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V应用基础
CODE V是用于设计和分析光学系统的工具。本教材从基本几何光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现代光学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再结合CODE V能够辅助进行光学系统设计的原理进行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CodeV用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本教材由浅入深、由原理到应用,使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原理通过CodeV的教学融会贯通,适用于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同时也符合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的要求。 <7TpC@"/g
[attachment=106520] BT#'<!7! 作者:陈恩果 著 U.wgae].O; 定价:68 -u{k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jr!x)yd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1.$7Wt 页数:348 \f{C2d/6j 装帧:平装 7J>n;8{%? ISBN:9787302566038 }GGFJ" A E7>jkHB 目录 X.T.^}= 第一篇光学设计基础知识 EzG7RjW WgxlQXi-B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F*I{?NRN1 `7N[rs9|S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O'idS`
,GR(y^S 1.1.1光波与光线 vQIoj31 TR:D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mH}AVje{
` Bxm^Arc> 1.1.3费马原理 6Ajiz_~U %A W 1.1.4马吕斯定律 U<#i\4W ]qv/+~Qs> 1.2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 y f+/Kj<
a gQ/zk3?k 1.2.1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 jRq>Sz{8 U'lrdc"Q 1.2.2完善成像条件 yl3iU:+V QZ{:#iuig 1.2.3物、像的虚实 teM&[U YjG0: 9 1.3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 Txw,B2e)> +o_`k! 1.3.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 TXy*- <#vR 0HG*KW 1.3.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 i-&kUG_X
|4-Ey! P 1.3.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pPI:D@G ikm4Y`c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LW,!B.`@ 1S_KX. 1.4.1单个折射面成像 ^s24f?3 BJlF@F# 1.4.2球面反射镜成像 0>.'w\,87B 1` 9/[2z 1.4.3共轴球面系统 #UGbSOoCtn Z/ThYbk 第2章理想光学系统 TJO|{Lxm 'l<kY\I!% 2.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hr)TC- e=_*\`/CN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orL7y&w(v: iOD9lR`s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Mb/R+:C` B;rq{ac!P] 2.3.1理想光学系统的求像方法 &=s{ +0 E2dSOZS:)% 2.3.2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Cf%)W:Q9 r9u*c 2.3.3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E
i k /+66y=`UJ 2.4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12k)Ek9 4I2ppz 2.4.1轴向放大率 oTfEX4 t { sb8SG_ c. 2.4.2角放大率 Wc+ e>* $Y ]*v)}X 2.4.3光学系统的节点 I*}:C =8<SKY&\X 2.4.4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 Lp{l&-uQ i2swots 2.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LfK <%(: 4$y|z{[<
5 2.5.1两个光组组合分析 gE8>5_R| 7Qq>?H - 2.5.2多光组组合计算 f)gA.Rz {zg}KiNDZd 2.6透镜 LR`/pet 9fe~Q%x=u 第3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WlG/7$ GL
(YC-{ 3.1平面镜 WRD^S:`BH R=PjLH&) 3.1.1平面镜成像 w`i3B@w \d
v9:X$ 3.1.2平面镜旋转 TNiFl hq ^8We}bs-c 3.1.3双平面镜成像 (\SxG\` o<%Sr* 3.2平行平板 ,wnF]K2D0 ;.m"y- 3.2.1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 _D
