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qdesign |
2020-10-25 14:07 |
现代应用光学(马冬林)
作者引入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的先进光学教育理念,与自身多年大学一线教育经验相结合,以使本书的教学内容既与国际接轨,又便于学生理解学习。1.通过引入符号法则,几何光学基本理论的阐述显得十分清晰明了,公式简介并且普适,便于学生使用;2.通过系统地介绍光线追迹理论,使学生在使用传统高斯成像理论的同时,能够从基本的几何光学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和折反射定律)出发,解决复杂的几何光学问题;3.光线追迹思想切合现代光学软件如Zemax的工作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思想;4.像差理论的讲述更加切合实际应用,相关概念的表述和表征也更加契合现代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code v等的表述特征。 s5u fP;2qho
[attachment=104147] XA-,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理想光学系统成像、光线追迹理论、光学系统辐射理论和光学材料、像差理论和光学设 计、典型光学系统这几个部分。为了逐步加深读者对光学系统的理解,本书又将理想光学系统成像分成平面成像、薄透镜成像、近轴成像和高斯成像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Y)@J %oiA'hz;* 本书的一大特色之处在于加强了光线追迹理论的介绍,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光学系统的一阶性质,尤其是在光阑和光瞳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学系统的辐射理论和色差行为,本书也对 光学系统辐射度学、色度学以及光学材料等方面的理论进行了初步阐述。 K#a_7/!v/ JVh/<A 在像差理论部分,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光学系统的波像差理论及赛得像差理论等,然后分别阐述光学 系统的五种基本初级像差球差、彗差、场曲、像散和畸变,以及色差。在像差理论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讲述了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和光学设计中的像差平衡理论。 d2tJ=.DI I0(nRu<
后在典型光学系统部分,本书分别阐述了人眼及目视光学系统、放大镜及显微镜系统、望远系统、摄像光学系统等。 r lXMrn tz_WxOQ0 目录 =xRxr@ 绪论 现代应用光学 yI8
/m| 0.1光学本质 ;#S4$wISw` 0.2光学的发展历程 `bcCj~j 0.3光学学科分类 7:X@lmBz= 0.4自然界常见的光学现象 !k=~a] 0.5现代光学应用 <x\I*%( 习题
b~Oc: 第1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f%c- 1.1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 ]hlYmT 1.2几何光学的基本物理量 G-W(giF;NO 1.3费马原理 1zc-$B`t 1.4几何光学的其他基本定律 'cvc\=p 习题 .*+e?- 第2章成像的基本概念 6x"|,,&MD0 2.1成像系统的基本概念 }d 16xp 2.2共轭成像 7.7Z|lJ 2.3虚像和实像 l5,}yTUta 2.4单面成像 T``~YoIdz 2.5符号规则 ej{7)# 习题 PZSi}j/ 第3章平面成像 J)_IfbY 3.1平面镜成像 3k5F$wf 3.2双平面镜系统 j8{,u6w)- 3.3反射棱镜 z)&GF$* 3.4平行平板 i0*6o3h 3.5折射棱镜 F=8gtk|U 习题 :qO)^~x 第4章薄透镜成像 I=o/1:[- 4.1薄透镜成像基本概念 &*!) d" 4.2薄透镜共轭关系 5.FAuzz 4.3级联成像 oSB0P 4.4物像近似 v#Y9O6g]T 4.5视场和焦距 c`4i#R 4.6无焦系统 %XK<[BF 习题 `~ {0 第5章近轴成像 il>XV> 5.1近轴光学概念 4-{f$Z@ 5.2单折射面近轴成像 _33YgO 5.3薄透镜的近轴光线追迹 Y<9Lqc.i 5.4近轴光学光线追迹公式的传统推导 b5d;_-~d 5.5单个反射面近轴光线追迹公式推导 pPtw(5bH 习题
Kgu#Mi~ 第6章高斯系统成像 3(R]QO`%' 6.1高斯光学概念 lO5*n|Ic, 6.2基准点和基准面 AcxC$uh 6.3高斯系统成像方程 h?`'%m?_b 6.4高斯系统的节点 +hKH\] 6.5高斯系统的近轴光线追迹 8i'EO6 6.6单个光学表面的高斯性质 rH5'+x K 6.7高斯成像范例
