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V应用基础
CODE V是用于设计和分析光学系统的工具。本教材从基本几何光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现代光学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再结合CODE V能够辅助进行光学系统设计的原理进行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CodeV用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本教材由浅入深、由原理到应用,使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原理通过CodeV的教学融会贯通,适用于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同时也符合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的要求。 ??/
'kmd
[attachment=106520] Jfl!#UAD|n 作者:陈恩果 著 A+?`?pOm& 定价:68 An/|+r\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f`66h M[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yEQs:v6L~ 页数:348 =H]@n|$( 装帧:平装 Mrb) ISBN:9787302566038 ku
M$UYTTX 1m0c|ckb 目录 3HK\BS 第一篇光学设计基础知识 ]
@fk] ]R )Xyn
q(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W,[/)MO IO:G1;[/2L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f(7GX3? *}W_+qo" 1.1.1光波与光线 bi;1s'Y<D "tpSg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ht}wEvv o#1 $q`Z 1.1.3费马原理 B4 }bVjs IV)j1 1.1.4马吕斯定律 {H'Y `+ lU8Hd|@- 1.2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 }\k"n{!" cj5+NM" 1.2.1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 8DaL,bi*. Od)C&N=y 1.2.2完善成像条件 63 B?. ^pk7"l4Xm 1.2.3物、像的虚实 Aq7osU1B ufT`"i 1.3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 %H"47ZFxAs Jxm.cC5z. 1.3.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 @U}1EC{A -z(+/ /K:# 1.3.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 GWip-wI u\JNr}bL 1.3.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4H]L~^CD W
`}Rf\g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_u4=4 VY\&8n}e( 1.4.1单个折射面成像 }RqK84K *c+ (- 1.4.2球面反射镜成像 5/Uy{Xt !%0 *z 1.4.3共轴球面系统 ,zY$8y] i
K? w6 第2章理想光学系统 W5MTD]J f&
' 2.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4HA<P6L 12LL48bi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6Y?a2 | rw
#$lP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Xy6PN8 M =r)I~ 2.3.1理想光学系统的求像方法 ^y%T~dLkp' }vM("v|M 2.3.2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3
bl3: IO-Ow! 2.3.3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4r}8lpF_( &.?'i1! 2.4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ea')$gR I2 P@L?h 2.4.1轴向放大率 K(Bf2Mfq ixD)VcD-f 2.4.2角放大率 w+CA1q< kW&TJP+5* 2.4.3光学系统的节点 +; AZ+w]ZF :20W\P<O!A 2.4.4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 Jg|XH
L) ,01"SWE 2.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RrQJ/ts7} ) hfpwdQ 2.5.1两个光组组合分析 |#
2.Q:& "a U
