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独立量子存储器间的远距离纠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公里的独立量子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于7月28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APS)下属网站Physics以”Distant Memories Entangled”为题报道。 Res"0Q u&l>cJ' 量子网络的基本单元是远距离双节点纠缠。通过采用量子存储技术对光子进行存储,将使不同节点间的高效纠缠连接成为可能。构建存储器间纠缠并拓展节点间距一直是量子网络方向的研究热点。已实现的双节点纠缠实验中,最远直线距离仅为1.3公里。2020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在此方向取得突破 [Nature 578, 240 (2020)],将双节点纠缠的光纤链路距离拓展至50公里。然而该实验中,两台量子存储器位于同一间实验室,并未实现长程分离。 iXr`0V ~T;ajvJ
[attachment=113858] rFt ,36# 量子存储节点分布示意图 GlV-}5W 为实现长程分离的存储器间纠缠,每个量子存储装置需能够独立操控。在本工作中,节点A位于合肥市创新产业园,节点B位于中国科大东区,二者之间由20.5公里的光纤进行连接。团队在节点A产生了具有长寿命的光与原子纠缠,并将产生的单光子经过频率转换后发送到节点B,节点B将收到的光子再次频率转换后采用另一台量子存储器进行存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