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光行天下 -> 讯技光电&黉论教育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点此返回论坛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打印本页]

infotek 2023-04-24 08:45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GLAD典型案例手册》 &I}T<v{f  
y LgKS8b  
前言 k BiBXRt  
0ve`  
GLAD是由美国Applied Optics Research(AOR)公司开发的一款专业的物理光学软件,特别适用于激光领域各种光学现象的仿真和评估!软件的开发者George Lawrence教授长期在光学领域排名NO.1的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教,在物理光学特别是激光领域拥有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目前GLAD软件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公司作为仿真评估工具广泛使用。 !&a;P,_Fb  
\n*7# aX/  
GLAD使用复振幅来描述光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分步傅里叶算法进行传输分析,几乎能对所有类型的激光系统进行分析,或对物理光学系统做完整的端-对-端的分析处理,还囊括各种激光增益模型、数种非线性过程和许多其它的激光及物理光学效应。 N;x<| %peL  
GLAD的使用方法为调用内部各类“积木”进行建模、传输和分析。积木的类型包括:用于进行系统和光束初始化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像差和相位屏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传统光学元件的命令;用于表征各类非线性过程的命令;用于表征激光增益介质的命令;用于光束参数诊断的命令;用于计算结果输入、输出的命令等。只要将不同类型的积木有机“组装”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任意光学系统的模拟。 ^?s~Fk_V  
TXJY2J*24  
GLAD的应用领域包括:(1)包含传统光学元件,如各种透镜、反射镜、棱镜的光学系统的衍射传输分析;(2)光束质量的分析和评价;(3)二元衍射光学元件的分析;(4)各种波导的分析;(5)激光系统的分析:无源腔性能分析,含各类增益介质的有源腔分析;(6)多种非线性过程的模拟。 Z`oaaO  
u JQaHL!  
为了使广大有志于采用GLA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师生及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GLAD的功能,熟悉GLAD的使用,本书从GLAD的案例手册中精选了二十七个案例进行解读,希望对于各位运用GLAD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K,|k EE'n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5rfH;`  
;naq-%'Sg  
Wm$`ae   
目录 P!FEh'.  
前言 2 ]~prR?  
1、传输中的相位因子与古伊相移 3 &>W  (l.  
2、带有反射壁的空心波导 7 y^d[( c  
3、二元光学元件建模 14 ;J(rw  
4、离轴抛物面聚焦过程模拟 21 +dCDM1{_a  
5、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26 Xb=2/\}|f  
6、热晕效应 29 &SjHrOG?  
7、部分相干光模拟 34 *,W!FxJ  
8、谐振腔的优化设计 43 0i5y(m&7  
9、共焦非稳腔模拟仿真 47 B?;' lDz*  
10、非稳环形腔模拟 53 5?5- ;H  
11、含有锥形反射镜的谐振腔 58 e8AjO$49  
12、体全息模拟 63 $(@o$%d  
13、利用全息图实现加密和解密 68 b W=.K>|  
14、透射元件中由热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 75 #+K Kvk  
15、拉曼放大器 80 &2io^A P  
16、瞬态拉曼效应 90 pHen>BA[  
17、布里渊散射散斑现象聚焦几何模拟 97 j{{~ZM  
18、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104 r zMFof  
19、光学参量振荡器 109 Pt6hGSo.  
20、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 114 >d8x<|D  
21、ZIG-ZAG放大器 122 n+{HNr  
22、多程放大器 133 RgB6:f,  
23、调Q激光器 153 f0 uUbJ5  
24、光纤耦合系统仿真 161 W\@?e32  
25、相干增益模型 169 V#'26@@  
26、谐振腔往返传输内的采样 181 +Lm3vj_ N  
27、光纤激光器 191
AT B\^;n.  
GLAD案例索引手册 U1,~bO9  
RzA2*]%a  
目录 pk-yj~F}  
9 wO/?   
