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讯技光电&黉论教育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infotek 2023-04-24 08:45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GLAD典型案例手册》 :M9'wg  
rBa <s  
前言 HT)b3Ws~M8  
dbSIC[q  
GLAD是由美国Applied Optics Research(AOR)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物理光学软件,特别适用于激光领域各种光学现象的仿真和评估!软件的开发者George Lawrence教授长期在光学领域排名NO.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在物理光学特别是激光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GLAD软件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作为仿真评估工具广泛使用。 1BwCJ7?8  
+u' ?VBv  
GLAD使用复振幅来描述光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分步傅里叶算法进行传输分析,几乎能对所有类型的激光系统进行分析,或对物理光学系统做完整的端-对-端的分析处理,还囊括各种激光增益模型、数种非线性过程和许多其它的激光及物理光学效应。 ~{iBm"4  
GLAD的使用方法为调用内部各类“积木”进行建模、传输和分析。积木的类型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和光束初始化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像差和相位屏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传统光学元件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非线性过程的命令;用于表征激光增益介质的命令;用于光束参数诊断的命令;用于计算结果输入、输出的命令等。只要将不同类型的积木有机“组装”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光学系统的模拟。 hL~@Ah5&t  
1i4KZ"A5+  
GLAD的应用领域包括:(1)包含传统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反射镜、棱镜的光学系统的衍射传输分析;(2)光束质量的分析和评价;(3)二元衍射光学元件的分析;(4)各种波导的分析;(5)激光系统的分析:无源腔性能分析,含各类增益介质的有源腔分析;(6)多种非线性过程的模拟。 GJai!$v  
Q\&FuU  
为了使广大有志于采用GLA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GLAD的功能,熟悉GLAD的使用,本书从GLAD的案例手册中精选了二十七个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于各位运用GLAD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S<eO6z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Brr{iBz*"  
o1YX^-<[F  
5 :6^533]  
目录 R8P7JY[h  
前言 2 G<OC99;8  
1、传输中的相位因子与古伊相移 3 "{105&c\  
2、带有反射壁的空心波导 7  wX@&Qv  
3、二元光学元件建模 14 D oX!P|*  
4、离轴抛物面聚焦过程模拟 21 /1ooOq]  
5、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26 q]YPDdR#  
6、热晕效应 29 N~ _GJw@  
7、部分相干光模拟 34 !}|n3wQ  
8、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43 5s_7 P"&H  
9、共焦非稳腔模拟仿真 47 E ;65kZ  
10、非稳环形腔模拟 53 $UavM|  
11、含有锥形反射镜的谐振腔 58 oh:q:St  
12、体全息模拟 63 Ac'[(  
13、利用全息图实现加密和解密 68 UhYeyT  
14、透射元件中由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 75 SkBa- *MC  
15、拉曼放大器 80 1%Xwk2l,8b  
16、瞬态拉曼效应 90 d a we!w!  
