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V应用基础
CODE V是用于设计和分析光学系统的工具。本教材从基本几何光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现代光学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再结合CODE V能够辅助进行光学系统设计的原理进行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CodeV用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本教材由浅入深、由原理到应用,使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原理通过CodeV的教学融会贯通,适用于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同时也符合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的要求。 9lazo
[attachment=106520] uk>/Il 作者:陈恩果 著 D2wgSrY 定价:68 qS[p|*BL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cq+M
*1;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F.* snF 页数:348 VHY<(4@ 装帧:平装 MjF.>4 ISBN:9787302566038 Cg%I)nz ~Hs]} Xo 目录 Ot:\h 第一篇光学设计基础知识 :Y)kKq d 7 +W?Qo 第1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9gIJX? |@n{tog+- 1.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qytGs@p_ H?r;S 5)c 1.1.1光波与光线 J\8l%4q3 '<E8<bi 1.1.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R~(:z>> /;(%Xd&: 1.1.3费马原理 C?c -V, YF[!Hpzq 1.1.4马吕斯定律 t>=y7n&q HjY-b*B 1.2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完善成像条件 :+V1682u g>oYEFFJ 1.2.1光学系统与成像概念 0b QiUcg/ e hB1`%@ 1.2.2完善成像条件 :DF4g= ^OcfM_4pN 1.2.3物、像的虚实 }4ghT(C}$ D;8V{Hs 1.3光路计算与近轴光学系统 p<nBS"/ ;<GTtt#D 1.3.1基本概念与符号规则 v'~nABYH 8`*9jr 1.3.2实际光线的光路计算 0tL/:zID Vv"wf;# 1.3.3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 =$z$VbBv gB{R6
\<O 1.4球面光学成像系统 <rI$"=7 ?g*T3S" 1.4.1单个折射面成像 bb_jD^ PY:#F|uHS` 1.4.2球面反射镜成像 =}o>_+" hADb]O 1.4.3共轴球面系统 pnw4QQ9
<cOE6;d# 第2章理想光学系统 (pK4i5lT =FJ9wiL 2.1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8ch~UBq/ *b l{F\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M&T/vByTn_ S<9d^= a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Is*-
W Wn#JYp 2.3.1理想光学系统的求像方法 t-'GRme m%(JRh 2.3.2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nMvIL2:3 \ozy_s[ 2.3.3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p00Bgo U8Jj(]},_ 2.4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tU2;Wb!Y j1CD;9i)% 2.4.1轴向放大率 aC]l({-0 !!#ale& 2.4.2角放大率 rBPxGBd4 0P/LW|16 2.4.3光学系统的节点 Y9ce"*b qNVw+U;2P 2.4.4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 WbzL!zLd! ,#;ahwU~s 2.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Y:4.BX Z }4MG114j 2.5.1两个光组组合分析 %4^/.) Q #_|^C(]! 2.5.2多光组组合计算 ;mxT>|z 5|t&qUV 2.6透镜 <aD+Ki6 8~+Msn: 第3章平面与平面系统 *4VP5]! M8Lj*JN 3.1平面镜 L%s""nP "G)?
