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开发全新基因编辑工具,有望更安全应用于临床
基因编辑技术进入罕见病的临床治疗又有了新的研究突破。6月11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DNA单碱基编辑技术引起RNA脱靶及其通过突变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论文。 {~y,.[Ga Ob~7r*q
[attachment=93816] bgNN0,+8 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中科院脑智中心研究员杨辉。 中科院脑智中心供图 dU"ca|u 研究团队通过全转录组RNA测序,首次证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个单碱基编辑技术均存在大量的RNA脱靶,并且ABE7.10还会导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具有较强的致癌风险。 j]X$7 <=g{E- 基于此,该研究团队通过点突变的方式对三种单碱基编辑工具进行突变优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脱靶的活性,首次获得三种更高精度的单碱基编辑工具,为单碱基编辑基础进入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OOMqFn} L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