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V应用基础
CODE V是用于设计和分析光学系统的工具。本教材从基本几何光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现代光学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再结合CODE V能够辅助进行光学系统设计的原理进行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CodeV用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本教材由浅入深、由原理到应用,使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原理通过CodeV的教学融会贯通,适用于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同时也符合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的要求。 o9D]\PdL>
[attachment=106520] pm~uWXqxr= 作者:陈恩果 著 *kWrF* )J 定价:68 >aV
Q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K#oF=4_/|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d!]fou 页数:348 LG3:V'| 装帧:平装 =_Y#uE$ ISBN:9787302566038 \IG"Te pCm |t!, 目录 vTF_`X 第一篇光学设计基础知识 ,c_NXC^X? h>[][c(b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2t7Hu)V )./'`Mx?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VxfAV?} WQT;k0;T] 1.1.1光波与光线 FD*w4U5 "vnWq=E2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n91aE3v D/=
AU 1.1.3费马原理 *K1GX yhi6RDS 1.1.4马吕斯定律 drZ1D s PgY q=|]` 1.2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 8!uqR!M<C (1my9k5C 1.2.1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 nQW`X=Ku j*aYh^ 1.2.2完善成像条件 !\%0O`b^4 7iJ=~po:o 1.2.3物、像的虚实 &\0V*5tI |:?JSi0 1.3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 v<qiu>sbz} fm%1vM$[J 1.3.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 `*nK@: p&%M=SzN 1.3.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 !z.C}n5F D9|?1+Kc 1.3.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3 }m6j6uAR6)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ja2PmPv ^Q\O8f[u 1.4.1单个折射面成像 iVKX *kqc !MiH^wP 1.4.2球面反射镜成像 K&WNtk3hT q3s
+?& 1.4.3共轴球面系统 m8|&z{ mf>cv2+ 第2章理想光学系统 A%G
\
AT *\i<+~I@l 2.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_\P9~w
` h*qoe(+ZD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G
39 +I?T|Iin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mQOYjy3 v<`1z?dch 2.3.1理想光学系统的求像方法 /_rg*y* esM<. 2.3.2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jaj."v 8\~IwtSk 2.3.3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8 1z\>>N$7B 2.4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xCd9b:jG +C{ %pF 2.4.1轴向放大率 *Iu
.>nw #egP*{F 2.4.2角放大率 #<7ajmr K_Jo^BZ 2.4.3光学系统的节点 9xvE?8;M# #0HF7C3 2.4.4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 aeESS;JxJj fU+A~oL%I 2.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7]q$sQ HgwL~vG 2.5.1两个光组组合分析 .>-`2B*/ a/.O,&3
2.5.2多光组组合计算 ms8PFu(f NC 0H5 2.6透镜 NC;4 %NbhR( 第3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S-8O9 b|c?xHF}K 3.1平面镜 _ "ysJ& >sE5zj|V 3.1.1平面镜成像 Aa5IccR Zcg=a_ 3.1.2平面镜旋转 %$
^yot lA39$oJ 3.1.3双平面镜成像 ?Rl?Pp=> 8VLr*83~8 3.2平行平板 Z\E 3i `@{qnCNQ 3.2.1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 Dg_/Iu>OAE A"V3g`dP 3.2.2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 ~BVg#_P PX](hc= 3.3反射棱镜 +:2(xgOP.V cI3uH1;# 3.3.1反射棱镜的类型 yZ aQ{]" B @]( , 3.3.2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S:] w@$ E'LkoyI 3.3.3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 #jV6w=I m=2TzLVv 3. 射棱镜与光楔 r+HJ_R,5A J#CF S G 3.4. 射棱镜的偏向角 Mg95us d}b#"A 3.4.2光楔及其应用 |pr~Ohz |B4dFI? 3.4.3棱镜色散 ^HHJ.QR p&bQ_ XOH 3.5光学材料 Gq;0j:?CC $g#j, 3.5.1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WJ\YKXG KoQvC=+WI 3.5.2反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J6Mm=bO5 *Yov>lO 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J?5O2n `c{i+ 4.1光阑 8(%iYs$ F1?@tcr' 4.1.1孔径光阑 D?]aYCT R\yw9!ESd 4.1.2视场光阑 xYRL4 xJ%b<y{@ 4.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e)\s0#
4MRHz{`wa 4.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Q}#x eUqsvF}l! 4.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z;'"c3qG8 qX:54$t 4.4.1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Oa7`Y`6 bQ0m=BzF 4.4.2远心光路 w0moC9#$? k`.-PU 4.4.3场镜的应用 ?