h@"u==0 6.8一般的无焦系统 'Z ,T,zW 6.9高斯系统的物像关系与空间映射 LwS>jNJx 习题 {1]/ok2k5 第7章组合光学系统、 C4/p5J 7.1近轴光线追迹公式 %<Te&6NU' 7.2组合光学系统 u!K5jqP 7.3透镜的高斯简化 GJIM^ 习题 a gM I$ 第8章近轴光线追迹 %)@3V8 OI 8.1光线追迹公式 pxi/ ]6pw 8.2光线追迹实例一 -p2 =?a 8.3双薄透镜系统 ^Q""N< 8.4光线追迹实例二 XH{P@2~l 8.5空气中的厚透镜 )A H)*Mg 8.6表格法光线追迹 C'Z6l^{> 8.7实际光线追迹 ,zU7U L^I 习题 @E@5/N6M 第9章光阑与光瞳 o
9] 2 9.1孔径光阑和光瞳概述 b\H !\A 9.2视场 ]^
"BLbDZ@ 9.3拉格朗日不变量 v05B7^1@_ 9.4近轴光线追迹的线性度 R2!_)Rpf 9.5光瞳位置求解 A *_ |/o 9.6数值孔径与焦比 3a\.s9A" 9.7远心系统 q%xq\L. 9.8焦深和景深 u*i[A\Y 9.9光束与渐晕 4c/.#? 习题 f))'8 第10章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础 5u3SP?.& 10.1辐射度学及其物理量 o?\v
8.n 10.2辐射能量传输 )/2J|LxS 10.3光度学基础 e[AwR?= 10.4辐射度学和光度学中的光学守恒量 $2+(|VG4F 习题 ]v{TSP^/ 第11章光学材料 ?3)
IzzO 11.1光学材料的一般光学参量 4+j:]poYG{ 11.2典型玻璃的光学特性 ;]+p>p-# 11.3玻璃材料的其他物理特性 Ko|p&-Z; 习题 BPkqC >w 第12章像差理论 s@c.nT%BYL 12.1光学成像 m^rrbU+HM? 12.2光学系统的像差表征 qwx{U 12.3像差的多项式展开 ]t|- 12.4离焦 o$FYCz n 12.5波前倾斜 !-gjA@Pk 12.6主要单色像差 s$ v<p(yl 习题 `zZGL&9m` 第13章球差 .*>pD/ 13.1球差概述 ELWm>'Q#9 13.2折射面球差 O=LiCSNEV 13.3带球差 :0)nL 13.4初级球差 d|c>Y( 13.5非球面与球差 =u^{Jvl[ 习题 d/4k F 第14章彗差 tf+5@Zf]4 14.1彗差概述 !W ,pjW%Y 14.2正弦差与轴向彗差 iig ({b 14.3彗差的产生与校正 V\(p6:1(6K 14.4典型消彗差系统 .]\+JTm 习题 p0S;$dH\D 第15章像散和场曲 'K0=FPB/@ 15.1像散概述 a6v ls]? 15.2像散的产生与校正 j%y)%4F8 15.3场曲 =*Ad 15.4场曲校正 -P5M(Rt 习题 U;Ne"Jh 第16章畸变与组合像差 ^s=p'&6 16.1畸变 R6KS&Ge_ 16.2畸变的产生与效果 Q[M?LNE` 16.3像差成像性能与组合像差 m{)F9F 习题 aAX(M=3 第17章色差 NgXV|) L 17.1色散效应 ' Oe}Ja 17.2棱镜的色散 (VxWa#P 17.3轴向色差 %wD<\ XRM 17.4倍率色差 MCcWRbE5# 17.5其他消色差透镜 kroO~(\ 习题 =p
lG9 第18章像质评价 9J!@,Zsh 18.1像差与像质 \?X'U: 18.2像质标准 , Q5Z<\
18.3像质评价 %`~?w'
18.4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测试 ]ZjydQjo) 习题 c!{]Z_d\ 第19章光学设计与像差平衡 =H\ig%%E@ 19.1概述 u9 yXHf 19.2像差自动校正的评价函数 9W[ ~c"Ku 19.3阻尼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原理 $M(ZKS3,j 19.4边界条件 32N*E, 19.5光学设计软件及流程 #el i_Cxe 习题 vV?=r5j 第20章人眼和目镜系统 B[I
a8t 20.1关于人眼 xqua>!mqS 20.2人眼的光学系统 BP7&wd 20.3人眼的功能调节 4X5Tyv(Dp 20.4目镜系统 l{7q( 习题 Ao:<aX,= 第21章放大镜与显微系统 ^?5[M^ 21.1放大镜 9z:P#=Q: 21.2显微镜及其特性 C6 XZZ 21.3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xfE:r: 21.4显微镜物镜 pd[?TyVK; 21.5显微镜的照明系统 \2K_"5 习题 *UJ&9rQ 第22章望远系统 ;3D[[*n9 22.1望远镜光学系统 r3hUa4^97 22.2望远镜的光阑、视场角和出瞳距 j/FFxlFNL 22.3望远物镜 !P6\-. 22.4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m R3km1T 习题 b\U p(] 第23章摄影和投影光学系统 "[*W=6m0 23.1摄影光学系统 (RL5L=,u 23.2摄影镜头类型 uH 6QK\ 23.3取景和测距系统 k365.nc 23.4光电传感器 $
+` 23.5放映和投影镜头 fgg;WXcT ~ 习题 dz6i~& 附录 !H5r+%Oo| $YmD;
j>5D4}*]f fFHT`"bD: (实体书推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