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20-12-02 10:17 |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美落月的背后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上升组合体历经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阶段,成功完成在月面预定区域的软着陆。这轻盈、稳健的一落,蕴藏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i>z {QE l6< bV#_qe
[attachment=104725] }Bn`0;] 对于嫦娥五号来说,落月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次成功。 S"Drg m. I=K|1 相比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于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是空前的。由于涉及到采样完成后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飞,嫦娥五号挑选落点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其降落区域内不能有太高的凸起、太深的凹坑,坡度也需要符合任务要求。 yn.f?[G2 7/6%92T/B 简单说,它是一边飞行一边寻找落点,如同一次从600公里外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的自主“跳伞”。 +%LR1+/%b 0-Vx!(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已经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成功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这种方式,是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研制的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指挥下,着陆上升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的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再斜向落向选定的着陆点,飞到着陆点正上方后改为垂直下降,在接近月面时关闭发动机,落在月球上。 RV_+-m{] sjwD x0(7= 探查落月路径的眼睛 ?=%#lZ&? |/O_AnGI GNC系统在进行决策时,离不开各种数据支持。由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如同一双明亮的眼睛,感知着嫦娥五号的落月路径,并向决策“大脑”传递信息。 !s(s^ Un\
T}
c 据西安分院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主任设计师张爱军介绍,这部雷达在着陆上升组合体距离月球表面约15公里时开机,在距离月面6公里时正式开始工作。 lAo S 9w :U/x( “该雷达可以探测着陆器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以及着陆器下降的速度,并向上升器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提供速度和距离的信息,以便着陆器判断降落的落点和速度。”张爱军说。 ?TY/'-M5 ?eri6D,86w 落月发动机有绝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