z4}:9 QvqX3FU 3.2.2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 [j:%O|h bC"#.e 3.3反射棱镜 UG1^G07s KS%xo6k. 3.3.1反射棱镜的类型 5w{_WR6, ~Edm VEu 3.3.2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AQ3y,sh t0hg!_$bq 3.3.3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 YZ'gd10T NlWIb2, 3. 射棱镜与光楔 /S P^fB*y ~0ZP%1.B3 3.4. 射棱镜的偏向角 O (wt[AEA -_A0<A . 3.4.2光楔及其应用 n802!d+Tn ].`i`.T 3.4.3棱镜色散 =[vT=sHz7 uvZ|6cM 3.5光学材料 V"\t VxaJ[s3PQ& 3.5.1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oXb}6YC 6(X(f;MEl 3.5.2反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YHg4WW$ 72luTR Q 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hb[K.`g XCQ=`3f 4.1光阑 P62g7>B5^ F&I^bkvh 4.1.1孔径光阑 ~?S/0]?c )*$'e<?` 4.1.2视场光阑 \vojF\ ~eE2!/%9 4.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TezUBRAz *7DQ#bD 4.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f~8Xue,l" ob-z-iDz 4.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BWz*!( B-'Xk{ 4.4.1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g$9Yfu @
L?7`VoE 4.4.2远心光路 ~#7=gI&p@ ,Cde5A{K 4.4.3场镜的应用 n:Ka@ MhWmY[ 4.5光学系统的景深 4GeWo@8h B]0`b1t 4.5.1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S#Le jt=mK,% 4.5.2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 `A3"*,|z -h8A< 4.6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 x>Q\j>^ Pr<.ld\ 第二篇光学系统设计与像质评价 45q-x_ h@@2vs2 第5章光学设计原理 7_ZfV? . Z^>{bW 5.1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o*x\jrGw ~bg?V0 5.1.1光学设计概论 DXsp 2 j[
kg9z 5.1.2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UuzT*Y> MG<F.u 5.2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o)rAD^e rAM{< 5.2.1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 5@F1E8T MXq+aS{ 5.2.2光学系统设计步骤 >5'C<jc C 4&&((H
5.3光学仪器对光学系统性能与质量的要求 -5\hZ!!J2 'UUIY$V[ 5.4高斯光学和理想成像 "+~La{POc 2dFC{US' 5.5初级像差及其独立性原理 N/4`afiV. M]vcW 5.6轴向球差与横向球差 ~jQ|X?tR |B./5 ,nSS 5.7透镜的近似表示 {D={>0 a;r,*zZ=" 5.7.1薄透镜与薄透镜系统 +Vl\lL
- I'Ui` :A 5.7.2真实透镜的近轴形式 J-P>
~
L" /xUTm=w7u 5.8玻璃的特性 &Egw94l q@1b{q#C5 5.8. 射率 Y(h86>z*w vR[XbsNM 5.8.2色散 eG55[V<! 2_'{f1bVxz 5.8.3玻璃色散特性的量化 ]+@ @{?0 Oe:+%p 5.8.4玻璃图 Y@)/iwq Oi+9kk
e 5.8.5熔炼数据 dfAnO F"- 0<d9al|J 5.8.6部分色散 V+G.TI
P KzZ|{!C ?Imq4I~) 第6章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e\o efW< 6.1概述 #;4<dDVy OHTJQ5%zL 6.1.1基本概念 (v+nn1, >1q
W* 6.1.2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 Tk\?$n (1Q G]1q 6.2光线的光路计算 }TfZ7~o[ O~D>F*_^j 6.2.1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 rWsUWA T* 1-JdQs6 6.2.2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 @#m@ . ]@LeyT'cY 6.3轴上点球差 :E`/z@I ' b1k0 9' 6.3.1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onqfmQ,3E h]WPWa)M 6.3.2球差的校正 }h{8i_R E "9` 6.4正弦差和彗差 TC[(mf:8 e x"E50 6.4.1正弦差 $o}Ao@WkO UaA1HZ1 6.4.2彗差 p6P .I8g B'[FnJ8~ 6.5像散和场曲 '$nm~z,V A:Y
([ 6.5.1场曲与轴外球差 SlK6KnX [9N>*dKB 6.5.2像散 A<$~Q;r2a r2!\Ts 5v 6.6畸变 X0\O3l*j :xwyE(w 6.7色差 -]hk2Q0 Hst]}g' . 6.7.1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 oJ4OVfknD Y8l
8B> 6.7.2倍率色差 4gKu8G qK=uSLo\+ 6.8波像差 ou V%*<Ki kxvzAKz~ =o_Ua^mr 第7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像差分析 `_;sT8 d-%bRGo/ 7.1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L'A9TW2 WlJ=X$ 7.1.1独立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HgY [Q}7s VAD9mS^~ 7.1.2垂轴几何像差曲线(像差特征曲线) r3OR7f[ c2E*A+V#u 7.2瑞利判断和中心点亮度 ~9ZW~z' rm}%C(C{J 7.2.1瑞利判断 3aX/)v.:4 *R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