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台 |
2019-08-16 09:15 |
芯片制作工艺流程 四
?B
;+, 1 扩散技术 GJz d4kj q<(yNqMKP 向半导体中掺杂的方法有扩散和离子注入法。扩散法是将掺杂气体导入放有硅片的高温炉,将杂质扩散到硅片内一种方法。优点是批量生产,获得高浓度掺杂。杂质扩散有两道工序:预扩散( 又称预淀积 Predeposition ) 和主扩散 ( drive in )。 [1Pw2MC< 8 tMfh 预扩散工序是在硅表面较浅的区域中形成杂质的扩散分布,这种扩散分布中,硅表面杂质浓度的大小是由杂质固溶度来决定的。 !4-B
xeNY\ _j{^I^P 主扩散工序是将预扩散时形成的扩散分布进一步向深层推进的热处理工序。杂质的扩散浓度取决于与温度有关的扩散系数D的大小和扩散时间的长短。硅集成电路工艺中,往往采用硼作为P型杂质,磷作为N型杂质。它们固溶度高,均10 20 cm –3。除此之外,还使用砷和锑等系数小的杂质,这对于不希望产生杂质再分布的场合是有效的。杂质扩散层的基本特性参数是方块电阻RF和结果Xj。RF可用四探针测量法。Xj可用倾斜研磨 (Angle lapping) 和染色 (staining) 法,(如用HF:H3PO4 = 1:6 使P层黑化),或扩展电阻( spreading resistance) 法来进行评估。倾斜研磨后,经侵蚀的酸溶液蚀刻,将guttering后集积在晶片下半部的析出物凸显出来,显现出密度的轨迹,而在靠晶片的表面附近出现 一段空泛区,经过角度换算,约20um。 g a|RW0 Eukj2a 8)用热磷酸去除氮化硅层,掺杂磷 (P+5) 离子,形成N型阱 -w
nlJi1f Nd!0\ "AE 9) 退火处理,然后用HF去除SiO2层 ,E,oz {,i( WE\@ArY> 10) 干法氧化法生成一层SiO2层,然后LPCVD沉积一层氮化硅 I;iJa@HWQ '>dsROB-> 此时P阱的表面因SiO2层的生长与刻蚀已低于N阱的表面水平面。这里的SiO2层和氮化硅的作用与前面一样。接下来的步骤是为了隔离区和栅极与晶面之间的隔离层。 lZoy(kdc SXX6EIJr| 11) 利用光刻技术和离子刻蚀技术,保留下栅隔离层上面的氮化硅层 1SIhW:C XnC`JO+7M 12) 湿法氧化,生长未有氮化硅保护的SiO2层,形成PN之间的隔离区 u1K;{>4lx BeP]M1\?> 13) 热磷酸去除氮化硅,然后用HF溶液去除栅隔离层位置的SiO2,并重新生成品质更好的SiO2薄膜, 作为栅极氧化层。 ,)%al76E y<r7_ysi 14) LPCVD 沉积多晶硅层,然后涂敷光阻进行光刻,以及等离子蚀刻技术,栅极结构,并氧化生成SiO2保护层。 USF&; M3 *Y!'3|T 15) 表面涂敷光阻,去除P阱区的光阻,注入砷 (As) 离子,形成NMOS的源漏极。用同样的方法,在N阱区,注入B离子形成PMOS的源漏极。 MX!t/&X(n } LuPYCzpu 16) 利用PECVD 沉积一层无掺杂氧化层,保护元件,并进行退火处理。 } :U'aa P5 GM s 17) 沉积掺杂硼磷的氧化层 R'RLF
= qOaI4JP@ 含有硼磷杂质的SiO2层,有较低的熔点,硼磷氧化层(BPSG)加热到800 oC时会软化并有流动特性,可使晶圆表面初级平坦化。 p)l >bC?3 1 .\|,$ 18) 濺镀第一层金属 =xwA'D9] mqL&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