17、布里渊散射散斑现象聚焦几何模拟 97 /R^Moj<  
18、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104 =`[08  
19、光学参量振荡器 109 8o#*0d|  
20、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114 K)~ m{  
21、ZIG-ZAG放大器 122 W!8g.r4u+,  
22、多程放大器 133 _*h,,Q  
23、调Q激光器 153 34k<7X`I  
24、光纤耦合系统仿真 161 Q( .d!CQ>  
25、相干增益模型 169 .^j #gE&B  
26、谐振腔往返传输内的采样 181 *gfx'$  
27、光纤激光器 191
j9n3  
GLAD案例索引手册 @y3w_;P  
/2pf*\u  
目录 |F[E h ~  
+gqtW8 6  
目   录 i >;kCcfS3ct  
/KjRB_5~q}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U1bhd}MoR  
GLAD软件简介 1 i71 ,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cPiH6eO  
Ex1a: 基本输入 2 #3vq+mcn  
Ex1b: RTF命令文件 3 3 XdN \xc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5 V!Fdb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M(=#pq9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4zs1BiMG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Q1J./C}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62m8N|  
Ex3: 单位选择 7  {I+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n_\V G[f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R}njFQvS)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VxbO8\b(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Yn4c6K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Ac;rMwXk#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c9imfA+e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2-5AKm@K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3-#|6khqt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u H[d%y/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3->TS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hNs970i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xcA4"k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P.Pw .[:3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5Upb,* *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y%)5r}S^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U;4 \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6t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Dz/I"bZLC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HPl!r0 h  
Ex13: 相位像差 20 =S/$h}Vi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l,=iy$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XzI c<81Z  
Ex14: 光束拟合 23 0jCYOl  
Ex15: 拦光 24 b);Pw"_2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WK}T)o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p2s'(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dd1m~Gm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 l"70\&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j~,7JJ (y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V&`\ s5Q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Nw ;BhBt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cAq>|^f0a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h UC#{  
Ex24a: 大气像差 32 .|Y2'TWQ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oT2h'gu")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 D"TY-$.=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wP28IB:^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p48M7OV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D>M a3g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 $?2?2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1ia;6}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p|3p3  
Ex28: 相位阵列 35 ].53t"*  
Ex28a: 相位阵列 35 -y]\;pbZ0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fP>_P# gZ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_L\^T|6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Eyi^N0  
Ex31: 热晕效应 36 {a`t1oX(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 ! ^X3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A C){M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ywAzGV{s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P5s'cPX  
Ex33: 稳定腔 38 @ hH;d\W#  
Ex33a: 半共焦腔 38 ~_ss[\N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ixF '-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0zdI<Oe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Z9+U:n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JU+Uzp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H.|v ^e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K] ;`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sLFJ a6e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FNvVbK|`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z%cq%P8g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0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Eukj2 a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ol]"r5#Q_H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S^nshQI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A41*4!L=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OZ 4uk.)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SK f9 yS#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SrGX4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3vRRL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fw aq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Uywi,9f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n8lIK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Pj[r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t.wB\Kmt\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vi?{H*H4c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9sYN7x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F FHk0!3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RbB y8ZVM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1{#a {4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ZL[~[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9x;CJhX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q``f%Xt  
Ex38: 剪切干涉仪 P.^%8L  
<Stfqa6FJ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iKEIxA!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p)l>bC?3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1.\|,$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xwA'D9]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gH6Z?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9W{`$30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mRib|<C  
Ex48: 倍频 70Ex49: 单模的倍频 71 8W' ,T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I| j Gu9G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u&MlWKCi  
Ex52: 锥像差 72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lm'L-ZPN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r|!w,>.  
Ex54: 拉盖尔函数 75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pqmb&"l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U$CAA5HV]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951"0S`Lo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awP ']iE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1=LI))nV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rF{%1DT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3}<i<[&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C1=7.dPr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d+FS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8VB{S>r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TI '(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E"LSM]^^<f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R5 O{;/w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r![RRa^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r!Ujy .R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8r"$o1!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QLNQE6-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PF$K> d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7R9S%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fq*. 4s #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l :sZ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lwS6"2q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cEkf9:_La  
Ex69a: 速率方程增益与模式竞争 89Ex69b: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增益 92 V}?d ,.m`{  
Ex69c: 速率方程与单步骤 92Ex69d: 半导体增益 92 SQ*dC  
Ex69e: 三能级系统的增益,单一上能级态 93Ex69f: 速率方程的数值举例 93 }T<[JXh=J  
Ex69g: 单能级和三能级增益的数值举例 93Ex69h: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C.SG m  
Ex69i: 一般的三能级激光系统的速率方程 93Ex69j: 稳态速率方程的解 93 *#ccz  
Ex69k: 多步骤的单能级和三能级激光的速率方程 93Ex70: Udata命令的显示 93 _T[=7cn  
Ex71: 纹影系统 94Ex72: 测试ABCD等价系统 94 X\X* -.]{  
Ex73: 动态存储测试 95Ex74: 关于动态存储分布更多的检验 95 S $wx>715  
Ex75: 锥面镜 95Ex75a: 无焦锥面镜,左出左回 95 5sbMp;ZM  
Ex75b: 光束回射时无焦锥面镜发生偏移,左出左回 97Ex75c: 左右相反方向的无焦锥面镜 97 #$!(8>YJ  
Ex75d: 无焦锥面镜,位置偏移较大 98Ex75e: 内置聚焦锥面镜的稳定谐振腔 B8Ob~?  