目   录 i +}_Pf{MW  
\{c,,th  
GLAD案例索引手册实物照片
iNod</+"K  
GLAD软件简介 1 << 3 a<I  
Ex1: 基本输入和RTF命令文件 2 k}-yOP{  
Ex1a: 基本输入 2 p?+lAbe6H  
Ex1b: RTF命令文件 3 =n@F$/h  
Ex2: 光束初始化与自动单位控制 4 R K"&l!o  
Ex2a: 高斯与超高斯光束的生成, 自动单位 5 $%7I:  
Ex2b: 利用束腰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5 B4]AFRI  
Ex2c: 利用光栅计算光束和矩阵尺寸 6 <^lJr82  
Ex2d: 浅聚焦的光束和矩阵尺寸的计算 6 j/)"QiS*?  
Ex3: 单位选择 7 +kjzn]} f  
Ex4: 变量、表达式和数值面 7 W8w3~  
Ex5: 简单透镜与平面镜 7 Y,k(#=wg  
Ex6: 圆锥反射面与三维旋转 8 _& 8O~8tW  
Ex7:  mirror/global命令 8 h ?uqLsRl  
Ex8: 圆锥曲面反射镜 11 weNzYMf%  
Ex8a: 间隔一定距离的共焦抛物面 11 SArfczoB  
Ex8b: 离轴单抛物面 12 2Y400  
Ex8c: 椭圆反射镜 12 yiiyqL*E  
Ex8d: 高数值孔径的离轴抛物面 12 vB[~pQ;Z  
Ex8e: 椭圆反射面阵列的本征模式分析法 12 pv$mZi4i  
Ex9: 三维空间中采用平面镜进行光束控制 17 `AWy!}8  
Ex10: 宏、变量和udata命令 17 v`y6y8:>  
Ex11: 共焦非稳腔 17 ]JOephX2R  
Ex11a: 非稳定的空谐振腔 18 9 |' |BC  
Ex11b: 带有切趾效应的非稳空腔 18 #EJhAJ  
Ex11c: 发散输出的非稳腔 19 Aj [?aL  
Ex11d: 注入相反模式的空腔 19 G+0><,S  
Ex11e: 确定一个非稳腔的前六个模式 20 ,eR8 ~(`=  
Ex12: 不平行的共焦非稳腔 20 rkkU"l$v  
Ex13: 相位像差 20 94\t1fE  
Ex13a: 各种像差的显示 21 &~RR&MdZ2  
Ex13b: 泽尼克像差的位图显示 23 m23+kj)+VY  
Ex14: 光束拟合 23 h@=7R  
Ex15: 拦光 24 ))!Bg?t-  
Ex16: 光阑与拦光 24 g%ubvu2t]  
Ex17: 拉曼增益器 25 MR`:5e  
Ex18: 多重斯托克斯光束的拉曼放大 26 dd]?9  
Ex19: 会聚光束的拉曼过程,简单动力学分步法 26 7_-w_"X  
Ex20: 利用wave4的拉曼放大,准直光束 28 a Sf/4\  
Ex21: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准直光几何传输 29 + :Vrip  
Ex22: 准直光的拉曼增益与四波混频 29 dm6~  
Ex23: 利用wave4的四波混频,会聚光束 30 $f#agq_  
Ex24: 大气像差与自适应光学 31 L'l F/qe^  
Ex24a: 大气像差 32 cB#nsu>  
Ex24b: 准直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CM <%  
Ex24c: 会聚光路中的大气像差 32  ?>af'o:  
Ex25: 地对空激光通讯系统 32 x[QZ@rGIW  
Ex26: 考虑大气像差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s2FngAM;f  
Ex27: 存在大气像差和微扰的地对空激光传输系统 34 +iy7e6P  
Ex27a: 转换镜前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j Fma|y  
Ex27b: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的影响 35 4e +~.5r@i  
Ex27c: 转换镜后面的大气像差与微扰以及自适应光学的影响 35 @9Q2$  
Ex28: 相位阵列 35 v!H:^!z  
Ex28a: 相位阵列 35 bLqy!QE  
Ex28b: 11×11的转向激光阵列,阻尼项控制 35 (zG.aaz*C  
Ex29: 带有风切变的大气像差 35 {XgnZ`*  
Ex30: 近场和远场的散斑现象 36 *5e+@rD`  
Ex31: 热晕效应 36 K$H <}e3  
Ex31a: 无热晕效应传输 37 1G;8MPU  
Ex31b: 热晕效应,无动力制冷 37 Jic}+X*0  
Ex31c: 热晕效应,动力制冷和像差 37 XF}rd.K:  
Ex32: 相位共轭镜 37 H6 &7\Wbk  
Ex33: 稳定腔 38 6"U8V ?E  
