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design |
2019-03-17 21:17 |
中国人的想象力崛起了吗?
长期以来,科幻电影一直是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不论是叙事还是制作,其他国家鲜有与之相抗者。《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被认为中国可以制作出足够比肩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更有《纽约时报》等外媒评论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而且在影片中看到了异于西方大片的价值观。的确,随着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不断进步,《流浪地球》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不仅满足了中国观众对未来的想象,也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思考。而科幻,也正以一种强势姿态,走进中国人的茶余饭后。 c>.=;'2 w)7 s]Ld “《流浪地球》电影热映,你认为国产科幻真的崛起了吗?你最喜欢哪种科幻题材,例如星际旅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时间穿越、生态灾难……你所在的科研领域有哪些科幻级的创意?中国人的想象力如何超英赶美?”今年两会期间,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多位代表委员,试图分别从“科”和“幻”的角度听听他们的看法。 u #Y#,:{ mGP&NOR0^y 对于《流浪地球》电影,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春节前在中国科技馆看点映时,深深感受到了内心的澎湃与涤荡:中国终于有了一部好莱坞档次的科幻大片。他相信,这是中国科幻大片成功的一个好兆头,未来将有更多更好的中国作品值得期待。 :&`,T.N.vK !}I+)@~\w 更多人表示想看《流浪地球》,但还没看。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袁直很想去电影院体验一下,但实在没有时间。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贾平凹表示,等两会结束后,如果有时间会看一下。 +Jw+rjnP B`mTp01 不论看科幻与否,“科”和“幻”不可混淆概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为不一定要拿现有科学理论去解释科幻电影、小说,不必要求内容一定要符合现在已知的科学规律,看科幻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看科幻作品的时候,会习惯性地从科学角度去分析物理上是否可行、逻辑上是否合理、能不能实现。比如,他关注到《流浪地球》提出要让地球的自转停下来,他想象不出怎么能把它停下来,道理上是讲不通的;让众多的大型发动机来推动地球偏离轨道,这个也应该是不行的。但易建强仍然认为,科幻小说不能考虑那么多现存的物理原理、物理原则,否则就形成不了好的作品。 ,%<ICusZ O0RV>Ml'& 科幻的魅力在于天马行空。不过,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更关注其中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未来。他小时候曾惊叹于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水下机器人的神奇,他还记得小学课本里写过,说以后人类的能源可以来源于太阳。“你看,现在都实现了。”王树国相信科技的力量:昨天的科幻,甚至比预想来得更早;而今天的现实,可能比科幻作品中展现的,更加错综复杂,也更加激动人心。 "rU
2g n=qu?xu 周忠和说,科幻与科普虽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科普授人以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精神;科幻激发人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还能帮助我们更多思考未来。但从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角度讲,两者异曲同工,而两者的繁荣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ni~1)"U. &MJcLM] 调查对象一致认为,中国人从来不缺想象力。诚如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开启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认知和渴望。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为热点话题一样,可谓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来源:科技日报)
|
|