。。。。。。。。 63hOK  
wc #+ Yh6  
新书《精通LASCAD 3.6》推出[attachment=117432] 7:fC,2+  
/_Z--s> j  
目  录 R"Ol'y{  
J*)Vpk  
第一章 LASCAD简介 1 j$Ttoo  
1.1 创始人简介 1 T KpX]H`  
1.2 主要功能 1 6=V&3|"  
1.3 主要客户 1 (1.E9+MquU  
第二章 LASCAD的安装、启动以及系统要求 4 3#)I7FG  
2.1 LASCAD的安装 4 7^Y"K  
2.2 LASCAD的启动 4 =-#>NlB$w  
2.3 LASCAD对于系统的配置要求 5 J%|!KQl  
第三章 计算方法 6 _g+^jR4  
3.1 复高斯模式算法 6 )vH6N_  
3.2 有限元分析法(FEA) 6 , sEu[m  
3.3 基于光束传输程序的物理光学代码(BPM) 6 Z i-)PK^  
第四章 LASCAD的各窗口 8 Cx>iSx  
4.1 参数区窗口(Parameter Field) 8 D&5>Op4U  
4.1.1 X平面参数(x-Plane Parameter) 8 Wn*>h'R  
4.1.2 Y平面参数(y-Plane Parameter) 9 H,r>@Y  
4.1.3 光栏(Apertures) 9 YGp8./ma<I  
4.1.4 常规参数(General) 10 #{973~uj  
4.1.5 光斑尺寸 10 Jb'l.xN  
4.1.6 参数区(Parameter Field)窗口版面 11 $N$ ZJC6(@  
4.2 高斯模式图窗口 11 .h)o\6Wq  
4.2.1 移动、插入和清理元件 13 fbF *C V  
4.3 主窗口(LASCAD) 14 gXtyl]K:  
4.3.1 下拉菜单 14 X"V,3gDG  
4.3.1.1 文件(File) 14 W5a)`%H  
4.3.1.2 打印(Print) 14 g'G"`)~ 2  
4.3.1.3 打印到文件(Print to File) 15 IipG?v0z~  
4.3.1.4 复制到剪切板(Copy to Clipboard) 15 @^47Qgj8 U  
4.3.1.5 视图(View) 15 GX4HW \>a  
4.3.1.6有限元分析(FEA) 16 H8[ L:VeNT  
4.3.1.7 CW激光功率(CW Laser Power) 16 %T:~N<8)  
4.4 新项目窗口(New Project) 17 _YVp$aKDR  
4.4.1 驻波谐振腔选项:(Standing Wave Resonator) 17 fVCpG~&t  
4.4.2 环形谐振腔选项:(Ring Resonator) 17 g_ z%L?N  
4.4.3 光外部束选项:(Option: External Beam) 18 ya7/&Z )0  
第五章 FEA分析简介 19 8BUPvaP<[  
5.1  FEA分析基本原理 19 Q v/}WnBk  
5.2 晶体、泵浦光束和材料参数窗口(Crystal, Pump Beam,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19 B%HG7  
5.2.1 模型(Models) 19 h-B&m:gD_U  
5.2.2 泵浦光(Pump Light) 20 ><o dBM-  
5.2.3 边界条件(Boundaries) 28 n(-1vN  
5.2.4 材料参数(Material parameters) 28 C(i1Vx<-  
5.2.5 掺杂浓度和材料参数(Doping & Materials) 30 ur\v[k=  
5.2.6 有限元分析选项 (FEA Options) 30 `TNW LD@Z  
5.3 泵浦光分布窗口(Pump Profile) 32 BU|=`Kb|))  
5.4 二维数据模型和抛物线拟合窗口(2D Date Profile and Parabolic Fit) 32 n6T@A;_g  
5.5 三维视图窗口(3D Visualizer) 35 0eQwi l@  
第六章 基于ABCD矩阵的稳定性分析 37 <u\j 4<p  
6.1 稳定性图表和稳定性判据窗口(Stability Diagram and Stability Criterions) 37 s53 Pw>f  