Ex33a: 半共焦腔 38 f6!D L<  
Ex33b: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理想透镜 39 P}V=*g  
Ex33c: 半共焦腔,1:1内腔望远镜,透镜组 39 |ETiLR=&  
Ex33d: 多边形谐振腔的分析 39 mf' ]O,  
Ex33e1: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1) 40 *#y;8  
Ex33e2: 相干注入,偏心光输入(2) 40 XX6 T$pA6  
Ex33f: 半共焦腔的全局定义 41 !"Q}R p  
Ex33g: 线型遮光触发TEM10 41 Z)pz,  
Ex33h: 带有旋转末镜的半共焦腔 41 y,=du  
Ex33i: 两种波长的平行平面腔 42 O oSb>Y/4  
Ex33j: 多光束在同一个谐振腔中传输 42 -kpswP  
Ex33k: 拓展腔与伪反射 42 iWE)<h  
Ex33l: 谐振腔耦合 43 ow6*Xr8eQ  
Ex33m: 通过正交化确定高阶模 45 ~>5#5!}@*  
Ex34: 单向稳定腔 45 x0Yse:RE^  
Ex35: 分布式传输通过一个折射面 47 %+-C3\'  
Ex35a: 分布式传输,孔径划分方法 51 Lq (ZcEKo  
Ex35b: 分布式传输,入射光中添加相位光栅 53 W0XF~  
Ex35c: 分布式传输,折射面上添加相位光栅 54 Kmz7c|  
Ex35d: 光束传播到带有相位光栅的倾斜表面上 56 FJNF%a)x2I  
Ex35e: 光束传播到带有圆形孔径的倾斜表面上 56 ~]'pY  
Ex36: 有限差分传播函数 57 F7MzCZvu  
Ex36a: FDP与软孔径 58 T*~H m  
Ex36b: FDP与FFT算法的硬孔径 58 pFsc}R/0/8  
Ex37: 偏振和琼斯矩阵 58 :q#K} /  
Ex37a: 偏振与琼斯矩阵 58 EE=3  
Ex37b: 偏振,表面极化效应 60 Vp}^NNYf  
Ex37c: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和反射系数 61 (k`{*!:1a  
Ex37d: 偏振,古斯-汉欣位移(1) 61 N ]N4^A'  
Ex37e: 偏振,采用jsurf/goos命令的古斯-汉欣位移(2) 61 B*1W`f  
Ex37f: 采用三维偏振片寻址的双折射楔 61 q o 1lj"P  
Ex37g: 通过达夫棱镜之后光束的偏振性质 62 _:`!DIz~9}  
Ex38: 剪切干涉仪 ;AJTytE>%  
%ZP+zh n}  
Ex39: 传输中的高斯相位因子与古伊位移 62Ex40: 相位共轭,有限相互作用长度 64 /mM2M-  
Ex41: 空间滤波对偏振的影响 64Ex42: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模式匹配输入 65 4~z?"  
Ex43: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反向模式输入 66Ex44: 波导光栅耦合器与带有像差的反向模式输入 66 otJ!UfpR8  
Ex45: 环形非稳腔,工作物质具有聚焦性质 66Ex46: 光束整形滤波器 68 q<#>HjC  
Ex47: 增益片的建模 68Ex47a: 满足比尔定律增益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 =Gk/k}1  
Ex47b: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 70Ex47c: 带有增益片的非稳加载腔谐振器,单步骤 70 ]i*](UQ  
Ex47d: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 70Ex47e: 点对点控制增益与饱和,多光束的饱和 70 ]bi)$j.9s  
Ex48: 倍频 70Ex49: 单模的倍频 71 S8, Z;y  
Ex50: TE与TM波导模式的外耦合偏振 71Ex51: 诱导偶极子的TE与TM外耦合计算 71 o*g|m.SjL  
Ex51a: TE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Ex51b: TM模的波导光栅内耦合 72 &PWB,BXv  
Ex52: 锥像差 72Ex53: 厄米高斯函数 74 zTbVp8\pI  
Ex53a: 厄米高斯多项式 75Ex53b: 径向偏振光的建构,HG(1,0)和HG(0,1)正交偏振得到 75 ,Gk}"w  
Ex54: 拉盖尔函数 75Ex55: 远场中的散斑效应 75 U`|0 jJ  
Ex56: F-P腔与相干光注入 75Ex56a: 确定理想高斯模式的古伊相位 76 cbYLU\!  
