2o<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j G-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2+?T66 g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M1oPOC\0.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q$r&4s)To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_u&>&,:q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Q [rj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Y^52~[w~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Q6"uK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cbeyB{E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yND"bF9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i "qMZ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z11" c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FTNmyM~F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GQDfs`m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 5FZgN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8b|OXWl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7vn%kW=$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pb!V|#u"
Ex69a: 速率方程增益与模式竞争 89Ex69b: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增益 92
z{S:X:X
Ex69c: 速率方程与单步骤 92Ex69d: 半导体增益 92
t\h$&[[l'z
Ex69e: 三能级系统的增益,单一上能级态 93Ex69f: 速率方程的数值举例 93
sI_7U^"[
Ex69g: 单能级和三能级增益的数值举例 93Ex69h: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lT2 4JhJ#
Ex69i: 一般的三能级激光系统的速率方程 93Ex69j: 稳态速率方程的解 93
X1+wX`f
Ex69k: 多步骤的单能级和三能级激光的速率方程 93Ex70: Udata命令的显示 93
I>PZYh'.T
Ex71: 纹影系统 94Ex72: 测试ABCD等价系统 94
TZ[Zm
Ex73: 动态存储测试 95Ex74: 关于动态存储分布更多的检验 95
1y J5l,q
Ex75: 锥面镜 95Ex75a: 无焦锥面镜,左出左回 95
xwRhs!`t1
Ex75b: 光束回射时无焦锥面镜发生偏移,左出左回 97Ex75c: 左右相反方向的无焦锥面镜 97
-LtK8wl^
Ex75d: 无焦锥面镜,位置偏移较大 98Ex75e: 内置聚焦锥面镜的稳定谐振腔
7kKuZW@K-
。。。。。。。。
!8sgq{x((
.evbE O 5
新书《精通LASCAD 3.6》推出
[attachment=117432]
,LDm8
UtnZNdlv
目 录
O] Y v
{_?rh,9q
第一章 LASCAD简介 1
_AFQ >j
1.1 创始人简介 1
VYZU eh
1.2 主要功能 1
cHx%Nd\
1.3 主要客户 1
'OwyyPBF
第二章 LASCAD的安装、启动以及系统要求 4
~C-,G"zw&G
2.1 LASCAD的安装 4
6i.gyD
2.2 LASCAD的启动 4
bB!#:j>(v
2.3 LASCAD对于系统的配置要求 5
?38lHn`FyQ
第三章 计算方法 6
_A98
3.1 复高斯模式算法 6
cvnB!$eji
3.2 有限元分析法(FEA) 6
$&{ti.l
3.3 基于光束传输程序的物理光学代码(BPM) 6
:_5/u|{
第四章 LASCAD的各窗口 8
)=J5\3O*x
4.1 参数区窗口(Parameter Field) 8
`:eU.
4.1.1 X平面参数(x-Plane Parameter) 8
hn.bau[
4.1.2 Y平面参数(y-Plane Parameter) 9
.Obn&S
4.1.3 光栏(Apertures) 9
sV/l5]b]
4.1.4 常规参数(General) 10
N|mJg[j@7
4.1.5 光斑尺寸 10
S${Zzt"
4.1.6 参数区(Parameter Field)窗口版面 11
l.`u5D
4.2 高斯模式图窗口 11
D-2.fjo9!
4.2.1 移动、插入和清理元件 13
).5RPAP
4.3 主窗口(LASCAD) 14
UH? p]4Nz
4.3.1 下拉菜单 14
eujK4s
4.3.1.1 文件(File) 14
8'Z:ydj^,
4.3.1.2 打印(Print) 14
n(1')?"mA
4.3.1.3 打印到文件(Print to File) 15
%ft &Q
4.3.1.4 复制到剪切板(Copy to Clipboard) 15
!ErH~<f%K
4.3.1.5 视图(View) 15
-`b8T0?oK
4.3.1.6有限元分析(FEA) 16
:XG;ru%i
4.3.1.7 CW激光功率(CW Laser Power) 16
p8}(kHUp(
4.4 新项目窗口(New Project) 17
8j5<6Cv_
4.4.1 驻波谐振腔选项:(Standing Wave Resonator) 17
a(IY\q[Wh
4.4.2 环形谐振腔选项:(Ring Resonator) 17
~1 ~Xfo>
4.4.3 光外部束选项:(Option: External Beam) 18
YO+{,$
第五章 FEA分析简介 19
p5\]5bb
5.1 FEA分析基本原理 19
t23'x0l
5.2 晶体、泵浦光束和材料参数窗口(Crystal, Pump Beam,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19
l[Q:}y
5.2.1 模型(Models) 19
)yG"^Ulu
5.2.2 泵浦光(Pump Light) 20
,](:<A)W&
5.2.3 边界条件(Boundaries) 28
^/U27B
5.2.4 材料参数(Material parameters) 28
:#5xA?=* S
5.2.5 掺杂浓度和材料参数(Doping & Materials) 30
'G&{GVbXY
5.2.6 有限元分析选项 (FEA Options) 30
mYxyWB
5.3 泵浦光分布窗口(Pump Profile) 32
2)X4y"l
5.4 二维数据模型和抛物线拟合窗口(2D Date Profile and Parabolic Fit) 32
urBc=3Rz
5.5 三维视图窗口(3D Visualizer) 35
%FZ2xyI.
