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研究让测量纳米世界有了新“触角”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受器,通过感触外界物体,做出相应反馈。在物质世界中,要更好研究物体接触时的“力量”离不开原子力显微镜,而其核心构件探针,则如同昆虫的“触角”,能够将样品表面的作用力转换成微悬臂梁的弯曲,进而通过激光束探测到。然而长久以来,球形原子力显微镜探针(也称胶体探针)在纳米尺度的测量存在“盲区”。近日,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胡欢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东华大学机械系彭倚天教授团队合作发明的一种新型纳米球探针技术,可以精准测量纳米到微米尺度范围的界面,填补了该尺度空缺,解决了纳米摩擦学领域的重要技术瓶颈。 .aZB?MW A f?&VD4K 这项研究刊发在了国际界面研究领域著名期刊《兰格缪尔》(Langmuir),并作为封面之一重点报道。 jM*wm~4>@ 5YZ\@<|rH
[attachment=102455] WV}pE~ 第一个利用氦离子注入制造的纳米球探针的工艺流程 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