E| 3.1.1平面镜成像 O5%F-}(: mW9b~G3k 3.1.2平面镜旋转 U}Fk%Jj <Y6>L}; 3.1.3双平面镜成像 'Em($A( },ZL8l{ 3.2平行平板 NVPYv#uK 5X-{|r3q 3.2.1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 V1qHl5" .}>[Kr 3.2.2平行平板的等效光学系统 JPzPL\ &bx,6dX 3.3反射棱镜 HWZ*Htr u8=|{)yL 3.3.1反射棱镜的类型 emO!6]0gJ u%'22q$ 3.3.2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判断 g8yZc}4 j*
?MFvwE 3.3.3反射棱镜的等效作用与展开 xGPv3TLH^ xB[#
a* 3. 射棱镜与光楔 gI{F"7fa= *E6 p= 3.4. 射棱镜的偏向角 h UDEjW@S ArMe[t0$ 3.4.2光楔及其应用 O-Y E6u z05pVe/5 3.4.3棱镜色散 i:To8kdO M-t9zT 3.5光学材料 qQryv_QP AU2Nmf?]% 3.5.1透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k0|InP7 <C(2(3 3.5.2反射材料的光学特性 r]{:{Z ;pq4El_ 第4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与光束限制 8a1{x(\z. [c~zO+x 4.1光阑 Rk^&ras_ 0't)fnI# 4.1.1孔径光阑 2Hj]QN7"
fN;y\!q5 4.1.2视场光阑 :-n4!z"k +bU(-yRy5o 4.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T8 k o P 7="V7 4.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dfce/QOV +q!6zGs. 4.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H49FL n"vI> _|G 4.4.1简单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0O!w>u_]J 6iOAYA= 4.4.2远心光路 A,@"(3 r\?*?sL 4.4.3场镜的应用 eyOAG4QTV hw1s^:|+2 4.5光学系统的景深 Q&7Qht:ea: iZF{9@ 4.5.1光学系统的空间像 Y|bGd_j ~V4|DN[I 4.5.2光学系统景深的含义 Fej$`2mRH =Vfj#WL 4.6数码照相机镜头的景深 J2-xnUa]7 F);C?SW" 第二篇光学系统设计与像质评价 TzjZGs W[V OXo-(HLE 第5章光学设计原理 ]|oqJ2P $vd._j& 5.1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hsh
W5j n=~?BxB 5.1.1光学设计概论 gxiJ`.D= i?]!8Ji 5.1.2光学设计的发展概况 1'iRx, |?8wyP 5.2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 #&^+hx| Wp ]u0w 5.2.1光学系统设计的具体过程 vv3?ewr
y U]d+iz??b 5.2.2光学系统设计步骤 Hmz[pTQ|87 /V^S)5r 5.3光学仪器对光学系统性能与质量的要求 tpS F[W s<{c?4T 5.4高斯光学和理想成像 K)n( U9# 5M3QRJ! 5.5初级像差及其独立性原理 {u7E )Fdl
gS!M7xy 5.6轴向球差与横向球差 !eW<4jYB V&G_Bu~ 5.7透镜的近似表示 W'[!4RQL /*[a>B4-q 5.7.1薄透镜与薄透镜系统 NEvt71k 3WhJ,~o-y 5.7.2真实透镜的近轴形式 jU=)4nx XHV+Y+VG 5.8玻璃的特性 WH!<Z=#c} @Q'5/q+ 5.8. 射率 3|C"F-'< UV=TU=A\o 5.8.2色散 Z@>>ZS1Do Sng V<J>zR 5.8.3玻璃色散特性的量化
:geXplTx *op7:o_ 5.8.4玻璃图 cWm.'] f!87JE=< 5.8.5熔炼数据 gpPktp2 H_x35|" 5.8.6部分色散 zMDR1/|D ^b4o 0me YO=;)RA 第6章光路计算及像差理论 v<O\ l~S E;N+B34 6.1概述 4;_.|!LN tZ(Wh 6.1.1基本概念 ar{Yq b{(:'. 6.1.2像差计算的谱线选择 SN11J+ |^FDsJUN 6.2光线的光路计算 i