aotx 2.5.2多光组组合计算 `+Q%oj#FF N//KPh 2.6透镜 t{vJM!kdlQ a!AA] 第3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B_m8{44zM gSQJJxZ{? 3.1平面镜 W9GVt$T7 hZ 3.1.1平面镜成像 I&W=Q[m w&T9;_/ 3.1.2平面镜旋转 @2 fg~2M1 q5)O%l ! 3.1.3双平面镜成像 5"O.,H} W|63Ir67 3.2平行平板 x+@rg];m ,1o FPa{? 3.2.1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
wcY?rE9 vnZC,J ` 3.2.2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 YGCL2Y {[?(9u7R 3.3反射棱镜 (M.&^w;`, X?qK0fS 3.3.1反射棱镜的类型 i6Emhji n[Y~] 3.3.2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sN01rtB(UT t=W}SH 3.3.3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 ;,:`1UI &(l9?EVq1 3. 射棱镜与光楔 0[?Xxk}s0 fSvM(3Y<Qh 3.4. 射棱镜的偏向角 dE{dZ#Jfi [~c|mOk 3.4.2光楔及其应用 jLHkOk5{: @>Km_Ax 3.4.3棱镜色散 x\G'kEd |"CZ T# 3.5光学材料 _H7x9
y= A0 C,tVd 3.5.1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4yA+h2 O`t&ldU 3.5.2反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k/Y$O2 Sp]0c[37R 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9VY|&fHe rlSeu5X6 4.1光阑 c2 C8g1n m'=Crei 4.1.1孔径光阑 yZ U6xY }-2 2XYh 4.1.2视场光阑 h_,i&d@( 0gP}zM73 4.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bI9~jWgGp DgQpHF 4.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iKh11 aP@N)" 4.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Ww+IWW@ ZdWm:(nkU 4.4.1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h_3E)jc U,{eHe ?>T 4.4.2远心光路 J$w<$5UY `MN4uC 4.4.3场镜的应用 V1`o%;j u?<%q! 4.5光学系统的景深 '"/=f\)u &>W$6>@ 4.5.1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sW'AjI bSi%2Onj 4.5.2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 WH@,kH@ Ma']?Rb` 4.6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 g63(E,;;J s.QwSbw-g 第二篇光学系统设计与像质评价 @&3EJ1 i0kak`x0 第5章光学设计原理 Q}K"24`= m{cGK`/\ 5.1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CMG&7(MR *:LK8U 5.1.1光学设计概论 /1V xc 6 7<#U(,YEA 5.1.2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c&?m>2^6 kY|utoAP 5.2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Y^;ovH~ ve N06OvU2>xU 5.2.1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 PI:4m%[ O1U= X:Zl 5.2.2光学系统设计步骤
Rn(ec )@l% 5.3光学仪器对光学系统性能与质量的要求 +yH7v5W Ms5ap<q# 5.4高斯光学和理想成像 Ky!Y" 'qb E= 5.5初级像差及其独立性原理 qYjce]c HJLG=mU 5.6轴向球差与横向球差 ll<Xz((o $%CF8\0 5.7透镜的近似表示 $m%fwB ,c$_t+ 5.7.1薄透镜与薄透镜系统 3G)#5Lf< Yz/md1T$ 5.7.2真实透镜的近轴形式 NMa} {*sQ vMi;+6'n> 5.8玻璃的特性 9N%We|L,c D9CaFu 5.8. 射率 Vod\a5c hOu3 bA 5.8.2色散 .9 on@S uk<4+x,2) 5.8.3玻璃色散特性的量化 "3)C'WlEy/ x=hiQ>BIO0 5.8.4玻璃图 i&Tbz! |+FubYf?$ 5.8.5熔炼数据 HZzD VCU 7a=gH2]& 5.8.6部分色散 VgG0VM
G~^r)fm_ <