6.2 在拖动条处的光束参量窗口(Beam Parameters at Drag Bar Position) 38 #K1VPezN  
6.3 外部光束的入射条件窗口(Starting Conditions of External Beam) 39 ^6=y4t=%F  
6.4 高斯模式分布窗口(Gaussian Mode Profile) 40 *QAcp` ;*  
6.5 波前弯曲窗口(Window:Curvature of Phase Front) 41 =5bef8O  
第七章 激光器输出功率分析 42 <uUHr,#  
7.1 激光输出功率窗口(Laser Power Output) 42 H+&c=~D\_  
7.2 准三能级激光器的参数窗口(Parameters for Quasi-3-Level Lasers) 46 > %5<fK2  
第八章 动态多模分析(Dynamic Multimode Analysis (DMA)) 48 +an.z3?w  
8.1 简介 48 5c?1JH62o8  
8.2 多模速率方程 48 T%kr&XsQX  
8.3 光栏和变反射率的反射镜 50 sqkk 4w1#C  
8.4 激光输出功率 51 }?zy*yL  
8.5 光束质量(Beam Quality) 52 $q`650&S*  
8.6  Q开关分析(Q-Switch Analysis) 53 ^O_E T$  
8.6.1 脉冲形状 54 %5|awWo_?  
8.7 动态多模分析代码的图像用户界面(The GUI of the DMA Code) 55 > sW9n[  
8.7.1 高斯模式选项(Tab "Gaussian Modes") 55 $[5S M>e]  
8.7.2 速率方程选项(Tab "Rate Equations") 56 _U%a`%tU.  
8.7.3 连续操作(Tab “CW Operation”) 57 .W _'6Q+  
8.7.4 Q开关选项(Tab "Q-switch") 57 <-xI!o"}  
8.7.5 光栏选项(Tab "Apertures") 58 pWY $aI  
8.7.6 目录和文件管理 60 0fhz7\a^_<  
第九章 光束传输程序(Beam Propagation Method (BPM)) 62 B5'-v%YO+  
9.1 光束传输程序窗口(Beam Propagation Method) 62 wO6 D\#  
9.2 腔迭代时的光束半径和激光功率(Beam Radius and Laser Power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4 LadE4:oy  
9.3 腔迭代时的光束质量窗口(Beam Quality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5 ttlFb]zZh  
9.4 右端反射镜上的强度和相位窗口(Intensity and Phase at Right End Mirror) 65 K&2{k+ w  
9.5本征频率光谱窗口(Spectrum of Eigenfrequencies) 66 J[6`$$l0  
9.6 本征模窗口(Eigenmodes) 66 R pUq#Y:a  
9.7 光束传输程序(BPM)代码窗口 66 $)w9EGZ  
第十章 综合案例 68 .W[ 9G\  
10.1含端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68 L4bx [  
10.2 含侧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92 e nsou!l  
10.3 Yb:YAG薄片激光器模拟 119 CmyCne   
10.4 Yb:YAG薄片激光器动态多模分析和调Q运转模拟 133 j9FG)0  
附录A 吸收系数的计算 146 V^9c:!aI  
附录B 演示(demo)版的限制 149 =+{SZh@  
附录C 不同版本数LASCAD的新功能 150 49vKb(bz{  
M`6rI  
WCc7 MK  
.xnJT2uu'  
有兴趣可以扫码加微联系[attachment=117433]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