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20-10-13 16:48 |
宁波材料所在无机钙钛矿电池研究中获进展
钙钛矿材料以优异的光电性能和低温廉价的制备方法,获得光电研究人员的青睐,特别是作为活性层在光伏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其单结电池认证效率已接近单晶硅认证效率,然而,电池在工作环境下的长时间稳定性问题限制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为了解决钙钛矿稳定性问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方俊锋此前采用添加剂工程(Nat. Commun. 2018,9,3806.;J. Mater. Chem. A 2019,7,8978;Nano Energy 2019,58,825;Adv. Energy Mater. 2019,9,1901852;Nano Energy 2019,64,103962;Chem. Mater. 2019,31,9032)和界面工程(J. Mater. Chem. A 2020,8,6546;J. Mater. Chem. A 2019,7,18898;J. Mater. Chem. A 2019,7,3336;J. Mater. Chem. A 2020,8,6517),以提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的长时间稳定性。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中有机成分挥发导致其光热不稳定,相比而言,全无机钙钛矿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光照稳定性,且无机钙钛矿具备钙钛矿电池发展重点之一的高效叠层结构前级的理想活性层材料,但是无机钙钛矿难以控制结晶性,这限制其效率的提升。此外,无机钙钛矿虽然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但是对水敏感,在微量水的条件下易分解或发生相变,导致电池性能衰减或失活。 mQbpv'N m'!smSx8 近期,方俊锋围绕无机钙钛矿电池效率限制和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系列进展。 ]j4Nl?5*x
L+=pEk_ 研究人员分析器件结构和光伏参数发现,限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差的结晶性和非辐射复合导致的开压(Voc)损失。针对该问题,将有机小分子(trimethylolpropane triacrylate,TMTA)引入CsPbI2Br钙钛矿前驱体溶液,TMTA分子中酯基能够有效改善无机钙钛矿结晶,经过高温退火后,分子中的双键发生交联形成网络填充晶界,实现生长调控和原位钝化保护效果;选择噻吩乙胺碘盐(Th-NI)为后处理剂,进一步抑制界面复合,实现双钝化保护,器件效率从12.17%提升到15.58%,且未封装的器件表现出优异的湿度稳定性,在相对湿度(RH)25%下存放1540 h,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3.4%(ACS Energy Lett. 2020,5,676-684)。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