Ex56b: 在古伊相位附近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面,峰值出现在140° 76Ex56c: 通过正交化确定损耗第二小的模式的古伊相位及其建立过程 76 &w 8)* T  
Ex56d: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 76Ex56e: 相关光注入调制高斯模式(实际孔径)(续) 76 ra N)8w}-  
Ex56f: 在纵模空间对注入信号光进行扫描 76Ex57: 稳定谐振腔中利用遮光来产生高阶模式 76 A'&n5)tb  
Ex58: 高斯光束的吸收和自聚焦效应 77Ex58a: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无吸收情况 79 9Z5D\yv?H  
Ex58b: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有吸收情况 79Ex58c: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比尔定律与自聚焦 79 dq1:s1  
Ex58d: 比尔定律吸收器中的趋肤深度,吸收、自聚焦、像差 79Ex59: 带有中心拦光球差的焦平面图 79 fq[;%cr4  
Ex59a: 焦平面上的球差,有拦光 80Ex59b: 焦平面上的球差,无拦光 80 SJt<+kg  
Ex59c:  2f透镜,焦平面扫描 80Ex60: 椭圆小孔的尺寸与位置优化 80 J?UQJ&!@O  
Ex60a: 对散焦的简单优化 80Ex60b: 优化的数值验证,数值目标 81 RP5+d  
Ex60c: 优化的数值验证,阵列目标 81Ex60d: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数值验证 81 4)>FS'=  
Ex60e: 对孔径的形状、阵列目标逆向优化,内置函数 81Ex61: 对加速模型评估的优化 82 s@hRqGd:  
Ex62: 具有微小缺陷的线性光栅 82Ex62a: 平面波光栅,小的遮光片的影响 85 P^`duZ{T  
Ex62b: 平面波光栅,第二个光栅的影响 85Ex63: 比尔定律与CO2增益的比较 85 OS|>t./U  
Ex64: 采用单孔径的透镜阵列 85Ex65: 非相干成像与光学传递函数(OTF) 85 YW@#91.  
Ex66: 屋脊反射镜与角立方体 86Ex67: 透镜和激光二极管阵列 87 A5'NGt  
Ex67a: 六边形透镜阵列 88Ex67b: 矩形透镜阵列 88 r7]zQIE  
Ex67c: 透镜阵列用于光学积分器 88Ex67d: 矩形柱透镜 88 vIl+#9L0  
Ex67e: 焦距为25cm的微透镜阵列 88Ex67f: 两个透镜阵列创建1:1的离焦成像器 88 #@@Mxr'F  
Ex67g: 透镜组对光纤阵列进行准直 88Ex67h: N×N的激光二极管阵列,高斯型包络面 88 .`<@m]m-  
Ex68: 带有布儒斯特窗的谐振腔 88Ex68a: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μ 89 z7M_1%DEx  
Ex68b: 通过JSURF命令设置偏振的谐振腔,工作波长为100μ 89Ex69: 速率方程与瞬态响应 89 wkqX^i7ls  
Ex69a: 速率方程增益与模式竞争 89Ex69b: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增益 92 38DT2<qC  
Ex69c: 速率方程与单步骤 92Ex69d: 半导体增益 92 z@Q@^ &0Mr  
Ex69e: 三能级系统的增益,单一上能级态 93Ex69f: 速率方程的数值举例 93 :j')E`#   
Ex69g: 单能级和三能级增益的数值举例 93Ex69h: 红宝石激光的速率方程 93 }]n$ %g (  
Ex69i: 一般的三能级激光系统的速率方程 93Ex69j: 稳态速率方程的解 93 cKb)VG^  
Ex69k: 多步骤的单能级和三能级激光的速率方程 93Ex70: Udata命令的显示 93 Z+j\a5d?,  
Ex71: 纹影系统 94Ex72: 测试ABCD等价系统 94 ?{w3|Ef&  
Ex73: 动态存储测试 95Ex74: 关于动态存储分布更多的检验 95 uEyH2QO  