Mn ; 第6章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a/ c z#rb*b 6.1概述 TluW-S UqFO|r"M 6.1.1基本概念 BOb">6C xjuN- 6.1.2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 c?f4Q,%| $<dH?%!7 6.2光线的光路计算 (Y.k8";)` Yh@JXJ> 6.2.1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 b@gc{R}7
~9,,~db 6.2.2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 9-VNp;V qOIyub 6.3轴上点球差 ?/wm (uL :}L[sl\R 6.3.1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KVoS
C@w ]}<}lI9 6.3.2球差的校正 [i21FX GfxZ'VIn 6.4正弦差和彗差 $-OA'QwB] >a!/QMh 6.4.1正弦差 Z,
zWuE3 :[p} 6.4.2彗差 )al]*[lY /wQy17g 6.5像散和场曲 &n}]w+w Dzpq_F!;V 6.5.1场曲与轴外球差 lK?uXr7^ dc+>m,3$ 6.5.2像散 ;V:i!u u ?qv
!w~m< 6.6畸变 |PvPAPy)uu g+8OekzB5 6.7色差 uanhr)Ys B?eCe}*f;B 6.7.1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 f&NgS+<K$ B+|Kjlt 6.7.2倍率色差 P>y@kPi m<<+ 6.8波像差 QGMV}y pQyK={7?` a
kk NI3 第7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像差分析 fF!Yp iI" ]{;gw<T 7.1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AwCcK6N1 -mbt4w 7.1.1独立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z 4e7PW| vz@A;t 7.1.2垂轴几何像差曲线(像差特征曲线) U45e2~1!O lB8-Z ow 7.2瑞利判断和中心点亮度 J@/kIrx $H2u.U<ip 7.2.1瑞利判断 o@_q]/Mh rP'me2
B 7.2.2中心点亮度 `Y0%cXi3 U"~>jZKk 7.3分辨率 'NbHa! /m!BY}4W 7.4点列图 CYf$nYR [@_Jj3`4 7.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成像质量 [>vLf2OID 1>.Ev,X+e 7.5.1利用MTF曲线来评价成像质量 WSPI|#Xr% zF@/K` 7.5.2利用MTF曲线的积分值来评价成像质量 ]]HNd7Vh "-E\[@/ 7.6其他像质评价方法 =?5]()'*n nd`1m[7MNu 7.6.1基于几何光学的方法 a)!o @ OMky$d# 7.6.2基于衍射理论的方法 x[|}.Ew f'F?MINJP 7.6.3其他需要评价的成像质量 kx8G #QZe,"C9` 7.7光学系统的像差公差 qfX6TV5J}! mupT<_Y 7.7.1望远物镜和显微物镜的像差公差 xPdG*OcX! +l42Awl>K 7.7.2望远目镜和显微目镜的像差公差 PgAf\.48a .zf~.R;> 7.7.3照相物镜的像差公差 TbMW|0 #w 9FF0%*tGo "BAK !N$9 第8章典型光学系统 Oz.HH eB2a-, 8.1眼睛 O/^%2mG //B&k`u 8.1.1眼睛的构造、标准眼和简约眼 pG_;$8Hc 7o\@>rNWP 8.1.2眼睛的调节和适应 NCveSP {.`vs;U 8.1.3眼睛的分辨率和准精度 )w em|:H pR<`H' 8.1.4眼睛的立体视觉 cF*TotU_m `Uq#W+r, 8.2放大镜 #{0HYg?(f ~ZaY!(R< 8.3显微镜与照明系统 ,};&tR 0^ _uV9r 8.3.1显微镜概述 0J*??g-n =<C:d 8.3.2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P-[-pi@ v4<nI;Ux 8.3.3显微镜的景深 e
v}S+!|U hXw]K" 8.3.4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Yr<zt A.F%Ycq 8.3.5显微镜的物镜 7jrt7[{ l03B=$ 8.3.6显微镜的目镜 85= )lu
|o"?gB}Dh 8.3.7显微镜的照明系统
y`iBFC;_ TJd)K$O> 8.4望远镜系统 k:i4=5^*GX ,O5NLg- 8.4.1望远镜系统的一般特性 ]2A^1Del 810|Tj*U% 8.4.2望远镜的主观亮度 >dXGee>'M L<c4kw 8.4.3望远镜的光束限制 evJ4C#Pr E)&I@m 8.4.4望远镜系统的物镜 AOZP*\k PN%zIkbo 8.4.5望远镜的目镜 OG~gFZr)6 5&g@3j] 8.4.6正像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和场镜 YRk(u7:0 W-f=]eWg 8.5摄影光学系统 .Z`R^2MU ,]C;sN%~} 8.5.1摄影物镜的性能参数 `cn#B
BV 3d8L6GJ 8.5.2摄影物镜中的光束限制 nUr5Qn? Ufj`euY 8.5.3摄影物镜的景深 hF?1y `20 KM0ru 8.5.4摄影物镜的几何焦深 ;LfXi 8) OdbEq?3S/? 8.5.5摄影物镜的分辨率 ~Gp[_ %K RU{twL.B 8.5.6摄影物镜 @n/\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