_[gs/i} " I`<s < 4.5光学系统的景深 W32mAz; uxVXnQQ 4.5.1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hig^ovF $9*Xfb/ 4.5.2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 :?jOts>uP X"8Jk4y 4.6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 "v jFL9 L ! yl^c 第二篇光学系统设计与像质评价 jbC7U9t7 8!me$k& 第5章光学设计原理 sP5PYNspA &^qD<eZ!Eq 5.1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t7<$L rq}ew0&/
5.1.1光学设计概论 lh~!cOm\=E 2}I1z_dq~ 5.1.2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5|TG
0i .yQDW]q81G 5.2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O>|Q Zd Aq QArSu, 5.2.1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 K!HSQ,AC gGe `w 5.2.2光学系统设计步骤 +UHf&i/3 3HFsR) 5.3光学仪器对光学系统性能与质量的要求 gjvKrg FB6`2E%o 5.4高斯光学和理想成像 <G\q/!@_ #<4h
Y7/ 5.5初级像差及其独立性原理 cL< QF'N8Kla 5.6轴向球差与横向球差 LurBqr io$AGi 5.7透镜的近似表示 [)#,~L3 ];Bh1 5.7.1薄透镜与薄透镜系统 LJfd{R1y+ >UZfi u 5.7.2真实透镜的近轴形式 #s)6u?N JQi)6A?J 5.8玻璃的特性 L!c7$M5xJ +<|6y46 5.8. 射率 wb.47S8 vM1f-I- 5.8.2色散 g15e|y)th [$;6LFs} 5.8.3玻璃色散特性的量化 QP >P jzdK''CHi 5.8.4玻璃图 mcpM<vY/H oh :g 5.8.5熔炼数据 t]2~aK<] j1Q G-Rs& 5.8.6部分色散 bh3}[O,L
A e%U0^! 8 2"c$#N 第6章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4nXS}bW f U<KvKg 6.1概述 iaLsIy#h bQrH8) 6.1.1基本概念 b Zn:q[7 1ePZs$ 6.1.2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 b{b2L. !WR(H&uBr\ 6.2光线的光路计算 JC_Y#kN@z o(u&n3Q' 6.2.1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 4T{+R{_Y1 tUDOL-Tv 6.2.2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 i"r&CS)sT _ohZTT%l 6.3轴上点球差 py]m^)yc xw&[ 9}Y 6.3.1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9H_2Y%_ g>1yQ
6.3.2球差的校正 h*Rh:yCR> Tu?+pz`h 6.4正弦差和彗差 8T):b2h UwvGw5)q 6.4.1正弦差 4h@jJm
<IC=x(T 6.4.2彗差 `|XE B +%OINMo.A 6.5像散和场曲 =!*e; L C},;M@xV 6.5.1场曲与轴外球差 'nz;|6uC 0~iC#lHO 6.5.2像散 }/nbv;) &na#ES$X, 6.6畸变 %g5TU 6WP j&6,%s-M`a 6.7色差 D^baXp8 j 6%X 6.7.1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 yM}}mypS GbFLu`I u 6.7.2倍率色差 "o2p|2c /`Yy(?, 6.8波像差 J;W(}"cFq gbsRf&4h #=V%S
2~ 第7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像差分析 I?YTX ^VK-[Sz& 7.1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m4bfW peCmb)>Sa 7.1.1独立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lfe<;^t w<3}(1 7.1.2垂轴几何像差曲线(像差特征曲线) UCj4%y6t <W~5;m 7.2瑞利判断和中心点亮度 K{.s{;# x|d Xa0=N_ 7.2.1瑞利判断 LZch7Xe3 g]EDL<b 7.2.2中心点亮度 T]Gxf"mK KE1S5Mck> 7.3分辨率 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