Ex75: 锥面镜 95Ex75a: 无焦锥面镜,左出左回 95 ZOXIT(mg  
Ex75b: 光束回射时无焦锥面镜发生偏移,左出左回 97Ex75c: 左右相反方向的无焦锥面镜 97 CC\*?BKj"  
Ex75d: 无焦锥面镜,位置偏移较大 98Ex75e: 内置聚焦锥面镜的稳定谐振腔 n+lOb  
。。。。。。。。 /xGmg`g<#  
DypFl M*  
新书《精通LASCAD 3.6》推出[attachment=117432] i wxVl)QL  
&[NG]V!Oc  
目  录 r78TE@d  
]?x: Qm'yo  
第一章 LASCAD简介 1 y2]-&]&  
1.1 创始人简介 1 8:BIbmtt5  
1.2 主要功能 1 J_Ltuso  
1.3 主要客户 1 aL J(?8M@  
第二章 LASCAD的安装、启动以及系统要求 4 oAWzYu(v  
2.1 LASCAD的安装 4 Q#h 9n]5  
2.2 LASCAD的启动 4 '>$]{vQ3  
2.3 LASCAD对于系统的配置要求 5 Y]]}*8  
第三章 计算方法 6 C2Xd?d  
3.1 复高斯模式算法 6 k+I}PuG  
3.2 有限元分析法(FEA) 6 +xc'1id@[  
3.3 基于光束传输程序的物理光学代码(BPM) 6 "S 3wk=?4  
第四章 LASCAD的各窗口 8 fwK}/0%  
4.1 参数区窗口(Parameter Field) 8 sY?,0T_m  
4.1.1 X平面参数(x-Plane Parameter) 8 HV6f@  
4.1.2 Y平面参数(y-Plane Parameter) 9 MlLb|!,)T  
4.1.3 光栏(Apertures) 9 8-y{a.,u.  
4.1.4 常规参数(General) 10 zIP6\u  
4.1.5 光斑尺寸 10 ` PYJ^I0  
4.1.6 参数区(Parameter Field)窗口版面 11 WTImRXK4  
4.2 高斯模式图窗口 11 "D?z  
4.2.1 移动、插入和清理元件 13 `tjH<  
4.3 主窗口(LASCAD) 14 h?bb/T+'  
4.3.1 下拉菜单 14 6c^e\0q  
4.3.1.1 文件(File) 14 ~"UV]Udn  
4.3.1.2 打印(Print) 14 oB74y  
4.3.1.3 打印到文件(Print to File) 15 CR6R?R3b  
4.3.1.4 复制到剪切板(Copy to Clipboard) 15 )M__ t5L  
4.3.1.5 视图(View) 15 Us+pc^A  
4.3.1.6有限元分析(FEA) 16 bdGIF'p%  
4.3.1.7 CW激光功率(CW Laser Power) 16 M33_ja+L  
4.4 新项目窗口(New Project) 17 j"AU z)x  
4.4.1 驻波谐振腔选项:(Standing Wave Resonator) 17 Q#nOJ(KV  
4.4.2 环形谐振腔选项:(Ring Resonator) 17 dt2$`X18  
4.4.3 光外部束选项:(Option: External Beam) 18 y*D]Q`5cag  
第五章 FEA分析简介 19 x\Z'2?u}  
5.1  FEA分析基本原理 19 (' -JY  
5.2 晶体、泵浦光束和材料参数窗口(Crystal, Pump Beam, and Material Parameters) 19 hKzSgYxP=t  
5.2.1 模型(Models) 19 `7/Y@}n  
5.2.2 泵浦光(Pump Light) 20 H\XP\4#u  
5.2.3 边界条件(Boundaries) 28 4)1s M=u  
5.2.4 材料参数(Material parameters) 28 keB&Bjd&  
5.2.5 掺杂浓度和材料参数(Doping & Materials) 30 {uGP&cS~(  
5.2.6 有限元分析选项 (FEA Options) 30 KiJT!moB  
5.3 泵浦光分布窗口(Pump Profile) 32 < yC  
5.4 二维数据模型和抛物线拟合窗口(2D Date Profile and Parabolic Fit) 32 Ur*6Gi6  
5.5 三维视图窗口(3D Visualizer) 35 wm+/e#'&  
第六章 基于ABCD矩阵的稳定性分析 37 EvOJ~'2 Y%  