cZQv] L&eO?I=, 6.2.1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 Ros5]5=dP X,~8) W 6.2.2沿轴外点主光线细光束的光路计算 eudPp"Km kG%<5QH 6.3轴上点球差 ]TGJ|X }L@YLnc% 6.3.1球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A:N!H_x $
\jly 6.3.2球差的校正 B3K%V|;z
) |%$d/<<PZ 6.4正弦差和彗差 y:1?~R { `-EX 6.4.1正弦差 f3nib8B' "|f ; 6.4.2彗差 bMgp 5"{wnnY%K} 6.5像散和场曲 jAF
DkqH T
`N(=T^* 6.5.1场曲与轴外球差 X~lOFH;}q ao
32n 6.5.2像散 k/Cr ^J" X!r!lW 6.6畸变 =#8J9 K?P.1H` 6.7色差 qbB.Z#w wjpkh~qo 6.7.1位置色差、色球差和二级光谱 Il!iqDHz3 !m78 /[LW 6.7.2倍率色差 NJn~XCq d@`yRueWiV 6.8波像差 d
d8^V_Kx I4u'b?*
je S# SA :>8s 第7章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像差分析 InRn!~_N K{HdqmxL.I 7.1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x}72jJe` O>H4hp 7.1.1独立几何像差的曲线表示 ^
.>)*P @@}A\wA- 7.1.2垂轴几何像差曲线(像差特征曲线) ;b(/PH!O ~ 5`Ngpp 7.2瑞利判断和中心点亮度 )TG\P,H9 ~KEnZa0 7.2.1瑞利判断 _)lK.5 sd
Z=3) 7.2.2中心点亮度 df}B:?Ew. -0lpsF 7.3分辨率 uPb9j;Q? 852$Ui|I 7.4点列图 D`iWf3a. >[ywrB ?T 7.5光学传递函数评价成像质量 %x L3=4\ 2uV=kq nO 7.5.1利用MTF曲线来评价成像质量 cND2(<jx: 6]na#< 7.5.2利用MTF曲线的积分值来评价成像质量 h1J-AfV
,8@@r7 7.6其他像质评价方法 #kk_iS>8 h|_G2p^J+" 7.6.1基于几何光学的方法 ?^0#:QevC lYU_uFOs\ 7.6.2基于衍射理论的方法 2x'JR yef !j [U 7.6.3其他需要评价的成像质量 L2AZ0E"ub ^h=;]vxO 7.7光学系统的像差公差 }Li24JK 1,BtOzuRo 7.7.1望远物镜和显微物镜的像差公差 Z3"f7l6 ,NKDEcw] 7.7.2望远目镜和显微目镜的像差公差 XgU]Ktl m &c8@-T 7.7.3照相物镜的像差公差 sLb[ZQ;j liPUK # ]'MLy#9 第8章典型光学系统 z$H
|8L $:F] O$A 8.1眼睛 ExV>s* y > lN{FJ 8.1.1眼睛的构造、标准眼和简约眼 RwN*/Li AgO:"'c 8.1.2眼睛的调节和适应 TE^BfAw@ MvJEX8M 8.1.3眼睛的分辨率和准精度 @I#@%"AW " ?n~ /9` 8.1.4眼睛的立体视觉 DYbkw4Z, X|@|ZRN 8.2放大镜 i$ "B pOpie5)7X 8.3显微镜与照明系统 y~Sh|2x8v g@KS\.m] 8.3.1显微镜概述 <wc=SMmO -i7W|X" 8.3.2显微镜中的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PtwE[YDu X{<j%PdC 8.3.3显微镜的景深 \} P} H sf@g $ 8.3.4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dy#dug6j xsV(xk4 8.3.5显微镜的物镜 I4gyGg$H bY&s$Ry3" 8.3.6显微镜的目镜 kMf]~EZ? mS0*%[S { 8.3.7显微镜的照明系统 KKl8tI\u~ J*A<F'^F1 8.4望远镜系统 VctAQ|h^ iVREkZ2SC 8.4.1望远镜系统的一般特性 %dKUB4 TBvv(_ 8.4.2望远镜的主观亮度 `4gm'C 6ZR'1_i6i= 8.4.3望远镜的光束限制 r8}GiP0| }I9\=jT 8.4.4望远镜系统的物镜 ^t?P32GJ tA Pqbi$a 8.4.5望远镜的目镜 a<rk'4,8a t/#[At5p= 8.4.6正像望远镜中的转像系统和场镜 C$b$)uI; nkSYW]aQ1g 8.5摄影光学系统 khyn4
%, XyhS5[o 8.5.1摄影物镜的性能参数 wB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