第六章 基于ABCD矩阵的稳定性分析 37
2I/xJ+
6.1 稳定性图表和稳定性判据窗口(Stability Diagram and Stability Criterions) 37
kDvc" ,SD#
6.2 在拖动条处的光束参量窗口(Beam Parameters at Drag Bar Position) 38
5U`ZbG
6.3 外部光束的入射条件窗口(Starting Conditions of External Beam) 39
0 B@n{PvR0
6.4 高斯模式分布窗口(Gaussian Mode Profile) 40
dS2G}L^L
6.5 波前弯曲窗口(Window:Curvature of Phase Front) 41
#KxbM-1=
第七章 激光器输出功率分析 42
hRC
7.1 激光输出功率窗口(Laser Power Output) 42
= ?D(g
7.2 准三能级激光器的参数窗口(Parameters for Quasi-3-Level Lasers) 46
8:=n*
第八章 动态多模分析(Dynamic Multimode Analysis (DMA)) 48
{-3L IO
8.1 简介 48
7hP<f}xL
8.2 多模速率方程 48
x5}'7,A
8.3 光栏和变反射率的反射镜 50
1MlUG5
8.4 激光输出功率 51
!Ucjax~
8.5 光束质量(Beam Quality) 52
1CU>L[W)
8.6 Q开关分析(Q-Switch Analysis) 53
4y:]DC"
8.6.1 脉冲形状 54
d^03"t0O]
8.7 动态多模分析代码的图像用户界面(The GUI of the DMA Code) 55
FBx_c;)9Z
8.7.1 高斯模式选项(Tab "Gaussian Modes") 55
2. G=8:l
8.7.2 速率方程选项(Tab "Rate Equations") 56
5|3e&
8.7.3 连续操作(Tab “CW Operation”) 57
Q;11N7+
8.7.4 Q开关选项(Tab "Q-switch") 57
7ELMd{CD
8.7.5 光栏选项(Tab "Apertures") 58
^d}gpin
8.7.6 目录和文件管理 60
!oPq?lW9
第九章 光束传输程序(Beam Propagation Method (BPM)) 62
}%b;vzkG5
9.1 光束传输程序窗口(Beam Propagation Method) 62
o[oM8o<
9.2 腔迭代时的光束半径和激光功率(Beam Radius and Laser Power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4
L`f^y;Y.
9.3 腔迭代时的光束质量窗口(Beam Quality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5
[B@'kwD\l
9.4 右端反射镜上的强度和相位窗口(Intensity and Phase at Right End Mirror) 65
}En
9.5本征频率光谱窗口(Spectrum of Eigenfrequencies) 66
De7Ts
9.6 本征模窗口(Eigenmodes) 66
F+R?a+e
9.7 光束传输程序(BPM)代码窗口 66
=_$Qtq+h
第十章 综合案例 68
j',W 64
10.1含端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68
1b=lpw1}
10.2 含侧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92
W} WI; cI
10.3 Yb:YAG薄片激光器模拟 119
:w}{$v}#D;
10.4 Yb:YAG薄片激光器动态多模分析和调Q运转模拟 133
valtev0<
附录A 吸收系数的计算 146
'z76Sa
附录B 演示(demo)版的限制 149
!It`+0S b
附录C 不同版本数LASCAD的新功能 150
)u))n# P
bvfk
#/PA A
f#+el y
有兴趣可以扫码加微联系[attachment=117433]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