6.1 稳定性图表和稳定性判据窗口(Stability Diagram and Stability Criterions) 37 r#xg#uoj  
6.2 在拖动条处的光束参量窗口(Beam Parameters at Drag Bar Position) 38 i\W/C  
6.3 外部光束的入射条件窗口(Starting Conditions of External Beam) 39 -!c"k}N=  
6.4 高斯模式分布窗口(Gaussian Mode Profile) 40 qIld;v8w"g  
6.5 波前弯曲窗口(Window:Curvature of Phase Front) 41 msVO H%wH  
第七章 激光器输出功率分析 42 26xXl|I  
7.1 激光输出功率窗口(Laser Power Output) 42 h,Q3oy\s1  
7.2 准三能级激光器的参数窗口(Parameters for Quasi-3-Level Lasers) 46 JA)] _H P  
第八章 动态多模分析(Dynamic Multimode Analysis (DMA)) 48 ei rzYt  
8.1 简介 48 <vXGi  
8.2 多模速率方程 48 Y5F]:gs@  
8.3 光栏和变反射率的反射镜 50 {'U Rz[g  
8.4 激光输出功率 51 Y-7^o@y  
8.5 光束质量(Beam Quality) 52 .l@xsJn  
8.6  Q开关分析(Q-Switch Analysis) 53 |Pg@M  
8.6.1 脉冲形状 54 Offu9`DiZ  
8.7 动态多模分析代码的图像用户界面(The GUI of the DMA Code) 55 1&e} ms  
8.7.1 高斯模式选项(Tab "Gaussian Modes") 55 qu|B4?Y/CR  
8.7.2 速率方程选项(Tab "Rate Equations") 56 [H=)  
8.7.3 连续操作(Tab “CW Operation”) 57 9'r:~ O  
8.7.4 Q开关选项(Tab "Q-switch") 57 wQRZ"ri,  
8.7.5 光栏选项(Tab "Apertures") 58 %rxO_  
8.7.6 目录和文件管理 60 sqW* pi  
第九章 光束传输程序(Beam Propagation Method (BPM)) 62 E8-P"`Qba  
9.1 光束传输程序窗口(Beam Propagation Method) 62 lGVEpCS}  
9.2 腔迭代时的光束半径和激光功率(Beam Radius and Laser Power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4 :sC qjz  
9.3 腔迭代时的光束质量窗口(Beam Quality versus Cavity Iteration) 65 3;a<_cE*@  
9.4 右端反射镜上的强度和相位窗口(Intensity and Phase at Right End Mirror) 65 v'e[GB 0  
9.5本征频率光谱窗口(Spectrum of Eigenfrequencies) 66 EOm:!D\  
9.6 本征模窗口(Eigenmodes) 66 i\dc>C ;  
9.7 光束传输程序(BPM)代码窗口 66 D:Zy  
第十章 综合案例 68 A\#iXOd  
10.1含端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68 Q9Q|lO  
10.2 含侧面泵浦棒的激光谐振腔模拟 92 f4BnX(1u  
10.3 Yb:YAG薄片激光器模拟 119 VqS#waNrx  
10.4 Yb:YAG薄片激光器动态多模分析和调Q运转模拟 133 AZmb!}m+d  
附录A 吸收系数的计算 146 9D4NX<_  
附录B 演示(demo)版的限制 149 hiUD]5Kp  
附录C 不同版本数LASCAD的新功能 150 D_x +:1(  
lv]hTH 4T  
Ybn`3  
i@4~.iZ8  
有兴趣可以扫码加微联系[attachment=117433]

查看本帖完整版本: [-- 每周光学工具书推荐——激光软件工具书 --] [-- top --]

Copyright © 2005-2025 光行天下 蜀ICP备06003254号-1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